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1008)

作品数:13 被引量:85H指数:5
相关作者:谢志仁信忠保钟鹤翔崔树红袁林旺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海面
  • 4篇海面变化
  • 3篇海平
  • 3篇海平面
  • 3篇海平面变化
  • 3篇P
  • 2篇三角洲
  • 2篇奇异谱分析
  • 2篇自回归模型
  • 2篇小波
  • 2篇小波分析
  • 2篇海面地形
  • 2篇SSA
  • 2篇ENSO事件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形变化
  • 1篇信息系统
  • 1篇验潮
  • 1篇验潮站

机构

  • 13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江苏省信息中...

作者

  • 12篇谢志仁
  • 6篇信忠保
  • 6篇钟鹤翔
  • 4篇崔树红
  • 4篇袁林旺
  • 2篇俞肇元
  • 2篇孙健
  • 2篇王琳
  • 2篇董华军
  • 1篇陶卓民
  • 1篇王文
  • 1篇蒋卫国
  • 1篇吴巧新

传媒

  • 3篇南京师大学报...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测绘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海洋通报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SSA和AR模型的海面变化预测试验被引量:4
2007年
以吴淞站1955-2001年月平均潮位序列为基础,采用奇异谱分析(SSA)与自回归模型(AR)相结合的方案(SSA+AR),进行了月平均潮位预测试验。基本思路是对SSA分析的结果选择若干有意义的分量进行序列重建,借助于自回归模型进行分量预测,再对它们进行叠加,从而建立预测模型。本文以1955-1996年数据为基础建立模型,1997-2001年数据作为验证,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显示了较好的效果。
俞肇元袁林旺谢志仁董华军孙健
关键词:海平面变化
海平面变化的小波和自回归模型集成预测试验被引量:2
2008年
针对海面变化预测时间序列模型中趋势组份和周期(准周期)组份的提取和预测问题,基于吴淞站1955-2001年月平均潮位序列,采用小波分析(wA)与自回归(AR)模型相结合的方案,对小波分解的不同尺度分量序列,借助于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分量预测,再对它们进行叠加建立预测模型,进行了月平均潮位预测试验。以1955~1996年数据为基础建立模型,1997~2001年数据作为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显示了较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袁林旺谢志仁钟鹤翔
关键词:海平面变化
海面-地面系统中三维古地面反演计算的剥蚀算法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三维古地面反演计算是海面-地面系统研究中的一个基础研究。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维古地面反演计算的剥蚀算法,并与传统的加积算法做了比较分析,得出剥蚀算法比加积算法有对时间序列离散判断简单、方便计算等优点。同时,在GIS平台下实现了该算法,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试验区,进行了古地面虚拟反演计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王琳钟鹤翔谢志仁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论城市近郊小城镇旅游的发展——以扬州太安镇为例被引量:10
2003年
针对目前城市近郊小城镇旅游的发展 ,本文以扬州太安镇为例 ,对近郊小城镇旅游发展条件、开发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
陶卓民吴巧新
关键词:小城镇旅游生态旅游旅游产品开发
利用T/P海面高度数据校验验潮站地面升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利用TOPEX/Poseidon卫星1993—2001年的海面测高资料提取了上海和江苏临近海域这9年间的绝对海面变化信息,并与该区域6个验潮站的同时段潮位记录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根据T/P海面高度数据提取的月均海面变化曲线与同海区验潮站测得的同期海面变化过程具有相当好的一致性和同步性,但是根据潮位序列得出的9年平均海面上升速率值均大于根据卫星资料得出的上升速率值。由于卫星测高数据是严格建立在地心坐标基础上的,因此二者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应与验潮站所在地点的地面沉降有关。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地面沉降校正的上海吴淞验潮站数据得出的9年平均海面上升速率值仅比卫星测高结果大0.43mm/a,而江苏省射阳河口至三条巷之间5个未经地面沉降校正的验潮站得出海面上升速率与卫星测高结果之间的差值在0.95~3.01cm/a之间,并呈向北递增趋势。这一对比结果反映该岸段近期的地面沉降速率可能有自南向北增大的趋势,其量值有可能达到年厘米量级。
