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05ZHTGCG00300)

作品数:14 被引量:100H指数:6
相关作者:沈中阳郑虹朱志军郑卫萍邓永林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武警总医院天津市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肝移植
  • 6篇术后
  • 3篇手术
  • 2篇移植术
  • 2篇移植术后
  • 2篇预后
  • 2篇诊治
  • 2篇手术后并发症
  • 2篇术后并发
  • 2篇术后并发症
  • 2篇器官
  • 2篇功能衰竭
  • 2篇后并发症
  • 2篇肝功
  • 2篇肝功能
  • 2篇肝移植术
  • 2篇肝移植术后
  • 2篇并发
  • 1篇等待肝移植
  • 1篇电子计算机体...

机构

  • 14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天津市胸科医...

作者

  • 14篇沈中阳
  • 7篇郑虹
  • 7篇朱志军
  • 6篇潘澄
  • 6篇邓永林
  • 6篇郑卫萍
  • 5篇刘懿禾
  • 3篇王峪
  • 3篇明宇
  • 2篇刘蕾
  • 2篇王政禄
  • 1篇于立新
  • 1篇刘宇航
  • 1篇张雅敏
  • 1篇王自法
  • 1篇包福宽
  • 1篇周更须
  • 1篇张闻辉
  • 1篇张建军
  • 1篇刘建实

