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TY001)
- 作品数:27 被引量:149H指数:9
- 相关作者:高强季浏董超韩飞康义萌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淄博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从“人的全面发展”到“完整的人”——重释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理论基础被引量:22
- 2013年
- 从介绍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形成出发,阐述了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教育观和劳动观相结合所形成的3种具有差异性的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继而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挖掘其中"完整的人"的理念,并结合教育学和国外体育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流派对"完整的人"思想的发展和应用,提出应对马克思主义体育观进行反思,从而在本体论、认识论和发展观的层面上形成"完整的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体育观。
- 高强韩飞季浏
- 关键词:体育哲学
- 体育与城市:一个哲学人类学的考察被引量:11
- 2014年
- 体育与城市之间存在着多重性的、历史性的关联。本研究通过哲学人类学的考察方式,以身体运动与技艺为体育的特征,分析它们在城市与体育之间或亲或疏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和形成的作用,以凸显体育与城市之间的契合是有一定的前提和社会条件,借此形成对当前探讨城市与体育之间关联的研究的反思,在引入哲学人类学理论的基础上,实现"通史"性研究和"断代史"性研究的整合。
- 高强
- 关键词:体育城市哲学人类学体育哲学体育人类学
- 古希腊竞技审美的“历史困境”解析与突破
- 2016年
- 基于康德判断力理论的体育美学学者对古希腊竞技进行审美时,往往会困于它既不能与古希腊艺术及诗歌相契合,又充满了现代人厌恶的血腥暴力,形成"历史困境"。这是因为在康德的判断力理论中充满了"同时在场"预设,默认审美主体与对象,审美过程与结果均在同一个时空背景下而漠视了历史因素的作用。借鉴斯宾格勒对康德理论的批判,可重构历史背景下体育审美的逻辑过程,由此跨越古希腊竞技审美中的"历史困境",实现体育审美理论中的历史维度。
- 高强
- 关键词:审美历史困境体育美学
- 游戏与知识:对胡伊青加游戏观的反思与发展被引量:6
- 2013年
- 胡伊青加的游戏观一直处于褒贬不一的争议之中。从他对原初游戏的描述到游戏与知识关系的界定都体现了他将游戏定位于人类文明的核心和主导地位的观点,而Carlon等人尖锐地批评了胡伊青加将游戏泛化的做法,认为应当在概念上区分玩耍和游戏。通过引入当代哲学认识论对知识概念研究的深化,发现胡伊青加的游戏观和后人对其的批判都蕴涵了对知识概念相同的定义,即知识就是一种言述知识。而随着波兰尼和后期维特根斯坦对知识概念研究的深入,发现知识包含着言述和默会这两个维度。借此就能化解在胡伊青加游戏观中存在的逻辑上的断裂,能够包容Carlon等人对胡伊青加所提出的批判,使胡伊青加的泛化游戏观得到更为宽泛的包容性和解释力。
- 高强
- 关键词:游戏知识论默会知识体育本质体育哲学
- “观众—参与者”关系与体育暴力被引量:5
- 2016年
- 哲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已经在体育史与体育哲学研究中形成了一定的研究价值。"观众—参与者"关系是体育暴力的一个显著特征,以其为"显著特征"对体育暴力的历史变迁过程进行哲学人类学的分析,梳理从古希腊时期、古罗马—拜占庭时期,到中世纪时期"观众—参与者"关系的变化及其促发的体育暴力表现形式的改变。从中发现体育暴力的历史中存在着历史延续性和历史偶发性,推进了哲学人类学方法在体育哲学中的应用。
- 郭正茂高强杨剑季浏
- 关键词:体育暴力体育史观众参与者哲学人类学
- “灰色”的哲学理论与“常青”的体育之间——体育哲学研究中引入哲学人类学方法探析被引量:6
