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DK07JK322)
- 作品数:2 被引量:23H指数:2
- 相关作者:杨建业刘善德张卫国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 伊犁盆地ZK0161井褐煤中铀及其它元素的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14
- 2011年
- 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伊犁盆地洪海沟ZK0161井的中下侏罗统11、12号煤层中的铀等59种常量、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元素在灰分的分布和元素在内在水分及固定碳中的分布大体呈互为相反数关系,而和元素-挥发分相关系数则呈同步性变化。ZK0161井煤中U以后生铀为主,分别以可溶态和有机吸附态或结合态形式出现在12号煤和11号煤顶部的煤中内在水和煤有机质中。
- 杨建业狄永强张卫国刘善德
- 关键词:伊犁盆地褐煤铀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镧系元素地球化学效应的一个重要应用——以稀土元素的岩石分类和煤燃烧中的迁移富集过程为例被引量:9
- 2011年
- 从镧系元素地球化学效应的角度,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东胜ZKA183-87钻孔中砂岩、煤的稀土分布类型和云南小龙潭矿区褐煤不同燃烧方式下的稀土元素迁移和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砂岩、煤的稀土分布类型与前人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发现褐煤燃烧时稀土元素的迁移和富集具有以下特征:无论哪种燃烧方式,褐煤中HREE均以同一种模式向飞灰和底灰中迁移;而LREE向飞灰、底灰迁移富集过程中则要受到燃烧方式的影响,不同的燃烧方式对其迁移模式影响较大;电厂粉煤燃烧时,愈是大离子LREE,愈趋于向飞灰相对富集,愈是大离子的HREE,则愈趋于向底灰相对富集;而褐煤的两种分级燃烧和不分级燃烧其飞灰/底灰的稀土分布模式则受燃烧方式和温度影响较大.镧系元素地球化学效应作为一种新方法,在研究各类地质体稀土元素特征是可行的,可以和传统的研究方法互相补充.
- 杨建业
- 关键词:飞灰底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