崔树红谢志仁钟鹤翔信忠保
关键词:海面变化卫星测高验潮站
长江三角洲地区海面—地面系统模型构建与试验被引量:5
2005年
本文从海面-地面系统研究的视角出发,介绍了由滑动底界计算、分段沉积速率计算、古地面高程计算和模拟结果验证等四个基本模块构成的海面—地面系统模型的基本构架,阐明了该模型的数据分类系统、基本功能目标及其实现的技术系统。初步建成的该系统模型,可以通过对海面变化、沉积作用、地壳运动等多种控制参数的调控,自动生成相应控制条件下任意指定时刻或时间段的二维、三维古地形图等多种形式的图件,因而可以用以对三角洲平原古地貌和海陆关系演变历史进行动态演示,并且为专业人员开展三角洲古环境反演研究和虚拟实验提供一种新的平台。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资料,运用该模型对最近一万年以来的海面—地面变化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模拟试验,从模型输出的分层设色古地形图和三维彩色地貌晕渲图来看,效果良好。
信忠保谢志仁蒋卫国钟鹤翔崔树红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全新世海面变化模型构建三角洲平原沉积速率
三角洲地区海面——地面系统整合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海面———地面系统变化是三角洲发育演变的控制性因素,也是研究三角洲地区人地关系演变的重要背景.本文从我国海面变化研究和三角洲地区人地相互作用研究的现状分析出发,诠释了加强海面———地面系统整合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今后应该关注的5个相互联系的关键性研究课题.
谢志仁王琳
关键词:三角洲人地关系海面变化
基于T/P卫星海面测高的黄东海海面地形变化探讨被引量:2
2005年
利用Topex/Posedion卫星的SSHA数据对黄、东海1993—2001年期间的平均海面地形的空间形态特征、变化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年内变化特征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区9a平均海面地形的基本特征为: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最大高差超过90cm;1993—2001年期间全海区均呈现海面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值在5~8.6mm/a之间,海面上升的空间分异表现为南快北慢,东快西慢。海面地形的年内变化在时间上呈正弦波动,空间上中、北部区域变化速度快,年较差大;南部区域变化速度慢,年较差小;变化空间特征复杂。
钟鹤翔谢志仁崔树红信忠保
关键词:海面地形
吴淞站潮位数据的小波检验和调整
2006年
上海吴淞站是我国沿海地区记录最长的验潮站之一。通过对吴淞站和黄浦公园站的潮住数据的对比分析,揭示出1952年之前数据存在着系统偏差。并通过小波分析方法获得了序列变化的突变点在1929年和1951年,进而对吴淞月均潮位数据分3个时段进行了调整。在此基础上,对吴淞站1937年9月~1943年12月间缺失数据采用回归模型进行了插补。这一检验定位和调整的思路可供吴淞站和其他存在数据瑕疵的长序列潮住数据分析利用研究借鉴。
袁林旺谢志仁
关键词:潮位小波分析
黄、东海海面地形在1993-2001年间的变化探讨被引量:4
2006年
长期以来海面地形变化是海面变化研究领域里一个具有显著意义却相对冷寂的研究方向,卫星海面测高技术的发展为此方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手段和数据。本文利用Topex/Poseidon卫星的SSHA数据对黄、东海1993—2001年期间的平均海面地形的空间形态特征、变化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年内变化特征等3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区9年平均海面地形的基本特征为: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最大高差超过90cm;1993—2001年期间全海区均呈现海面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值在5~8.6mm/a之间,海面上升的空间分异表现为南快北慢,东快西慢。海面地形的年内变化在时间上呈正弦波动,空间上中、北部区域变化速度快,年较差大;南部区域变化速度慢,年较差小;变化空间特征复杂。
钟鹤翔谢志仁崔树红信忠保
关键词:海面地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