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J27B0202)

作品数:2 被引量:59H指数:2
相关作者:夏才初龚建伍张丽英仇玉良孔祥兴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地表变形
  • 1篇地表沉降
  • 1篇地表沉降分析
  • 1篇地铁
  • 1篇地铁隧道
  • 1篇地铁隧道施工
  • 1篇顶进
  • 1篇盾构
  • 1篇盾构法
  • 1篇隧道
  • 1篇隧道施工
  • 1篇箱涵
  • 1篇箱涵顶进
  • 1篇小净距
  • 1篇滑行道
  • 1篇黄土
  • 1篇管棚
  • 1篇CRD法
  • 1篇不停航
  • 1篇不停航施工

机构

  • 2篇同济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中交第一公路...

作者

  • 2篇龚建伍
  • 2篇夏才初
  • 1篇孔祥兴
  • 1篇仇玉良
  • 1篇蒋坤
  • 1篇张丽英

传媒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岩土力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滑行道下超长管棚–箱涵顶进地表沉降分析被引量:27
2008年
首都国际机场西区L滑行道下管棚–箱涵顶进工程是当前首例在机场滑行道下不停航施工规模最大的顶进隧道,地表沉降控制要求严格,施工风险高。为研究施工工法的可行性,针对超长管棚施作、开挖导洞布设下滑道、长大箱涵顶进等主要工况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对典型施工工况引起滑行道地表沉降变形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理想状态下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最大值约为24mm,能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而工程实施过程中地表最大沉降基本控制在30mm之内,可满足飞机运行安全,表明计算模型和结果是有效的,工程采用超长管棚–箱涵顶进工法施工是合理可行的。
夏才初龚建伍陈佑新蒋坤
关键词:滑行道超长管棚箱涵顶进地表沉降不停航施工
平行小净距盾构与CRD法黄土地铁隧道施工力学研究被引量:33
2011年
西安轨道交通工程是目前首例在我国黄土地区修建的地铁隧道,一号线枣园北路站至汉城路站K12+792.744~K12+889.899区间隧道为同时满足双线正常行车和右线停车线扩大断面的功能需要,选取了左线小断面隧道为盾构法与右线大断面隧道为CRD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案。针对该地铁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动态数值模拟和施工力学分析,通过分析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中间土体应力和围岩塑性区的特征和规律,从而研究得出CRD法与盾构法隧道先后施工相互影响的规律性成果:先行大断面隧道采取CRD法施工对后行小断面盾构隧道上方地表沉降的影响较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大;后行隧道的贯通使得先行隧道开挖形成的地表变形轴线向后行隧道侧偏移了约0.5倍净距,并且地表变形的横向影响范围和地表沉降量均有增大,主要表现在靠后行隧道一侧;先行大断面隧道的开挖较后者对中间土体应力影响大,对相邻洞土体的影响在同掌子面处最为显著。结合西安地铁隧道工程实践开展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可为今后在黄土地区修建地铁隧道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和宝贵的工程实践经验。
孔祥兴夏才初仇玉良张丽英龚建伍
关键词:小净距盾构法CRD法地表变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