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3048-07)
- 作品数:3 被引量:40H指数:3
- 相关作者:冯广朋庄平章龙珍张涛侯俊利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及几种代谢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9
- 2011年
- 采用实验室内小规模实验的方法,在水温(16.2±1.5)℃和盐度20的条件下,对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和几种重要代谢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的胚胎发育过程可以分为9个主要阶段: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节幼体期、原溞状幼体期、出膜前期和孵化期;水温16℃的条件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40 d左右,有效积温达到10 758 h.℃。乳酸脱氢酶(LDH)、总ATPase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活性都随胚胎发育时期的变化而变化,LDH活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囊胚期中活性最高;总ATPase活性在原溞状幼体期最高,在原肠期最低;MDH活性在原溞状幼体期最高,在囊胚期最低。
- 黄晓荣庄平章龙珍屈亮姚志峰刘婷冯广朋刘鉴毅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积温酶活性
- 长江口水域中华鲟幼鱼与6种主要经济鱼类的食性及食物竞争被引量:26
- 2010年
- 根据2004年6月至8月和2005年6月至8月在长江口崇明岛东滩水域插网所获取的鱼类样本,对东滩水域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和其它6种主要经济鱼类的食性、食物竞争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鲟、窄体舌鳎(Cynoglissus gracilis)为底栖生物食性;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为游泳生物食性;刀鲚(Coilia ectenes)和凤鲚(Coilia mystus)为浮游动物食性;鲻(Mygil cephalus)和鮻(Liza haematochiela)为腐屑(有机碎屑)食性。中华鲟幼鱼及6种主要经济鱼类食性按照相对重要性指标(IRI)大小排列:中华鲟(IRI):鱼类>端足类>多毛类>蟹类;窄体舌鳎(IRI):虾类>瓣鳃类>鱼类;中国花鲈(IRI):鱼类>虾类>等足类>蟹类;刀鲚(IRI):糠虾类>虾类>桡足类>鱼类;凤鲚(IRI):糠虾类>桡足类>虾类>鱼类;鲻(IRI):有机碎屑>底栖藻类>瓣鳃类>桡足类;鮻(IRI):有机碎屑>底栖藻类>瓣鳃类>桡足类。长江口崇明东滩中华鲟与6种经济鱼类饵料重叠系数显示,中华鲟与窄体舌鳎的饵料重叠系数达到了0.4,而与其余5种鱼类的饵料重叠系数均小于0.12。这表明窄体舌鳎对中华鲟幼鱼的食物有一定的竞争力,其余5种鱼类对中华鲟幼鱼的食物竞争强度较低。
- 庄平罗刚张涛章龙珍刘健冯广朋侯俊利
- 关键词:长江口中华鲟经济鱼类食物组成食物竞争
- 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及临近水域鱼类种类组成现状被引量:5
- 2010年
- 为了解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及其临近水域鱼类种类组成的现状,2004~2008年利用底拖网、插网、定置网和刺网等多种网具对该水域的鱼类组成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共调查到鱼类105种,隶属于18目43科86属,鱼类种类组成以鲈形目和鲤形目为主;生态类型中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各37种,河口定居性鱼类25种,洄游性鱼类6种;鱼类种类组成处于长江下游至东海的过渡类型,鱼类食性以底栖生物、有机碎屑和浮游动物食性为主,凶猛性鱼类较少。与以往调查资料相比,调查水域鱼类物种数有所减少,一些重要的物种更是濒临绝迹。保护区水域鱼类不仅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河口代表性、稀有性和很高的科研价值,同时其生态系统也较为脆弱,并已受到严重威胁,保护区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 张涛庄平章龙珍刘健王云龙侯俊利刘鉴毅冯广朋赵峰黄晓荣闫文罡
- 关键词:长江口中华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