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3GXNSFEA053003)

作品数:23 被引量:79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新辉朱书礼李捷帅方敏杨计平更多>>
相关机构: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鱼类
  • 3篇遗传分化
  • 3篇增殖放流
  • 3篇西江流域
  • 3篇流域
  • 3篇放流
  • 2篇遗传多样性分...
  • 2篇鱼类资源
  • 2篇渔业
  • 2篇渔业生态
  • 2篇渔业生态环境
  • 2篇声学评估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环境
  • 2篇水域
  • 2篇禁渔
  • 2篇基因
  • 2篇D-LOOP
  • 2篇YANTAN
  • 1篇电泳

机构

  • 10篇学研究院
  • 6篇中国水产科学...
  • 5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广西国际商务...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广州瑞科基因...

作者

  • 6篇李新辉
  • 4篇帅方敏
  • 4篇李捷
  • 4篇朱书礼
  • 3篇杨计平
  • 3篇李跃飞
  • 2篇李琳
  • 2篇武智
  • 2篇黄励
  • 1篇吴垠
  • 1篇谭细畅
  • 1篇于红亮
  • 1篇陈方灿
  • 1篇汤勇
  • 1篇黄励

传媒

  • 5篇江苏农业科学
  • 5篇南方水产科学
  • 2篇福建农业学报
  • 2篇水产科技情报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Agricu...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Asian ...

