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I20B078) 作品数:4 被引量:56 H指数:4 相关作者: 刘萍 章怡祎 张娜 花永强 陈富荣 更多>> 相关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从痰瘀论治高脂血症 被引量:17 2011年 痰浊致瘀,本虚标实,是高脂血症的基本病机。痰浊血瘀是高脂血症的主要病理基础,痰瘀互为因果,可相互转化,在病理演变过程中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临床治疗中,祛痰化瘀法治疗高脂血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反正了痰瘀与高脂血症的密切联系。治疗上应注重祛痰降浊、活血化瘀,并兼顾其本,根据不同的病机特点,标本兼治,方能取得良好疗效。 张娜 章怡祎 刘萍关键词:高脂血症 血瘀 祛痰化瘀法 血脂检测方法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2011年 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增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又是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胡俊萍 毛美娇 梁燕 刘萍关键词:血脂 影响因素 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主要中医症状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探讨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常见中医症状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对1995-2008年间中医辨证治疗高脂血症文献检索,建立数据库,筛选出符合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的文献,对其临床症状的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参考《中医统计诊断》的回归数学模型。结果:共检出中医药辨证治疗高脂血症文献197篇,其中辨证分型属于痰瘀互结型文献47篇,经综合分析提示:胸闷、眩晕、心前区刺痛、肢麻沉重、形体肥胖、心悸、头重如裹、肢体困倦、呕吐痰涎、气憋、舌有瘀斑点、舌质紫黯、苔滑腻、脉弦滑、脉沉涩对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具有诊断价值。结论:总结其主要症状的分布特点是实现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中医诊断规范化、现代化的初步探索。 陈富荣 章怡祎 刘萍关键词:高脂血症 痰瘀互结 中医症状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及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证型和治则。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获得2002—2007年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文献,按照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范对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及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证型和治则进行统计。结果:共检出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RCTs文献181篇,其中,仅2篇文献题目体现随机内容,无一篇提及随机隐藏和样本量估算,21篇提及随机分配方法,16篇采用盲法,88篇提供完整的干预措施描述,145篇有基线资料统计分析,157篇提供疗效评价标准,98篇有统计方法描述,4篇提及失访、脱落、退出,1篇进行了意向性治疗分析。66篇含有中医证型分类,各证型中以痰瘀互结型、痰浊阻遏型较多,痰湿证与血瘀证最为常见;治则以活血化瘀法最常用,化痰降浊法与益气健脾法的应用率亦半数左右,高脂血症与脾虚、肾虚、肝郁关系密切,痰浊血瘀为其最终病理产物,活血化痰法应推广应用。结论: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RCTs文献数量不少,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张娜 花永强 章怡祎 刘萍关键词:高脂血症 中医证型 治则 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