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038025013)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郝丽珍王怀栋黄修梅庞杰季淑丽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开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沙芥
  • 2篇沙芥属
  • 2篇芥属
  • 1篇沙地
  • 1篇十字花科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含水量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染色体核型
  • 1篇染色体数
  • 1篇种子
  • 1篇种子萌发
  • 1篇毛乌素沙地
  • 1篇萌发
  • 1篇聚类分析
  • 1篇含水量
  • 1篇核型
  • 1篇核型分析

机构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作者

  • 2篇郝丽珍
  • 1篇张凤兰
  • 1篇庞杰
  • 1篇黄修梅
  • 1篇杨忠仁
  • 1篇王怀栋
  • 1篇季淑丽

传媒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萌发对土壤含水量的适应性被引量:11
2012年
以中国特有种沙芥[Pugionium cornutum(L.)Gaertn.]和濒危种斧形沙芥(Pugionium dolabratum Max-im.)的种子为研究材料,利用自然生境的沙土在室内进行种子萌发人工模拟试验,研究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萌发、幼苗出土和幼苗生长对土壤含水量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沙芥和斧形沙芥果实适宜萌发的土壤含水量范围均为6%~12%,适宜出苗的土壤含水量范围均为6%~16%。当土壤含水量低于2%时,果实不能萌发;当土壤含水量低于3%时,幼苗不能出土定居;当土壤含水量为6%~12%时,最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当土壤含水量分别为3%~8%和4%~8%时,沙芥和斧形沙芥植株根冠比最大。因此,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萌发机制对沙生环境有着极强的适应性;植株将更多的同化物用于根系生长,以吸收更深层次的水分,从而适应含水量低的土壤。
黄修梅郝丽珍王怀栋庞杰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十字花科沙芥属沙芥种子萌发土壤含水量
沙芥属植物染色体数及核型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以沙芥属植物根尖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其染色体数及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属植物间期核特征为前染色体核型;染色体均为二倍体,沙芥染色体数为2n=2x=22,基数为x=11,宽翅沙芥、斧形沙芥、距果沙芥和齿冠沙芥染色体数为2n=2x=20,基数为x=10;染色体有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和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2种;沙芥、距果沙芥属于"2A"型,宽翅沙芥、斧形沙芥、齿冠沙芥属于"1A"型,本属植物的核型均为首次报道。根据核型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将染色体数为2n=2x=20的沙芥属4种植物分为两类:第一类距果沙芥;第二类包括宽翅沙芥、斧形沙芥、齿冠沙芥。
季淑丽张凤兰郝丽珍杨忠仁
关键词:沙芥属染色体数核型分析聚类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