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4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413)
- 作品数:8 被引量:83H指数:6
- 相关作者:詹亚光曾凡锁南楠韩梅苏涛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扬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叶绿体基因工程:一种植物生物技术的新方法被引量:10
- 2005年
- 以叶绿体转化为主的叶绿体基因工程,与传统的基因工程技术细胞核转化相比,在外源基因表达水平和转基因植物安全性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控制转基因沉默和遗传稳定性方面,可以互补核转化带来的局限性。因此,叶绿体基因工程是一种很具有发展前景的植物转基因技术,并在未来工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在叶绿体转化技术主要特点,应用领域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简单评述。
- 苏涛詹亚光韩梅郝爱平
- 关键词:叶绿体基因工程转基因植物
- 植物转基因整合座位的结构被引量:3
- 2007年
- 通过农杆菌和直接DNA转移技术所获得的转基因植株都具有复杂的转基因座位,转基因整合染色体和染色体区段是随机的,但组织培养的选择作用表现为非随机性,偏向整合于染色体的基因富集区。转基因座位除少数含有完整的单拷贝转基因之外,大多数转基因座位中外源转基因片段、基因组片段和填充DNA相间而存在。转基因座位中转基因及基因组DNA片段产生缺失、重复和染色体的重排,转基因的完整性对转基因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 陈建民姚泉洪熊爱生马鸿翔洪义欢
- 关键词:农杆菌介导染色体重排旁侧序列
- 蜘蛛杀虫肽与Bt-toxin C肽融合蛋白(BGT)基因的原核表达与蛋白质纯化被引量:1
- 2007年
- 从质粒pCAMBIA2301-BGT中获得蜘蛛杀虫肽与Bt-toxin C肽融合蛋白(BGT)基因编码区全长,并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BGT。将此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有效表达,新蛋白的分子量约为51 kDa,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在变性条件下以不同的咪唑和pH值洗脱方式进行比较,确定以咪唑为金属鳌合亲和柱层析的洗脱条件,获得了纯BGT蛋白。
- 孙冬詹亚光曾凡锁
- 关键词:BT原核表达蛋白纯化
- 富含多糖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白桦成熟叶中总RNA的提取被引量:31
- 2007年
- 分别采用CTAB法、SDS法、异硫氰酸胍法和缓冲液冰浴-CTAB法从转基因白桦成熟叶中提取总RNA,并对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光谱分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缓冲液冰浴-CTAB法提取的总RNA纯度高、完整性好且得率高.应用此法提取的总RNA能够满足RT-PCR和Northern杂交分析要求。
- 曾凡锁南楠詹亚光
- 关键词:白桦RNA提取
- 转基因白桦外源基因的多重PCR快速检测被引量:9
- 2006年
- 根据转化的载体序列上T-DNA中的目的基因bt,选择性筛选标记基因nptⅡ和报告基因gus设计三对特异性引物,PCR产物片断大小分别为247bp、449bp、668bp,应用多重PCR(muti-plex-PCR)的方法同步检测18株转基因白桦中三个基因的整合状况;用阳性对照为模板,对单重PCR(simplex-PCR)和多重PCR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多重PCR检测多个外源基因在敏感性方面与单重PCR相比并没有减弱,而且略有提高;对18株样品的多重PCR同步检测无假阳性出现,结果准确,同时在操作中具有减少污染,缩短时间和节约成本等优点。因此,在对转基因白桦的外源基因的定期检测中,多重PCR是一种非常有效而便捷的方法,可以为转基因的拷贝数,T-DNA旁侧序列特征等转基因整合特性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
- 詹亚光苏涛韩梅孙冬
- 关键词:白桦外源基因T-DNA多重PCR
- T-DNA转移及整合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05年
- 农杆菌介导的外源基因转化是目前植物转基因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近年来关于农杆菌介导的整合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研究表明,在VirD2和VirE2协助下,农杆菌转移TDNA进入植物细胞,这两种蛋白共同协助TDNA完成转移、核定位及在植物基因组中的整合。近年来关于拟南芥突变体的研究表明,被转化植物的宿主基因在TDNA转移及整合过程中发挥主要的作用。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详细讨论了Vir蛋白(VirD2和VirE2)及植物基因在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中的作用,详细讨论了依靠VirD2蛋白和SDSA(synthesisdependentstrandannealing)整合的两类不同的整合模式,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阐述了以基因组的双链断裂修复为基础的整合模型,并提出新的观点。
- 詹亚光曾凡锁辛颖
-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
- 植物DNA甲基化及其研究策略被引量:18
- 2008年
-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植物DNA甲基化的研究对植物研究领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植物DNA甲基化的相关机制, 其中包括RdDM(RNA-dependent DNA methylation)、DNA 甲基化与组蛋白修饰以及DNA 去甲基化等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问题; 讨论了DNA甲基化在植物发育中的功能(包括基因组防御和调控基因表达)、 DNA甲基化与转基因沉默的关系以及其在表观遗传学中的地位。最后就目前国内外研究植物DNA甲基化所采取的常用策略, 即高效液相色谱法、亚硫酸盐测序法、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结合Southern杂交分析法和MSAP(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讨论。
- 南楠曾凡锁詹亚光
- 关键词:DNA甲基化RDDM转基因沉默
- 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光自养微繁被引量:7
- 2007年
- 系统地综述了常规植物组织培养存在的不足,如易染菌、生长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等,从而引出了光自养微繁的概念、研究现状、控制方向以及它的优势。如植株长势较好、生长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等,并对该技术做了展望。光自养微繁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培养方法,克服了传统组培无法克服的缺陷,必将成为今后组培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
- 占爱瑶詹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