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2012021026-2)
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2012021026-2)
- 作品数:21 被引量:105H指数:7
- 相关作者:马娟娟孙西欢郭向红张敏谷琼琼更多>>
- 相关机构:太原理工大学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茎流速率的BP神经网络模型被引量:1
- 2016年
- 为给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园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以山西省太谷县矮化苹果树为研究对象,经过一年的田间试验,获取了大量茎流速率与气象因子的数据,并通过MATLAB软件,建立了气象因子与茎流速率间的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表明:以气象因子辐射强度、相对湿度、土壤温度、温度及风速作为BP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参数是合理的,所建立的模型高度相关,茎流速率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可控制在5%以下。因此,用气象因子通过BP神经网络对茎流速率进行预测是可行的。
- 秦聪孙西欢郭向红马娟娟桑永青李波
- 关键词:蓄水坑灌茎流速率气象因子BP神经网络
- 基于氢氧同位素的植物水源区分方法比较被引量:11
- 2015年
- 作物水源是SPAC(Soil Plant Atmosphere Continuum)和农业节水的重要研究对象。氢氧稳定同位素正逐渐被用于作物水源区分的研究中。对比了目前较常用的直接推断法、多元线性模型、耦合模型和吸水深度模型4种基于氢氧同位素的植物水源区分方法的适用条件、依据、准确性与精度等优缺点。结果表明:多源线性模型依据同位素质量守恒原理可以得出不同水源贡献率的变化范围;直接推断法只能定性描述主要水源而未考虑多种水源混合的情况;耦合模型和吸水深度模型可以给出贡献率确定解,但必须依靠相关的假设条件。对于超过3种水源的分析,上述4种方法都无法给出唯一且准确的贡献率值,需要进一步结合不确定性分析,土壤含水率、土水势分析和添加富集的氚同位素等方法来弥补。研究结果可为基于氢氧同位素的植水源区分的方法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郭飞马娟娟郑利剑任荣郭向红孙西欢
- 关键词:氢氧稳定同位素
- 蓄水坑灌条件下不同土温对土壤水氮运移规律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为了明确不同土壤温度对土壤中水氮分布的影响以及选择合理的灌施方式,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在蓄水单坑肥灌条件下不同土壤温度(20,25,30℃)所对应单坑灌水量(7L)和灌后不同时间(灌后1,5,10,15d)对土壤水氮运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径向距离r=25cm处,土壤温度分别为20,25,30℃,含水率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变化幅度不大;土壤温度为20,25℃时,土壤铵态氮含量随分布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20℃时第10d土壤铵态氮含量达到最大值,25℃时第5d土壤铵态氮含量达到最大值,土壤温度为30℃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土壤铵态氮含量逐渐减小;在同一分布时刻,土壤硝态氮含量随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王军马娟娟孙西欢郭向红
- 关键词:蓄水坑灌铵态氮土壤含水率
- 不同入渗水头和容重作用下土壤饱和导水率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蓄水坑灌法是一种适用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果林灌溉的新型灌水方法。蓄水坑灌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入渗是在变水头条件下进行,而变水头条件下的饱和导水率研究又是变水头、复杂边界条件下的蓄水坑入渗研究的基础。以入渗水头为试验控制因子,分别进行了3种土壤在不同入渗水头作用下的饱和导水率和3种土壤分别在不同的土壤容重条件下不同入渗水头的土壤饱和导水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入渗水头对土壤饱和导水率有显著的影响,随入渗水头的增大,土壤饱和导水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对同一种土壤,随着容重的逐渐增加,入渗水头对其影响的显著性逐渐降低。
- 杜咏梅孙西欢毕远杰马娟娟郭向红
- 关键词:饱和导水率土壤容重蓄水坑灌
- 蓄水坑灌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2
- 2013年
- 为了揭示蓄水坑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分布特征,提高蓄水坑灌水分利用效率,利用TRIME-PICO IPH土壤水分测量系统,进行了蓄水坑灌与普通地面灌溉条件下果园土壤含水率分布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灌溉方法下土壤含水率随垂向、径向的变化。结果表明:蓄水坑灌条件下,土壤水分主要分布在垂向40~160cm内,土壤含水率增量随深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含水率增量最大值出现在坑底附近,且距离蓄水坑近处,含水率增量较大,然后沿坑两侧依次递减;地面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主要分布在垂向0~80cm内,土壤含水率增量随深度增大而减小,含水率增量最大值出现在地表,且沿各个径向距离增长幅度较为一致。研究结果将为蓄水坑灌法的田间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 樊晓波孙西欢郭向红马娟娟
