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30246054)
-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 相关作者:杨长青王吉耀蒋炜李蕾王逸青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转化生长因子β_1对肝星状细胞迁移及细胞内Rho三磷酸鸟苷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刺激后肝星状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变化,并观察TGFβ_1刺激对肝星状细胞内Rho三磷酸鸟苷(GTP)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原代大鼠肝星状细胞,用Transwell Chamber观察不同浓度TGFβ_1直接及趋化刺激后细胞迁移改变,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标记F-actin,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的变化,GST pull-down分析检测不同浓度TGFβ_1刺激后活性RhoA、Racl及Cdc42的表达。结果FGFβ_1直接及趋化刺激后肝星状细胞迁移均比对照组增加,≥5 ng/ml浓度时增加明显(直接刺激后:130.90±7.64比102.93±1.01,趋化刺激后205.17±10.78比102.93±1.01,P<0.05);TGFβ_1刺激后细胞形态改变,刺激5 min后层状伪足出现,并随时间推移应力纤维逐渐增多;不同浓度TGFβ_1刺激后活性Cdc42、RhoA表达较对照组均增强,≥5 ng/ml浓度时表达明显增加(GTP-Cdc42:0.273±0.024比0.176±0.001,P<0.05;GTP-RhoA:0.176±0.005比0.096±0.004,P<0.05),而活性的Rac1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TGFβ_1可导致肝星状细胞骨架改变,并可通过激活Cdc42、RhoA GTP酶信号途径,增加细胞迁移。
- 李蕾蒋炜王吉耀杨长青王逸青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肝星状细胞细胞骨架
- 胶原和生长因子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迁移及细胞骨架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观察胶原、生长因子刺激后肝星状细胞迁移变化,并观察生长因子刺激后细胞骨架的变化.方法 分离原代大鼠肝星状细胞,用Transwell小室观察Ⅰ型胶原、Ⅳ型胶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转化生长因子β1直接及趋化刺激后细胞迁移改变,并按不同处理方式分为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趋化刺激组、PDGF-BB趋化刺激组、Ⅰ型胶原趋化刺激组、Ⅳ型胶原趋化刺激组、转化生长因子β 1直接刺激组、PDGF-BB直接刺激组、Ⅰ型胶原直接刺激组、Ⅳ型胶原直接刺激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鬼笔环肽标记F-肌动蛋白,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转化生长因子β 1刺激后细胞骨架的变化.多组样本均数间差异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对照组迁移细胞数为每高倍视野(102.93±1.01)个,转化生长因子β 1趋化刺激组及直接刺激组迁移的细胞数分别为每高倍视野(210.17±1.78)个、(131.37±3.15)个,与对照组相比,F值分别为40.84,64.53,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DGF-BB趋化刺激组及直接刺激组迁移细胞数为每高倍视野(319.56±11.71)个、(203.67±7.54)个,与对照组相比,F值分别为40.90、54.57,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型胶原趋化刺激组及直接刺激组迁移细胞数为每高倍视野(201.52±11.28)个、(127.20±6.47)个,与对照组相比,F值分别为41.01、36.49,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Ⅳ型胶原趋化刺激组及直接刺激组迁移细胞数为每高倍视野(108.14±4.35)个、(108.60±4.10)个,与对照组相比,F值分别为4.94、5.42,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后细胞形态改变,随时间不同出现层状伪足、丝状伪足及应力纤维的改变. 结论 Ⅰ型胶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转化生长因子β1可促进肝星状细胞迁移,�
- 李蕾蒋炜王吉耀杨长青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胶原细胞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