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0410789)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于德民李树颖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神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抵抗
  • 1篇脂肪
  • 1篇脂肪肝
  • 1篇脂肪性
  • 1篇脂肪性肝病
  • 1篇小鼠
  • 1篇酒精
  • 1篇酒精性
  • 1篇酒精性脂肪性...
  • 1篇基因
  • 1篇基因沉默
  • 1篇非酒精性
  • 1篇非酒精性脂肪
  • 1篇非酒精性脂肪...
  • 1篇非酒精性脂肪...
  • 1篇非酒精性脂肪...
  • 1篇肝病
  • 1篇沉默

机构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神户大学

作者

  • 1篇李树颖
  • 1篇于德民

传媒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核糖体蛋白S6激酶1基因沉默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探讨核糖体蛋白S6激酶1基因沉默对db/db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将12只体质量44.5~48.2 g的9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至对照组(n=6)和实验组(n=6).实验组db/db小鼠尾静脉注射制备的核糖体蛋白S6激酶1短发夹RNA重组基因腺病毒,对照组db/db小鼠尾静脉注射含U6启动子空载体腺病毒.在注射病毒后第6天处死小鼠获取肝脏,提取肝脏蛋白,利用Western blot法观察其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胰岛素受体底物2、蛋白激酶B及其丝氨酸473蛋白的表达;提取肝脏总RNA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比较2组参与肝脏脂肪酸合成基因mRNA的表达.处死2组小鼠前1 d禁食16 h后经尾静脉取血,采用比色法检测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db/db小鼠注射病毒后6 d,苏木素-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肝细胞胞质含脂肪滴较对照组减少,脂肪肝得到改善.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实验组核糖体蛋白S6激酶1蛋白表达被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12±0.01和0.87±0.06,t=5.36,P<0.05);实验组胰岛素受体底物1、胰岛素受体底物2、蛋白激酶B丝氨酸473的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强(均P<0.05).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参与脂肪酸合成的基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分别为2.33±0.29和1.34±0.39,t=3.46,P<0.01)、脂肪酸合成酶(分别为7.8±1.2和3.4±0.4,t=4.67,P<0.01)、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764±116和535±54,t=6.12,P<0.01)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血清生化测定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脂肪酸下降(t=2.64,P<0.05),胆固醇水平降低(t=4.25,P<0.01),甘油三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营养过剩的条件下,肝脏核糖体蛋白S6激酶1过度激活,可能通过负反馈引起肝脏胰岛素信号传导下降、上调脂代谢关键调
李树颖于德民小川涉春日雅人
关键词:脂肪肝小鼠基因沉默胰岛素抵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