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08777)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景治涛王运杰班允超李婷欧绍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瘤
  • 1篇动脉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血管
  • 1篇荧光血管造影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入路
  • 1篇手术
  • 1篇脓肿
  • 1篇前循环
  • 1篇前循环动脉瘤
  • 1篇吲哚菁绿
  • 1篇颞下
  • 1篇颞下入路
  • 1篇外科
  • 1篇外科手术

机构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吴安华
  • 3篇欧绍武
  • 3篇李婷
  • 3篇班允超
  • 3篇王运杰
  • 3篇景治涛
  • 1篇王义宝
  • 1篇夏俊哲
  • 1篇李心国
  • 1篇佟志勇
  • 1篇周仁义
  • 1篇张东勇
  • 1篇刘源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3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在前循环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脑血管造影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开颅手术治疗的前循环动脉瘤患者42例,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术野中血管,指导手术操作。术后行3DCTA或DSA检查,评估术中ICG荧光造影对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作用。结果术中确认动脉瘤颈残留2例,载瘤动脉分支血管闭塞1例,穿通血管误夹2例,重新调整动脉瘤夹位置后,再次荧光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颈夹闭满意,术后DSA(或MRA、CTA)均证实术中ICG造影结果。结论ICG血管造影是一种术中监测颅内动脉瘤颈是否残留、载瘤动脉是否狭窄及穿通支血管是否闭塞的重要检查手段。
景治涛班允超佟志勇欧绍武吴安华李心国夏俊哲李婷刘源张东勇王运杰
关键词:前循环动脉瘤吲哚菁绿
颞下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大脑后动脉P2段动脉瘤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总结1998—2008年以来治疗的10例大脑后动脉第2段(P2段)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10例患者均行颞下入路,其中2例联合翼点入路。8例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或塑形夹闭并保留载瘤动脉通畅,2例巨大动脉瘤行动脉瘤孤立术。结果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9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动脉瘤孤立术后发生大脑后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梗死,出现暂时性轻偏瘫和同向性偏盲,经高压氧治疗3周后恢复。结论P2段动脉瘤有形成巨大动脉瘤的倾向。对于有经验的医师,颞下入路是相对简便、快速和安全的手术入路。
景治涛班允超欧绍武吴安华李婷王运杰
关键词:大脑后动脉显微外科手术
垂体脓肿的诊断与治疗(附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垂体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和治疗,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有8例经鼻蝶入路手术,1例行大脑开颅手术。视功能改善77.8%(7/9),头痛缓解83.3%(5/6),垂体功能低下改善25%(1/4),尿崩症缓解33.3%(1/3)。结论垂体脓肿的发生有增多趋势;当患者头痛、视力视野障碍、垂体功能低下,尤其有尿崩的出现,结合影像学检查,鞍区磁共振及增强示类圆形囊状占位性病变,等或长T1,长T2,囊壁呈环形强化("鸭梨"征)等,应考虑垂体脓肿的诊断。诊断一旦确定,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入路以经蝶为首选;术后予抗感染、补充激素及对症等治疗。
景治涛周仁义李婷吴安华欧绍武王义宝班允超王运杰
关键词:垂体脓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