- 关键词:蓄水坑灌地面灌溉土壤水分
- 不同覆盖方式下蓄水坑土壤温度日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为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无覆盖,秸秆覆盖,地膜覆盖)下蓄水坑坑内土壤温度一日内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田间利用水银温度计和直角地温计,观测了大气温度、蓄水坑坑内空气温度、距坑壁不同距离和坑底不同深度处地温一日内动态变化过程。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坑内土壤温度日变化相对平稳,外界低温时有增温效应,外界高温时有降温效应;无覆盖和地膜覆盖,坑内土壤温度随着距坑壁距离的不断增大,日变幅逐渐减小,渐趋稳定;地膜覆盖较秸秆覆盖和无覆盖对坑内土壤温度具有明显的增温效应;随着蓄水坑距地表深度的不断增大,坑壁土壤温度日变幅逐渐减小,趋于稳定。
- 张亚琼孙西欢郭向红马娟娟
- 关键词:蓄水坑灌不同覆盖方式土壤温度日变化
- 蓄水坑灌与地面灌条件下果树吸水根系分布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蓄水坑灌是适用于北方山丘的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方式,为了研究节水灌溉机理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必先了解吸水根系的分布状况。采用根钻法对蓄水坑灌和普通地面灌条件下的苹果树吸水根系的分布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在垂向上果树根长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主要分布在0-100cm范围内,占总根系的78.16%。在径向上,果树根系主要分布在距树干30cm处,达到根系总量的60.49%,距树干越远,果树的根长密度越小;2蓄水坑灌条件下,果树根长密度在垂向上与地面灌溉的分布规律相近,但是在地下60cm处根长密度明显增加,根系有下移的趋势。水平方向上,根系密度主要分布在30-60cm范围内。
- 郝锋珍孙西欢郭向红马娟娟崔世勇仇群伊
- 关键词:蓄水坑灌根长密度
- 交替供水条件下土壤入渗特性与水盐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1
- 2015年
- 采用室内一维垂直土柱入渗试验,对交替供水条件下微咸水连续及间歇入渗的土壤入渗特性及水盐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灌水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交替连续入渗随着交替次数的增加,湿润锋推进深度及累积入渗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交替间歇入渗趋势与之相反。在咸淡交替供水方式下湿润锋和累积入渗量的线性函数关系未发生本质上的改变。随着交替次数的增加,间歇灌溉的土壤含水率变化率显著降低。在淡咸顺序下,电导率呈现两端积盐现象,而咸淡顺序下,电导率整体趋于上升趋势。后期灌溉水质对于表层电导率影响较大。
- 刘静妍毕远杰孙西欢郭向红马娟娟严亚龙
- 关键词:交替灌溉累积入渗量电导率
- 蓄水坑灌条件下灌水量对棵间蒸发强度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采用蓄水坑灌技术,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处理下(W90,W150,W210)的果园棵间蒸发。在田间采用微型蒸渗仪,观测了距树干不同距离处棵间地表蒸发强度、距坑口不同深度处坑壁蒸发强度的逐日变化过程,并利用微型气象站和nk3500手持气象仪,同步观测了地表棵间以及蓄水坑内的气象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处理下的棵间地表蒸发逐日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呈现随时间先逐渐递减,然后稳定的变化规律;不同灌水量处理下的棵间坑壁蒸发、棵间总蒸发逐日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呈现单峰性,随时间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最后稳定的变化规律;不同灌水量下的棵间坑壁、棵间地表蒸发强度存在显著差异;W90、W150,W210处理下的棵间总蒸发量分别为41 920、45 045、45 447mm3,W210比W90处理下的棵间总蒸发量大1.08倍,棵间总蒸发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呈现逐渐增加趋势。蓄水坑灌条件下,灌水量大小对果园棵间蒸发影响显著,研究成果将更进一步揭示蓄水坑灌节水机理,并为蓄水坑灌理论的完善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雷涛郭向红孙西欢马娟娟谷琼琼
- 关键词:蓄水坑灌灌水量气象因素蒸发强度
-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田面糙率被引量:1
- 2015年
- 田面糙率是影响地面灌溉质量的重要参数。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了两类4个田面糙率预测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第一类模型预测值(即作物地采用LSSVM-N-I3、裸地采用LSSVM-N-I1,翻耕地采用LSSVM-N-I2)相对误差最大值为9.7%;第二类模型预测值(即LSSVM-N-II模型)相对误差最大值为10.5%,由此可见两类模型都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以用于田面糙率的预测。
- 李建文郭向红孙西欢马娟娟
- 关键词: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