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TY015) 作品数:7 被引量:32 H指数:3 相关作者: 甄志平 唐晓义 王俊琪 杨秋颖 朱为模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伊利诺伊州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更多>>
国际儿童青少年体质与健康促进研究的现状与趋势——第63届美国运动医学会年会启示 被引量:11 2016年 "运动是良医"(Exercise Is Medicine)不仅适用于成年人,在青少年成长中对其生长发育和综合体质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以2016年第63届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年会交流论文为例,从世界青少年体质研究进展视角出发,以青少年体质的国际调查、区域分布、测量和统计工具、影响因素和体质干预5个方面对当前青少年体质和健康促进的现状进行总结。研究表明,第63届ACSM年会发表的青少年体质与健康促进相关研究具有3个方面的特征,即:研究选题重视不同地区青少年群体总体趋势,兼顾弱势地区和特殊群体的现状和发展;研究方法重视体能指标、医学指标等客观指标的变化和关联,实验方法和统计方法新颖;研究结果的应用指向明显,重在解决现实问题。 甄志平 朱为模 姚明焰关键词:儿童青少年 干预方法 网球运动正手技术的动作任务分析与研究 2014年 网球是一项职业化程度很高的运动。由于我国选手在网坛的优异表现,网球也越来越受到我国运动爱好者的喜爱。但网球运动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运动,包括了技术、体能、战术、心理等几个层面。在实战中正手技术不仅攻击性强而且变化多样,对比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业余爱好者进行网球学习时最先接触到的技术就是正手。本文从动作技能原理角度入手,对正手技术的动作任务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李秉垠 杨秋颖 王俊琪 甄志平1985—2010年河北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特征动态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根据1985 年和2010 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报告,以河北省7-18 岁学生为调查对象,以身体素质指标为研究内容,横纵向比较河北省城乡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差异状况.结果表明,除力量素质上升外,50m 跑、立定跳远、耐力素质均出现下滑甚至大幅度下降;50m 跑、立定跳远和力量素质均存在城乡差异(城市大于乡村),而耐力素质由城市优于乡村转变为乡村反超城市. 杨秋颖 王俊琪 李秉垠 甄志平关键词:身体素质 体育专业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与教育实习效果关系研究 被引量:8 2012年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72名免费师范生开展了以职业认同和教育实习效果关系的研究。研究表明:体育专业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总体均分、实习效果总体均分均高于临界值,并在性别、城乡(实习地)、生源地主效应上差异显著,体育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实习具有效果正向预测力。 甄志平 郎健 丁天翠 刘润生 李先萍关键词:体育教育 免费师范生 教师职业认同 我国研究生体质测试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3 2012年 目前我国研究生体质测试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国家对研究生体质测试无相关规定,各单位重视程度不一,参加测试学生人数比例较低,测试指标选用范围虽然相对广泛但系统化、规范化不足,缺乏测试反馈信息的提供等。建议建立研究生体质测试制度,加强宣传工作,灵活运用测试组织方式;指标的选用应兼顾共性与特性,并增加运动能力指标;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加强体质咨询机构建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运动处方。 唐晓义 甄志平 刘铁军关键词:体质测试 身体活动降低罹患乳腺癌风险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1年 乳腺癌是目前我国发病率较高的癌症类型,直接关系到众多女性的健康。科学预防乳腺癌的发生是控制乳腺癌发病率的重要途径。已有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明,身体活动可以显著降低罹患乳腺癌的风险。通过综合近年来国际主流文献对身体活动干预乳腺癌发生的机制研究,阐述身体活动干预乳腺癌的可能的生物学途径,尤其是对乳腺癌生物标记物的干预效果,这些生物指标主要包括身体质量指数、雌/雄激素、胰岛素耐受、脂肪因子以及TNF-α、IL-6等炎症因子。女性长期进行中等强度以上的锻炼,可以通过控制体重、减少脂肪、降低循环雌激素水平、改善胰岛素耐受、调控脂肪因子以及拮抗炎症因子等生物学途径预防乳腺癌的发生。由于雌激素代谢、胰岛素敏感性、脂肪因子合成等均与脂肪组织有关,因此,通过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是预防乳腺癌的核心。建议重视长期跟踪实验及对多种人群的干预研究;在实验中需对身体活动的类型及运动强度、持续时间等进行详细阐述,进一步改进评估方法。 唐晓义 戎晶晶 甄志平关键词:身体活动 乳腺癌 生物学机制 知行错位与健康维护——基于体质自评理论的大学生健康管理研究 被引量:6 2012年 在深入了解大学生体质自评水平和认知程度的基础上,探讨健康危险行为对大学生体质自评水平的影响,研究大学生体质自评状况与自我健康维护、健康支持环境之间的关系。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式,对2 096名大学生进行体质自评水平和健康危险行为调查,分析具有不同健康危险行为大学生的体质自评状况的差异。体质自评为很好、好、一般、差的大学生分别占调查人群的28.2%、43.1%、25.3%、3.4%。年龄、生源地、专业、学业阶段等基线信息以及自我健康维护、健康支持环境等客观因素均影响大学生的体质自评状况。特定危险因素和大学生体质自评状况显著相关,且危险因素的聚集可明显降低大学生的体质自评水平。大学生的体质自评能力亟待培养,其对自我体质水平的认知和体质维护行为存在明显的错位。 甄志平 毛振明关键词:健康危险行为 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