年份

  • 4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的西江流域广西境内卷口鱼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为了解西江流域广西境内卷口鱼(Ptychidio jordani)种群遗传结构及分化程度,采用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对西江流域广西境内6个江段的139尾野生卷口鱼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线粒体Cytb基因长度为1053 bp,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1%、27.7%、29.3%、13.9%,其中A+T(58.4%)高于C+G(41.6%)。共定义20个单倍型,并聚为2个分支,未观察到明显的地理聚群。6个卷口鱼群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682、0.0023,其中红水河群体(单倍型多样性h=0.7487,核苷酸多样性π=0.0033)遗传多样性最高,柳江群体(h=0.2744,π=0.0004)和左江群体(h=0.3747,π=0.0003)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卷口鱼总体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4614(P<0.01),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分化。两两群体间遗传分化结果显示,左江和柳江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最大,而柳江和西江之间最小。AMOVA分析表明西江流域的卷口鱼群体遗传变异一半来自群体内(53.86%),一半来自群体间(46.14%)。中性检验(Tajima's D=−1.0828,P>0.05;Fu's Fs=−6.5725,0.01
彭敏韩耀全王大鹏施军吴伟军李育森雷建军何安尤
关键词:遗传分化CYTB基因西江流域
广西内陆水域主要增殖放流鱼类生长生物学特征及变化被引量:1
2017年
生物的生长和生态学参数不仅能反映其生长及生存状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生活环境的质量及生活史情况。利用2013—2014年度开展渔业资源调查采集的鱼类生物学数据,分析广西主要增殖放流鱼类的生长生物学特性,为增殖放流、增殖效果评估及水域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方法依据。通过体长和体质量关系数据估算鱼类生长参数和种群生态学参数。结果表明,主要增殖放流鱼类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的生长生物学特征参数分别为,青鱼a=2.766 0×10^(-2)、b=2.965 9、L∞=117.97 cm、m∞=38 593.97 g、k=0.146 0年-1、t0=-1.339 4年、trp=6.11年、mrp=11 594.5 g,草鱼a=6.062 8×10^(-2)、b=2.691 9、L∞=112.06 cm、m∞=19 933.8 g、k=0.198 5年-1、t0=-0.987 6年、trp=4.00年、mrp=6 692.2 g,鲢鱼a=1.631 3×10-4、b=2.652 3、L∞=99.25 cm、m∞=14 479.8 g、k=0.100年-1、t0=-1.104 0年、trp=8.65年、mrp=4 939.8 g,鳙鱼a=1.851 7×10^(-4)、b=2.656 3、L∞=96.6 cm、m∞=15 724.1 g、k=0.160年-1、t0=-0.682 9年、trp=5.42年、mrp=5 355.7 g。与历史数据及其他水域相关研究数据相比,青鱼样本的渐近体长和渐近体质量值均小于历史数据,但相对体质量更大,有小型化、低龄化的趋向。草鱼的参数相差较小,生长速度参数略有上升。鲢鱼的生长速度及体质量相对较低,鳙鱼的体质量增长速度相对较低。增殖放流鱼类生长基本正常。青鱼和草鱼的最佳起捕体质量为10、6 kg;鲢鱼和鳙鱼约为5 kg。调查研究水域应开展生态环境优化修复工作,通过持续增殖放流、调整增殖放流鱼类数量措施,保持水域草鱼现存资源量,适当增加青鱼、鲢鱼和鳙鱼的资源量。
韩耀全施军吴伟军雷建军孔彬
关键词:内陆水域增殖放流鱼类生物学特征
几种不同食性鱼EST及α-AMY同工酶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Hemiculter leucisculus)、鲮(Cirrhina cuvier)、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鳜(Siniperca chuatsi)6种不同食性鱼的肝脏、肌肉、心脏、眼、鳃、肾等6种新鲜组织的酯酶(EST)及α-淀粉酶(α-AMY)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6种不同食性鱼6种组织中均存在EST和α-AMY同工酶的分布,他们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这些鱼中,EST同工酶的种类和表达程度较α-AMY同工酶都占优势;肝脏和肾脏中EST和α-AMY同工酶的活性高于其他组织;EST和α-AMY同工酶在不同食性鱼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通过对EST和α-AMY同工酶的特性分析,可了解并研究鱼类当前的食性状态,进一步掌握鱼类栖息环境的营养源与生态状况。
于红亮李新辉吴垠杨计平朱书礼李捷李跃飞帅方敏
关键词:EST同工酶食性电泳
珠江三种鲌亚科鱼类微卫星鉴别技术的建立被引量:1
2014年
应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鉴别珠江3种主要鲌亚科鱼类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鳊(Parabamis pekinensis)、海南红鲌(Culter recurviceps).从GenBank和文献资料中初选3种鲌亚科鱼类的微卫星标记,设计108对微卫星引物,用PCR扩增3种鱼的基因组DNA,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选出每种鱼的特异微卫星标记,共获得16个特异性标记.其中,微卫星标记F-524在广东鲂和海南红鲌中扩增的目的片段为309~320 bp,在鳊中无扩增条带;微卫星标记L-4在鳊和海南红鲌中扩增目的片段为160~201 bp,在广东鲂中无扩增条带;微卫星标记L-7在广东鲂和鳊中扩增的目的片段为160~190 bp,在海南红鲌中扩增的片段为123~143 bp.3个微卫星标记,单独使用1个特异性标记或几种特异性微卫星标记相结合,可快速从分子水平鉴别出广东鲂、鳊、海南红鲌,从而解决3种鲌亚科鱼类早期发育过程中形态比较相似,通过形态鉴定比较困难的问题.
李琳李新辉杨计平李跃飞李捷帅方敏朱书礼
关键词:微卫星
岩滩水库青鱼增殖放流效果评估被引量:2
2015年
