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2012)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李国祥那琳赵鑫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湖北房县下寒武统西蒿坪段钉形骨片化石被引量:5
- 2011年
- 本文对采自湖北房县三座庵剖面下寒武统西蒿坪段的钉形骨片(nail-shaped)化石进行了研究,系统厘定和描述了2属2种,分别为Parazhijinites guizhouensis和Cambroclavus fangxianensis;其中以C.fangxianensis骨片化石最为丰富,由三种类型的骨片组成,它们可能分属于动物躯体不同部位的骨片。寒武纪早期钉形骨片化石主要包括织金钉类(zhijinitids)和寒武钉类(cambroclavids),织金钉类骨片在其动物躯体表面呈零散分布,寒武钉类骨片在其动物躯体表面呈联锁(骨片基部相互关联)分布。由于两类骨片外形非常相似,它们常被归入一个科(Zhi-jinitidae),但这种形态分类的可靠性尚有疑问,因为不同类别的动物可以生长有形态近似的骨片,而骨片的形态相似性在动物分类方面的作用有时可能被人为地扩大了。由于缺乏软躯体特异保存化石的发现,尚难确定这些骨片化石究竟与哪类动物相关,暂作分类未定的骨片化石。
- 那琳李国祥
- 关键词:下寒武统
- 吉林大阳岔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剖面冶里组海绿石化海绵骨针化石被引量:1
- 2009年
- 大阳岔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剖面的界线附近地层(冶里组下部)中富含海绵骨针化石,其中部分骨针化石以次生海绿石化方式保存。海绵骨针的海绿石化与骨针的原始成分蛋白石有关,蛋白石不稳定,常脱水后在成岩过程中转变为石英;在寒武纪-奥陶纪过渡时期,此地的沉积速率较小,沉积了一套海绿石凝缩层,在局部弱碱性环境中,蛋白石质的海绵骨针易于溶解,且被海绿石所替代,蛋白石的溶解与海绿石的晶出替代近为同步,致使骨针形态完好保存。海绿石化海绵骨针共有4种类型:单轴骨针,四射二轴骨针(或十字骨针),五射三轴骨针及六射三轴骨针;其中四射二轴骨针丰度相对较高。单轴骨针可能为普通海绵纲的骨针,其余骨针都为六射海绵纲的特征骨针。
- 李国祥赵鑫
- 关键词:海绵骨针
- 华南寒武纪早期小壳动物的爆发性辐射
- 多门类后生动物在寒武纪早期的突发性出现是生物演化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文献中常被称为寒武纪大爆发或大辐射。寒武纪大爆发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的化石证据,①寒武纪早期骨骼(小壳)动物化石的大量突发性出现,②特异埋葬化石库的信...
- 李国祥
- 关键词:寒武纪大爆发寒武纪早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