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1007)

作品数:37 被引量:2,166H指数:23
相关作者:刘彦随胡业翠郑宇郭丽英甘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经济管理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8篇土地利用
  • 7篇农业
  • 6篇城市
  • 5篇可持续发展
  • 5篇耕地
  • 4篇优化配置
  • 4篇生态
  • 4篇水土
  • 4篇水土资源
  • 4篇土地资源
  • 4篇土资源
  • 4篇农业结构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农村
  • 3篇农业结构调整
  • 3篇城市化
  • 3篇城市化进程
  • 3篇城乡
  • 2篇沿海发达地区
  • 2篇人文驱动

机构

  • 3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四川大学
  • 2篇襄樊学院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土地勘测...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海南省国土环...
  • 1篇奥克兰大学

作者

  • 23篇刘彦随
  • 6篇胡业翠
  • 5篇郑宇
  • 4篇郭丽英
  • 3篇鲁奇
  • 3篇任志远
  • 3篇邓旭升
  • 3篇靳晓燕
  • 3篇甘红
  • 3篇王业侨
  • 2篇吴传钧
  • 2篇张富刚
  • 2篇王大伟
  • 2篇周应华
  • 2篇李宪文
  • 2篇杨春悦
  • 2篇王玉华
  • 1篇冯健
  • 1篇涂建军
  • 1篇赵欣

传媒

  • 6篇地理科学进展
  • 6篇2006’全...
  • 4篇资源科学
  • 3篇地理学报
  • 3篇山地学报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人文地理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经济经纬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Advanc...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7
  • 15篇2006
  • 6篇2005
  • 9篇2004
  • 4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东省土地适宜性空间分析及其优化配置研究被引量:75
2005年
基于山东省自然、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及图形资料,运用GIS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同时对区域土地资源自然质量指数、土地资源综合适宜度、相对适宜度进行研究。通过对适宜评价图和利用现状图的空间叠加,计算、分析了待调整土地资源的多度及重要值。以土地资源空间分析为基础,多度、重要值为依据,进行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结果表明,优化后农用地减少10994.82hm2,林牧用地增加13083.56hm2,未利用地减少1438.83hm2。
郑宇胡业翠刘彦随赵庚星
关键词: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温州沿海市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探讨
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的高强度开发及耕地快速非农化进程,正改变着该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的格局,造成区域土地资源浪费与环境质量的恶化,影响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温州乐清为例,通过分析土地...
郭丽英王丽娟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利用模式
文献传递
缺水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定量评价被引量:1
2010年
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环境、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提出了可大致刻画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与经济、环境、社会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并找到了一个评价当前缺水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是否满足经济、环境、社会均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性要求的指标。
张中旺赵欣
关键词:缺水城市人口规模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资源利用相关分析被引量:23
2003年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资源利用的关系十分密切,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需求及其人类对水土资源利用的共性出发,比较容易找到二者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关联性.本文在分析水土资源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资源利用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机制,指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效应上的正相关性,而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这种关系存在的基本前提.
甘红刘彦随李宪文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水资源利用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利用
西南喀斯特山地土地利用格局动态变化研究——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
利用1985年、1990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对喀斯特山地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研究。借助GIS软件及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包,分别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征、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及景...
王介勇胡业翠
关键词:喀斯特山地土地利用变化
文献传递
陕北长城沿线地区土地退化态势分析被引量:114
2002年
以陕北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区为例,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1985~1998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及土地退化时空规律、趋势和机制等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土地退化的主导类型是土地沙漠化。从成因分析,土地沙漠化主要是长期以来的人口超载、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高强度的土地开发行为激发了地表自然过程的退化性演替,致使潜在的自然环境脆弱性转化为现实的破坏。过去13年土地退化程度总体上在不断加剧,而且退化类型正向多样化发展。最后,依据评价与分析结果,进一步对该区土地退化防治和沙漠化土地生态恢复的措施与对策进行了讨论。
刘彦随Jay Gao
关键词:土地沙漠化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方式
我国沙尘暴变化及降尘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千年尺度上我国沙尘暴发生和发展具有明显的时空规律。我国的沙尘暴通常发生在寒冷时期,特别是三月到五月之间。主要沙尘暴事件与厄尔尼诺发生时间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在1995年-1998年间,沿喀什-塔克拉玛干沙漠-兰州-宁夏-西安-内蒙古一线采集降尘的资料,并对降尘的物理、化学和矿物特征做了研究。结果证明多数降尘物的结构序列是从细粘土到具有中级粒度的粘壤土,粒径一般在5微米到63微米之间;浮尘与中国中部黄土和西部、北部的细沙土相似。尘粒沉积化学特征以二氧化硅、氧化铝和较高含量的氧化钾为主。其中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钾和二氧化硅的摩尔比分别是从5.17、8.43、0.009和0.036。在晴朗的天空,空气物质浓度是三峰光谱图,而在沙尘暴天气,主要矿物质是石英、长石、亚氯酸盐、伊利石、方解石、和白云石,物质浓度显示单峰光谱图。目前,大气尘粒的物理、化学与矿物特征与中国西部和北部沉积的黄土和类黄土状的土壤特征相似。中国北方的风成沉积和部分地区具有细密纹理的土沉积主要是由中国的干旱半干旱和蒙古地区的盛行风带来的。
刘蔚王涛
关键词:沙尘暴厄尔尼诺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与土地利用优化战略
揭示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分析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以及强化土地合理利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既是制定行之有效的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基于中国经济社会发...
刘彦随
关键词: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
文献传递
国内外耕地利用与保护的理论基础及其进展被引量:119
2001年
文章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耕地保护相关的理论及研究进展 ,分析了耕地保护的科学基础和历史演变过程。指出土地生产力是制定耕地保护数量的科学依据 ,土地评价是耕地保护规划的科学基础 ,土地规划、法规体系的落实是耕地保护顺利实施的保障。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耕地利用与保护中面临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李宪文林培
关键词:耕地保护土地生产潜力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被引量:372
2007年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深刻地改变着广大农村地区,促使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农业生产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乡村发展步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1978-2005年,沿海地区第一产业比重由23.3%降为7.9%,第三产业比重由19.8%升为40.5%,农业劳动力比重则由90.8%降为47.9%。模拟分析表明,沿海地区农业产值与农业就业份额仍将持续下降,2010年、2020年农业产值比重将降为8.0%和6.0%,农业劳动力比重将降为44.5%和32.2%。1990-2005年,沿海地区劳耕弹性系数为1.84,反映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远快于耕地面积的减少,农业劳动力效益在稳步提高。同期,乡村人口由3.06亿人降为2.19亿人,而农村人均居住用地规模却在增大,未能实现农村人口转移与农村居民点的减少相挂钩。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须遵循乡村转型发展规律,重在科学规划、分区推进,通过优化城乡用地、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特色经济,提升农村生产力,促进沿海城乡互动与协调发展。
刘彦随
关键词:农业结构新农村建设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