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806021)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蒋亚东王涛吴志明刘子骥李贺更多>>
相关机构: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电子电信
  • 2篇理学

主题

  • 3篇氧化钒薄膜
  • 3篇溅射
  • 2篇致冷
  • 2篇焦平面
  • 2篇红外
  • 2篇红外焦平面
  • 2篇非致冷
  • 2篇非致冷红外焦...
  • 1篇电路
  • 1篇电路设计
  • 1篇电压
  • 1篇氧化钒
  • 1篇氧化物
  • 1篇氧化物薄膜
  • 1篇制表
  • 1篇入射
  • 1篇数据采集
  • 1篇退火
  • 1篇欧姆接触
  • 1篇欧姆接触特性

机构

  • 6篇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蒋亚东
  • 4篇王涛
  • 3篇吴志明
  • 2篇董翔
  • 2篇刘子骥
  • 2篇顾德恩
  • 2篇李贺
  • 1篇阙旻
  • 1篇卢小铃
  • 1篇郑兴
  • 1篇雷延钊
  • 1篇许向东
  • 1篇于贺
  • 1篇赵赫男
  • 1篇陈超
  • 1篇蒋宁
  • 1篇李伟

传媒

  • 3篇红外
  • 1篇半导体光电
  • 1篇电子元件与材...
  • 1篇Chines...
  • 1篇传感器与微系...

年份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用FPGA实现的IRFPA数据采集电路设计
2010年
介绍了非致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数据采集电路的关键技术,实现了基于FPGA的非致冷红外焦平面的时序驱动。在用AD9240将焦平面(FPA)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进行了信号采样,并实现了FPA偏置电压的调节。最后,利用PCI Express总线实时采集了红外图像。结果表明,本采集电路具有损耗低、性能稳定、采集速度快等特点。
雷延钊吴志明刘子骥郑兴
关键词:非致冷红外焦平面阵列FPGA数据采集
基于MAX1978的非致冷红外焦平面温度控制系统被引量:5
2010年
温度不稳定是影响非致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设计了一种基于MAX1978的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闭环控制结构,通过外部PID补偿网络控制驱动TEC模块,实现了对探测器温度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对焦平面温度进行控制,其精度可达到0.06℃。
阙旻蒋宁刘子骥蒋亚东
关键词:温度控制PIDTEC
掺氮氧化钒薄膜的椭偏光谱表征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反应溅射法,在Si(100)衬底上沉积了掺N氧化钒薄膜。借用SE850椭偏仪对薄膜进行了近红外波段(1 300~2 300 nm)的光谱测量,运用Tauc-Lorentz模型对薄膜的椭偏光谱数据进行了拟合,并计算了薄膜的光学参数(n,k)和厚度。结果表明:随着掺N量的增加,氧化钒薄膜的光学参数(n,k)随之增加,而其沉积速率则随之降低。这可能源于掺N增加了薄膜的致密度,同时减小了氧化钒的光学带隙。
李贺顾德恩王涛吴志明蒋亚东
关键词:反应溅射椭偏仪氧化钒薄膜掺氮
氧化钒薄膜光伏效应机理分析
2011年
氧化钒薄膜是非致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电特性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用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在K9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氧化钒薄膜,并在特定条件下对其进行了退火处理。结果发现,在300℃下退火180s的氧化钒薄膜在可见光照射情况下呈现出了光伏效应,这说明光生载流子在氧化钒薄膜表层形成后得到了有效分离。该光伏特性为氧化钒薄膜在光电探测器中的应用拓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卢小铃王涛李贺董翔顾德恩蒋亚东
关键词:氧化钒薄膜退火光伏效应
溅射工艺条件对氧化钒欧姆接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反应磁控溅射并在氧氛围下进行后退火处理的方式,制备了氧化钒薄膜。尝试了在氧化钒上以不同衬底温度和溅射功率等工艺条件溅射金属薄膜电极。通过对氧化钒-金属接触的电流-电压(I-V)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拟合,研究了氧化钒薄膜表面性质和测试偏压的变化对I-V特性曲线欧姆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学计量比约为VO2.15的非晶氧化钒薄膜上,溅射的金属电极随着溅射功率和测试偏压的提高,I-V特性曲线的线性度得到了逐步的改善。通过比较Ni/Cr,Ti及Al不同金属电极的接触性能,提出了合理的欧姆接触工艺条件以及电极工作电压范围。
董翔吴志明王涛许向东李伟蒋亚东
关键词:溅射功率衬底温度氧化钒薄膜金属薄膜电极欧姆接触
斜入射条件下微测辐射热计的光学特性研究
2011年
针对典型的微测辐射热计单元结构的设计,依据光学导纳矩阵方法,用Matlab软件分析了多层薄膜的光学特性,获得了理论上红外吸收率最大时吸收层的厚度0.1μm和空腔的高度2μm,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斜入射条件下红外吸收率随入射角的变化规律,与常规的计算方法——垂直入射条件下得到的红外吸收率相比,它更接近于实际情况,仿真计算结果更加准确。结果表明:器件在8~14μm波段有80%以上的红外吸收率,并且当微桥形变很小时,器件依然有很高的红外吸收率。
赵赫男王涛陈超于贺蒋亚东
关键词:微测辐射热计斜入射
Target voltage behaviour of a vanadium-oxide thin film during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2011年
This paper simulates reactive magnetron-sputtering in constant current mode in a Vanadium-O 2 /Ar system equipped with a DC power supply by adopting both kinetics model and Berg's model.The target voltage during the reactive sputtering has been investigated as a function of reactive gas flow.Both experiments and simulations demonstrate a hysteresis curve with respect to the oxygen supply.The time-dependent variation of the target mode is studied by measuring the target voltage for various reactive oxygen gas flows and pre-sputtering times.The presputtering tim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d initial target voltage.Furthermore,a corresponding time-dependent model simulating target voltage changes is also proposed.Based on these simulations,we find som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ischarge voltage behaviour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formed oxide.In this way,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arget voltage changes during reactive sputtering can be achieved.We conclude that the presented theoretical models for parameter-dependent case and time-dependent case are in qualitative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can be used to comprehend the target voltage behaviour in the deposition of vanadium oxide thin films.
王涛蒋亚东于贺吴志明赵赫男
关键词:反应磁控溅射钒氧化物氧化物薄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