- 2013年
- 抽象的哲学理论与丰富具体的体育现象之间一直存在着隔阂,哲学人类学方法的介入就是试图破解这一隔阂的存在。舍勒与兰德曼的工作所哲学人类学方法奠定了的理论核心及基本方法,主要集中在对社会存在物的"理念元素"与"现实元素"的互动关系及其属人的显著特征的历史社会变迁的研究之上。本文从对体育概念的哲学人类学转换到对中世纪体育的哲学人类学分析为研究案例,具体展示了身体与技艺这两个中世纪体育之中的属人的显著特征在中世纪体育史中的变迁过程,以凸显其中身体观、技艺观在社会历史中的变迁,凸显体育是如何在社会历史中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实现哲学人类学对体育概念的重估价值以及对体育史研究与体育哲学研究的整合。
- 高强
- 关键词:哲学人类学
- 从“形而上学式”到“历史主义式”体育哲学——始于体育概念无穷性困境的思考被引量:10
- 2018年
- 形而上学式与历史主义式是两种体育哲学样式,形而上学式体育哲学困于体育概念的无穷性困境,而历史主义式体育哲学正方兴未艾。以现象学及存在主义的理论剖析体育概念的无穷性困境,形而上学式体育哲学中存在的逻辑困境得到了纾解,从中挖掘了历史主义式体育哲学得以构建的体育"他者性"与"注视者"角色两个出发点。在布克哈特、尼采与福柯3位学者的理论襄助下,体育"他者性"与"注视者"角色在体育的文化属性与身体行为属性中进一步阐发,形成了历史主义式体育哲学的基本框架与论证结构。历史主义式体育哲学是一种新的体育哲学样式,既开启了全新的理论探讨模式,也使体育哲学的发展更为契合当代哲学的发展进程。
- 高强康义萌
- 关键词:体育哲学形而上学历史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
- 拜占庭体育史的重现——基于文化逻辑的思考被引量:1
- 2015年
- 历史观中的因果律观念和西方中心论导致了拜占庭体育在体育史研究中"失落"。斯宾格勒历史哲学理论中的文化生命体理论和历史的哥白尼体系批判了这一存在于历史观中的观念,形成了以文化逻辑解读拜占庭史的方法。发现:拜占庭文明遵循着从整体论社会观念向个人主义社会观念转变的文化逻辑,其中神秘主义的变迁是文化逻辑发展的核心。居于拜占庭体育"技艺"中的神秘主义色彩所呈现的由繁盛至衰落的过程集中体现了拜占庭文化逻辑。对这一兴衰过程的梳理,一方面使拜占庭体育重获在体育史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促进了体育历史观层面上的变革。
- 高强董超
- 关键词:体育史文化逻辑历史哲学
- “竞技”与“语言”:对体育与语言流变关系的语言哲学思考与谱系学考察被引量:4
- 2018年
- 针对体育概念定义的语言工具问题,"人工语言"派与"自然语言"派形成了体育的"语言之争"。从语言哲学的2个基本问题,语言的存在之维与语言意义之维的区分出发,"语言之争"的双方都偏重了语言意义之维,而忽视了语言的存在之维。谱系学的方法则能规避"语言之争"中两方理论视域所带来的盲点,使哲学概念融于历史考据之中,将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3个时代竞技活动视为3个不同时代的体育"语言场域",审视其中"竞技"与"语言"此消彼长的关系。通过谱系学的考察,"竞技"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更多的受制于"美德"因素在体育"语言场域"中的"在场"与"缺席",及"美德"因素与"竞技""语言"的亲疏关系。由此形成了体育的"语言场域"中语言由存在之维向意义之维让渡的过程,最终呈现为当代体育的"语言之争"。由此发现,语言问题是展开体育学中展开谱系学考察的先导,谱系学为体育哲学与体育史研究的融合形成了契机。
- 高强
- 关键词:竞技谱系学体育哲学体育史
- 古希腊竞技运动的盛与殇——哲学人类学式的追问与对“现代解读”的反思被引量:9
- 2013年
- 古希腊竞技运动和现代体育之间存在着以现代视角返观的"现代解读"方式。以哲学人类学的追问方式重新梳理古希腊竞技运动的繁盛和殇落过程,阐明它与古希腊游戏传统之间的此消彼长,从中挖掘古希腊竞技运动中蕴含的身体技艺之知及其在经历古希腊传统社会、中世纪直至现代的过程中,身体和技艺逐渐淡出社会的历程。解析"现代解读"方式存在误读的因素,提出哲学人类学追问中体育的"在世"概念。
- 高强
- 关键词:哲学人类学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