传媒

  • 5篇中国危重病急...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BO血型不符患者的肝移植被引量:2
2006年
张雅敏朱志军沈中阳
关键词:ABO血型肝移植排斥反应
肝移植受者合并脾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经验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总结肝移植受者合并脾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3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移植外科实施的450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四期cT扫描及CT血管造影资料,并对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50例受者中有20例(4.4%)被确诊合并脾动脉瘤,其中19例术前通过四期cT扫描确诊,1例为术中发现。肝移植术中未处理脾动脉瘤15例,其中2例于术后发生脾动脉瘤破裂出血,均予急诊手术(其中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肝移植术中切除脾动脉瘤及脾脏5例,术后恢复顺利,移植肝功能良好。结论肝硬化患者易合并发生脾动脉瘤,四期cT扫描能够准确诊断脾动脉瘤。肝移植术后早期易发生脾动脉瘤自发破裂,术中应同期予以处理。
郑虹崔玉军朱志军潘澄邓永林沈中阳
关键词:肝移植动脉瘤
肝癌肝移植Milan标准的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肝癌肝移植 Milan 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5年11月术前 CT 检查符合 Milan 标准的125例肝细胞癌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影像学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差别及其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125例患者中,切除肝脏病理检查证实符合 Milan 标准者97例,超出 Milan 标准者26例,2例未发现癌灶最终诊断为结节状肝硬化,准确率为77.6%。影像学与病理学符合 Milan 标准的肝移植患者的1、2、3、4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2.0%和92.8%、87.2%和90.7%、86.4%和89.7%、86.4%和89.7%、86.4%和89.7%,两组间生存率无明显差别(P>0.05)。病理学上超出 Milan 标准的患者1、2、3、4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3.0%、65.4%、61.5%、61.5%和61.5%,与病理学符合及影像学检查符合组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螺旋 CT 诊断符合 Milan 标准的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生存良好,但应进一步提高诸如门静脉主要分支癌栓、淋巴结转移等导致病期误判因素的诊断水平。
沈中阳郑虹王政禄沈文朱志军邓永林潘澄包福宽
关键词:肝细胞肝移植病理学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肝移植3种器官保存液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比较UW液、Celsior液和HTK液对移植供肝灌注保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4年3月施行的成人首次肝脏移植且术前诊断为良性肝病者263例,根据所采用的灌注保存液分为UW液组(161例)、Celsior组(45例)和HTK组(57例),3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原发病分布,术前肝功能指标及分级,肝移植术式及供肝冷,热缺血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比较3组患者术后早期移植肝功能指标、血管及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和移植物存活率。结果3组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差异均无显著性;UW液组术后第7天血清总胆红素(117.4±96.3)μmol/L高于Celsior组[(85.1±77.9)μmol/L,P=0.047]和HTK组[(86.5±82.6)μmol/L,P=0.033];HTK组术后即刻凝血酶原时间(21.9±5.8)s低于UW液组[(24.8±6.2)s,P=0.004]和Celsior组[(26.4±7.0)s,P=0.001];HTK组凝血酶原时间峰值(24.0±5.2)s低于Celsior组[(27.5±6.1)s,P=0.002]。UW液组发生移植肝原发无功能2例(1.2%),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528)。3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胆道并发症及排斥反应发生率和再次移植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移植物1年及3年存活率分别为:UW液组80.7%和73.9%,Celsior组91.1%和82.2%,HTK组94.7%和80.7%,存活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99)。结论UW液、Celsior液和HTK液对移植供肝灌注保存的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郑卫萍沈中阳朱志军郑虹邓永林潘澄
关键词:肝移植器官保存液
儿童肝移植20例诊治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总结儿童肝移植的临床疗效,探讨儿童肝移植在适应证、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等方面的特点。方法2000年8月至2007年7月对20例儿童(〈14岁)施行肝移植手术23次,患儿年龄6个月~13岁,原发疾病主要包括先天性胆道闭锁、Wilson病、肝糖原累积症和尿素循环障碍。手术方式采用亲体部分肝移植4次,多米诺肝移植1次,劈离式肝移植5次,减体积肝移植10次和尸体全肝移植3次。除1例患儿应用环孢霉素外,其余19例患儿均应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及霉酚酸酯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结果患儿围手术期内死亡3例(15.0%),死亡原因分别为移植肝原发无功、心功能衰竭和腹腔感染。9例患儿术后出现不同的并发症,包括肝动脉血栓形成2例、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急性排斥反应1例、胆漏3例、胆道狭窄2例、肠瘘2例、腹腔感染3例、肺感染1例和心功能衰竭1例。患儿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0.0%、73.9%和73.9%。结论肝移植是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手术方式可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进行选择。
沈中阳朱志军臧运金郑虹邓永林潘澄陈新国王自法郑卫萍
关键词:肝移植儿童适应证手术后并发症
肝移植术后早期营养与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观察肝移植术后早期不同营养治疗方法对应激性高血糖和围手术期预后的影响,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更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因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导致肝功能衰竭或终末期肝硬化行肝移植手术患者172例,回顾性分析在肝移植术后早期采用较高或较低热量标准及血糖控制标准情况下,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等差异。结果肝移植术后早期采用较低热量(83.7~104.6kJ·kg^-1·d^-1)和增加脂肪供能比例(糖:脂肪=50%:35%)的阶梯营养治疗、并保持血糖〈8mmol/L组,较采用较高热量(125.5~146.4kJ·kg^-1·d^-1)和常规供能比例(糖:脂肪=55%:30%)、血糖控制在〈12mmol/L组患者在本后14d内每日胰岛素用量减少(P〈0.01);术后30d内感染相关病死率降低(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缩短(P均〈0.05)。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伤口和吻合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白蛋白总用量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采用低热量营养并控制血糖〈8mmol/L的治疗方式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且不会影响外科预后。
沈中阳刘懿禾于立新王峪刘蕾明宇
关键词:肝移植营养治疗
肝移植术后初始肝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导致初始肝功能不良(IPGF)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04年4月至11月行肝移植的3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将肝移植术后3d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或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峰值≥1500U/L的受者分为IPGF组,〈1500U/L的受者分为非IPGF组。受者肝移植前分析指标为:年龄和MELD评分;供者分析指标为:年龄,供肝冷保存时间(CIT),供肝冷保存末期(Pr)、门脉灌注后4h(Po)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活检病理学评分;手术中的分析指标为:受者手术时间和移植肝复温缺血时间(RWIT)。结果所有受者术后均获得长期随访。32例受者中,IPGF组有10例,非IPGF组有22例。IPGF组和非IPGF组移植肝复温缺血时间分别为(55.00±12.91)min和(41.55±8.5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PGF组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显著长于非IPGF组(P〈0.01);IPGF组受者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非IPGF组(P〈0.05)。两组移植肝总体存活率分别为90.0%和9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移植肝按Po评分和IRI评分中的重度损伤标准发生IPGF的概率与轻、中度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移植肝复温缺血时间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引起IPGF的危险因素。
王兴强郑虹杜洪印王政禄张建军沈中阳
关键词:肝移植肝功能不全活组织检查预后
门体静脉分流术后肝移植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和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最有效手段。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疾病演进过程中常引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顽固性腹水,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作为一种血管介入性肝内门体分流术,可直接迅速地降低门静脉压力,有效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减少腹水,降低等待肝移植期间的病死率,且对移植手术无明显影响。现对我中心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TIPS对肝移植手术及疗效的影响。
郑虹高伟朱志军邓永林潘澄沈中阳
关键词:门体静脉分流术等待肝移植分流术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肝内门体分流术
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肌病七例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围手术期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7例终末期心肌病患者施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前3例行标准Stanford原位心脏移植术,后4例行双腔静脉法原位心脏移植术。前2例采用达利珠单抗+霉酚酸酯诱导方案,后5例采用巴利昔单抗+霉酚酸酯诱导方案。术后均使用普乐可复(FK506)+骁悉(MMF)+泼尼松(Pred)三联免疫抑制剂。结果:1例术后出现血糖升高,给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恢复正常。3例术后早期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分别给予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后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6例存活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肌病变有效的手段,完善的术前治疗、准确的手术时机把握、个体化的免疫抑制治疗应用、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控制和及时的并发症处理可提高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的疗效。
刘宇航周更须张闻辉刘建实沈中阳
关键词:心脏移植心肌疾病手术期间免疫耐受手术后并发症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估良性肝病患者肝移植预后
2008年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供体短缺严重制约了其临床开展,因此建立公平、合理、有效的患者评估标准指导器官分配已成为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良性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肝移植术后生存的预测,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出影响移植受体存活的危险因素,初步构建了基于我中心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受体的术前评估预测模型。
郑卫萍沈中阳朱志军郑虹邓永林潘澄刘懿禾孙丽莹
关键词:肝移植预后终末期肝病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