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1792)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3
相关作者:赵亮丁彦青黄浩然刘亚伟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蛋白质
  • 3篇蛋白质组
  • 3篇白质
  • 2篇蛋白质组学
  • 2篇电泳
  • 2篇双向凝胶电泳
  • 2篇凝胶
  • 2篇凝胶电泳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肠癌
  • 1篇蛋白质表达
  • 1篇蛋白质表达谱
  • 1篇电泳分析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蛋白
  • 1篇血清蛋白质

机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赵亮
  • 4篇丁彦青
  • 1篇刘亚伟
  • 1篇黄浩然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荧光双向凝胶电泳分析温热处理对K562细胞系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温热处理对K562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将培养获得的K562细胞在41℃恒温处理1h,以37℃作为对照,采用荧光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全细胞蛋白质,分子成像仪获取图像后软件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结果:温热处理K562细胞与对照组细胞蛋白质表达谱分析比较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数为65个,其中温热处理后表达上调的蛋白质点27个,下调的蛋白质点38个。结论:研究将为阐明热疗的分子基础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随着研究的深入必将推动基于热疗的肿瘤生物治疗的更大发展和广泛的临床应用。
赵亮刘亚伟孙学刚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热疗K562细胞
LASP-1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0年
LASP-1(LIM and SH3protein1)最初是由乳腺癌转移性淋巴结cDNA文库中筛选克隆得到,含有LIM和SH3两个结构域.LASP-1在乳腺癌和卵巢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并和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还证实LASP-1是抑癌基因p53的靶蛋白.目前的研究均表明LASP-1是一种新的肿瘤转移蛋白.
黄浩然赵亮丁彦青
关键词:肿瘤转移抑癌基因P53信号转导
LASP-1稳定转染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细胞增殖及成瘤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LIM和SH3蛋白1(LASP-1)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株体内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ASP-1在结直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筛选LASP-1不/低表达细胞株;将LASP-1 cDNA导入内源性低表达LASP-1基因的人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细胞中,同时构建带绿色荧光蛋白(CFP)的表达载体转染SW480细胞株,G418筛选抗性克降,经鉴定后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LASP-1对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通过整体成像系统观察LASP-1对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能力及肿瘤生长能力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pcDNA3-LASP-1和pEGFP-LASP-1表达载体,将其稳定转染低表达LASP-1的SW480细胞中.通过7 d连续比较,LASP-1基因的导入明显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裸鼠皮下注射携带GFP的稳定细胞系,整体成像观察过表达LASP-1的细胞成瘤能力和肿瘤生长速度均强于对照细胞.结论 LASP-1基因具有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能力,可能作为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赵亮丁彦青
关键词:肿瘤形成过程转染
FLAG Pull-down技术筛选LASP-1相互作用蛋白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筛选与LASP-1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方法构建携带FLAG标签的LASP-1融合表达载体,转染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表达FLAG-LASP-1融合蛋白,用FLAG-M2亲和柱筛选并经SDS-PAGE分析差异条带,切取差异条带酶解进行质谱鉴定。结果成功构建pcDNA3-FLAG-LASP-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SW480细胞表达FLAG-LASP-1融合蛋白,SDS-PAGE电泳分离得到8个差异蛋白条带,质谱鉴定LASP-1相互作用蛋白78 kDa葡萄糖调控蛋白(GRP78)和热休克同源蛋白71(HSC71)。结论 GRP78、HSC71均可能与LASP-1存在相互作用,这将为进一步研究LASP-1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赵亮丁彦青
关键词:FLAG相互作用蛋白蛋白质组学
结直肠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差异分析
2011年
目的利用血清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结直肠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寻找结直肠癌相关血清标志物。方法分别采用pH3~10和pH4~7的IPG干胶条,在优化的实验条件基础之上,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结直肠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蛋白质,硝酸银染色,获取图像后PDQuest软件分析差异表达的血清蛋白质点。结果采用pH值3~10的胶条分离血清蛋白共有17个,结直肠癌组表达量上调的蛋白质点7个,表达量下调的蛋白质点7个。采用pH值4~7的胶条分离血清蛋白共有13个,结直肠癌组表达量上调的蛋白质点8个,表达量下调的蛋白质点5个。结论所筛选的差异蛋白质点为进一步结直肠癌相关血清蛋白质的鉴定和其他肿瘤血清蛋白质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赵亮丁彦青
关键词:结直肠癌双向凝胶电泳血清蛋白质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