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6031093-2)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冯熠贺瑞渠敏赵炬伟史清霞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省眼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术后
  • 4篇激光
  • 4篇角膜
  • 3篇原位
  • 3篇原位角膜磨镶...
  • 3篇准分子
  • 3篇准分子激光
  • 3篇准分子激光原...
  • 3篇准分子激光原...
  • 3篇准分子激光原...
  • 3篇磨镶术
  • 3篇激光原位
  • 3篇激光原位角膜...
  • 3篇激光原位角膜...
  • 3篇角膜磨镶术
  • 3篇分子
  • 3篇分子激光原位...
  • 3篇LASIK术
  • 3篇LASIK术...
  • 2篇显微镜

机构

  • 5篇山西省眼科医...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冯熠
  • 2篇赵炬伟
  • 2篇渠敏
  • 2篇贺瑞
  • 1篇王万辉
  • 1篇贾慧
  • 1篇史清霞
  • 1篇宁晓玲

传媒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护理研究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冲洗方式对LASIK术后角膜瓣下异物残留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不同流量流速的角膜瓣下冲洗方式对角膜瓣下异物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20例(1 228只眼)LASIK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14眼,A组采用高流量高流速角膜瓣下冲洗,B组采取低流量低流速角膜瓣下冲洗,术毕比较两组角膜瓣下异物残留发生率。[结果]术中发现的角膜瓣下异物残留总计17只眼,发生率为1.4%;A组角膜瓣下异物残留总计14只眼,发生率为2.3%;B组角膜瓣下异物残留总计3只眼,发生率为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P<0.05)。[结论]对LASIK术后病人采用低流量低流速的角膜瓣下冲洗方法,有助于降低术后角膜瓣下异物存留的发生率。
贾慧冯熠王艳丽史清霞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冲洗方式低流量
激光共焦显微镜对LASIK术后角膜组织改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应用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组织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7年9月行LASIK手术的患者60例(118只眼),年龄(23.8±38.2)岁(18~37岁),术前球镜(-2.75±9.12)D,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分别作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结果 LASIK术后角膜基质细胞数量上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上差异(F=1.76,P>005),术后角膜层间远期异常颗粒长期存在,且随时间延长而减少;中央角膜可见低细胞区,中央角膜神经纤维能够达到形态学修复。结论 LASIK术后远期角膜稳定性未见明显改变,该术式安全可行。
冯熠赵炬伟
关键词:共焦显微镜
Pentacam在传统LASIK和飞秒激光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变化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通过Pentacam对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LASIK)和飞秒激光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变化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连续病例研究。选取本院2013年2月到2013年7月间行传统LASIK手术患者32例(62只眼)及飞秒激光手术的患者32例(64只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半个月、3个月对患者进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在角膜中心和四个时钟方位算出术前和术后的角膜后表面高度差。所得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传统LASIK和飞秒激光LASIK,术后半个月和术后3个月,在角膜顶点位置,角膜高度的变化t值分别是2.08和2.06,P<0.05,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鼻上、鼻下、颞上和颞下方位,则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3个月传统LASIK和飞秒激光LASIK的角膜高度差的比较中,二者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角膜中央直径4 mm区域内,LASIK术后各部位各时间点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量均比较小。而飞秒激光和传统LASIK在术后对角膜后表面的高度变化的影响程度无太大差别。
冯熠贺瑞渠敏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飞秒激光PENTACAM角膜后表面
壳聚糖抑制兔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在眼科领域,已发现壳聚糖可以抑制青光眼手术瘢痕形成,但还未有明确的报道可以阻止和减缓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目的:观察壳聚糖对兔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用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玻璃体内注射制备兔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并同时将生理盐水、5%壳聚糖、10%壳聚糖和15%壳聚糖溶液0.1mL注入兔眼玻璃体内,在不同时间点观察壳聚糖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形成的防治作用。结果与结论:对照组第10天就出现视网膜脱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随着时间延长发展至更严重等级。壳聚糖组也发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但其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10%和15%壳聚糖组给药5d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检查壳聚糖组未发现明显视网膜形态改变。结果说明壳聚糖玻璃体腔内注射是安全的,并能有效抑制兔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冯熠王万辉
关键词:壳聚糖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外伤性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鼻侧蒂与上方蒂引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干眼及角膜再生的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制瓣上方蒂与鼻侧蒂对干眼形成和角膜组织重塑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观察 LASIK 手术治疗122例(244眼)患者,根据手术制蒂方向的差异,随机分为鼻侧蒂组和上方蒂组,各122眼。观察指标包括术后半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干眼症状,荧光素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1试验,干眼仪检测,激光共焦显微镜下观察角膜再生情况等。结果干涩感:术后半个月,鼻侧蒂组和上方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个月、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方蒂组患者干涩感明显高于鼻侧蒂组患者。荧光素钠染色:术后半个月、3个月时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点鼻侧蒂组少于上方蒂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T:术后半个月、3个月时 BUT 时间鼻侧蒂组比上方蒂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两组间 BU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泪液分泌量: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眼仪检查,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焦显微镜下鼻侧蒂在各个时期神经生长均优于上方蒂。结论 LASIK 手术角膜瓣蒂位置对术后早期干眼的发生有不同的影响,鼻侧蒂优于上方蒂,对术后晚期干眼的恢复和加速神经纤维再生方面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冯熠贺瑞渠敏赵炬伟宁晓玲
关键词:干眼共焦显微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