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104080)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赵宁耿斌王星更多>>
相关机构: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东北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泰尔指数
  • 3篇协调发展
  • 3篇经济差距
  • 3篇非均衡
  • 2篇基尼系数
  • 2篇非均衡协调
  • 2篇非均衡协调发...
  • 2篇产业结构
  • 1篇规模经济
  • 1篇产业集聚

机构

  • 3篇石家庄职业技...
  • 1篇东北财经大学

作者

  • 2篇赵宁
  • 1篇王星
  • 1篇耿斌

传媒

  • 1篇商业时代
  • 1篇内蒙古财经学...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 1篇新疆财经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河北省县域经济差距的度量、产业分解与地区分解被引量:2
2011年
区域经济差距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经济差距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稳定。本文以人均生产总值为衡量指标,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方法对1998年~2009年河北省县域经济差距进行了度量,并对其进行产业分解、结构分解和地区分解,得出第二产业对县域经济整体差距起主要作用,县域经济差距的变迁主要在于产业内部而不是产业间的相对比例结构,地市间差距和地市内差距共同推动了县域经济差距的扩大。2007年后这种趋势有所改变:以内部差距和产业比重差距同步扩大为表征的第三产业成为加剧县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因素,而地市间差距对县域差距的贡献度也在不断上升。为此,应坚持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实施产业协调、地区协调和城乡协调三项战略。
朱云飞赵宁
关键词:经济差距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产业结构非均衡协调发展
基于泰尔指数的县域经济差距度量与地区分解——以河北省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区域经济差距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经济差距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稳定。本文以人均生产总值为衡量指标,采用泰尔指数方法对1998-2009年河北县域经济差距进行了度量,并对其进行了地区分解,得出了结论:地市间差距和地市内差距共同推动了县域经济差距的扩大,但2005年后地市间差距对县域差距的贡献度不断上升。为此,应坚持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实施产业协调、地区协调和城乡协调三项战略。
耿斌朱云飞
关键词:经济差距泰尔指数非均衡协调发展
河北省工业集聚程度的度量与分解——基于两阶段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的分析
2012年
产业集聚作为产业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逐渐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以传统工业大省河北为例,采用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模型测算出1985年—2009年间河北工业集聚程度的变动轨迹,得出1998年前河北工业集聚程度持续下降,主要源于内部集聚和布局集聚效应的双重影响,1998年后工业集聚程度在波动中逐步提高,则是因为内部集聚和城市集聚经济的效应增强。提升河北工业集聚效应,需要以工业聚集区建设为载体,促进技术创新与扩散转移、壮大主导产业与支柱企业、推进城镇建设与人口集中。
王星朱云飞
关键词:产业集聚规模经济
县域经济差距的度量、产业分解与地区分解——以河北省为例
2011年
区域经济差距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经济差距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稳定。我们以人均生产总值为衡量指标,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方法对1998-2009年间河北省县域经济差距进行了度量,并对其进行产业分解、结构分解和地区分解,得出第二产业对县域经济整体差距起主要作用,县域经济差距的变迁主要在于产业内部尤其是第二产业的不均衡分布,而不是产业间的相对比例结构。地市间差异和地市内差异共同推动了县域经济差距的扩大。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后这种趋势有所改变:从产业分解上,由内部差距和产业比重差距同步扩大为表征的第三产业,成为加剧县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因素;从地区分解上,地市间差异对县域差异的贡献度不断上升。为此,应坚持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实施产业协调、地区协调和城乡协调三项战略。
朱云飞赵宁
关键词:经济差距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产业结构非均衡协调发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