对岩滩水库渔业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从放流青鱼的生长发育、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评估增殖放流的效果。调查共记录渔民6个月全部渔获物1 409.55 kg、52 365尾,记录分析青鱼生物学数据21组。结果表明,库区放流青鱼的年龄与相应体长生长指标正常,体长及全长生长比例协调,88.89%的放流青鱼超出理论体质量,平均超质量25.15%,库区青鱼难以自然增殖。2013年,库区水域放流青鱼31万尾,可产出青鱼123 t,直接经济价值246万元,间接经济效益384万元,直接效益投入产出比1∶53。放流青鱼可去除库区底栖动物1 230 t,提取库区水体中的氮3 690 kg、磷740 kg。鱼类增殖放流已在岩滩水库显现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但库区鱼类资源枯竭,渔业生态环境隐患依然存在,库区应坚持青鱼增殖放流,并进一步增加增殖放流青鱼数量。
韩耀全何安尤施军王大鹏吴伟军雷建军
关键词:青鱼增殖放流
左江和右江赤眼鳟的生长特征及其差异比较
2018年
调查重要增殖放流鱼类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在左江和右江的生长特征,分析近年赤眼鳟在广西水域的生长参数水平,为赤眼鳟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增殖工作提供参考。利用随机采集的鱼类获得其生长特征参数,分析鱼类体长生长、体质量生长、生长速度及其加速度参数等研究赤眼鳟在左江和右江的生长异同,以及与其他研究成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左江和右江赤眼鳟生长特征参数总体水平较低。左江赤眼鳟的渐近体长、渐近体质量、生长速度参数、体长生长速度、体质量生长速度分别比右江赤眼鳟高14.81%、72.99%、16.67%、38.25%、52.35%。左江和右江赤眼鳟渐近体长、渐近体质量、体长生长速度、体质量生长速度分别比广西历史调查结果低56.95%、91.49%、94.72%、73.54%。为充分利用赤眼鳟的生产性能,维护水域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左江和右江赤眼鳟合理起捕标准应为3龄以上体质量为250 g以上个体。
韩耀全吴伟军赵忠添李育森雷建军王何施
草鱼α-淀粉酶基因5'侧翼序列克隆与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应用PCR和Genome Walking技术克隆获得长度为168 bp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α-淀粉酶基因外显子Ⅰ序列和2 063 bp的5'侧翼序列。将草鱼α-淀粉酶基因外显子Ⅰ序列与已知几种鱼类α-淀粉酶基因外显子Ⅰ序列比对,相似度为68%~86%。将草鱼α-淀粉酶基因5'侧翼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了其转录起始区域及转录起始位点(TSS);在TSS上游30 bp处有1个TATA-box,-58 bp处有CCAAT-box;在5'侧翼序列中还发现有GATA-1、OCT-1、GR、HNF-3、AP1和SP1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草鱼α-淀粉酶基因5'侧翼序列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不同食性鱼类α-淀粉酶基因侧翼序列的差异、鱼类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功能及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朱书礼李新辉杨计平李跃飞李捷帅方敏李琳
关键词:草鱼Α-淀粉酶基因GENOMEWALKING
珠江首次禁渔西江段鱼类资源声学跟踪监测分析被引量:20
2014年
2011年珠江开始实行禁渔期制度。该研究采用 Simrad EY60鱼探仪,分别于2010年5月19日和2011年5月22日对珠江西江段进行了走航式探测。结果显示,珠江禁渔期期间西江段鱼类资源密度增加,2010年和2011年鱼类平均密度分别为0.0513尾·m -3和0.1068尾·m -3,根据渔获物调查数据,推算增幅分别为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47.85%、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18.54%、鲮(Cirrhina moitorella)10.87%和鳊(Parabra-mis pekinensis)6.25%;两年西江段深水区域鱼类密度均较大,尤其是水底结构为凹形区域,鱼类有明显的聚集现象;浅水区域且底部较平整的水域,鱼类分布分散且密度较低;垂直分布方面,鱼类主要分布4--10 m 中下层水层。珠江禁渔期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鱼类的产卵亲体繁殖,对鱼类资源数量的补充起到了增殖作用,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护养了鱼类的自然生长,起到了资源增重作用。
武智谭细畅李新辉汤勇
关键词:鱼类资源禁渔声学评估
岩滩水域渔业生态环境及鱼类物种多样性现状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对岩滩水域的水质、浮游生物、鱼类资源、鱼类物种多样性分析,评估岩滩水域渔业生态环境的质量现状。调查共记录渔民半年全部渔获物52 365尾、1 410.2 kg,超过98%渔获物是小型鱼类。岩滩水域的ShannonWeiner指数为0.162,Wilhm改进指数为1.814,DG-F指数为0.083,鱼类多样性指数远低于其他水域。浮游植物单位平均数量为101.34万ind./L,单位平均生物量为1.115 1 mg/L;浮游动物单位平均数量为459.6 ind./L,单位平均生物量为0.642 2 mg/L。评估结果显示:岩滩水域的水质及浮游生物指标基本正常,但鱼类资源枯竭,鱼类资源构成不合理,鱼类物种多样性极低。从生物操控角度,应从恢复水生生物正常构成入手修复库区渔业生态环境。
韩耀全何安尤施军王大鹏吴伟军雷建军
关键词:渔业生态环境鱼类物种多样性浮游生物
红水河岩滩水库鱼类资源声学评估被引量:14
2017年
为评估梯级开发下渔业资源变化情况,2015年9月采用分裂波束鱼探仪EY60(120 kHz,250 W)对红水河岩滩水库库区及上游江段鱼类资源进行声学调查,并结合渔获物统计和地理统计分析对鱼类时空分布进行分析,评估鱼类资源量。结果显示整个调查区域的鱼类资源密度为(0.53±2.11)尾·m^(-2)(±SD),从水坝上游至库区呈增长趋势,鱼类资源密度水平分布与水深无显著相关关系。垂直分布方面,鱼类主要分布在30 m以内水层;不同大小个体对水深有一定的选择性,小个体鱼类(<10 cm)约86.2%分布在30 m水层之内;大个体(>30 cm)有44.7%分布在40 m以下水层。基于鱼类分布GIS建模,估算调查区域鱼类资源量为6.57×10~7尾。
武智李新辉李捷陈方灿朱书礼
关键词:鱼类资源声学评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