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2006)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钱迈平姜杨邢光福詹庚申邹松梅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天台县国土资源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项目科技部基础性研究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恐龙
  • 3篇化石
  • 2篇苏皖北部
  • 2篇恐龙化石
  • 2篇白垩纪
  • 1篇大型化
  • 1篇蛋化石
  • 1篇地层
  • 1篇第四纪
  • 1篇新元古代
  • 1篇新元古界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地层
  • 1篇英文
  • 1篇元古代
  • 1篇元古界
  • 1篇藻类
  • 1篇生物地层
  • 1篇石地
  • 1篇全新世

机构

  • 5篇南京地质矿产...
  • 3篇江苏省地质调...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天台县国土资...
  • 1篇河北省地质学...

作者

  • 6篇钱迈平
  • 4篇姜杨
  • 2篇邹松梅
  • 2篇詹庚申
  • 2篇邢光福
  • 1篇丁保良
  • 1篇厉建华
  • 1篇蒋严根
  • 1篇余明刚
  • 1篇胡柏祥
  • 1篇张元军
  • 1篇章其华
  • 1篇陈荣

传媒

  • 3篇地质学刊
  • 2篇地层学杂志
  • 1篇古生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浙江天台盆地白垩纪含恐龙骨骼及蛋化石地层被引量:8
2011年
浙东天台盆地早白垩世晚期的阿普特(Aptian)期至晚白垩世早期的赛诺曼(Cenomanian)期天台群赖家组和赤城山组已发现数以千计的恐龙骨骼及蛋化石。通过对恐龙骨骼及蛋化石地层剖面实测,首次精确厘定了天台盆地恐龙动物群的出露层位。化石研究显示,恐龙生物群包括蜥脚类(sauropods)、鸭嘴龙类(hadrosaurs)、慢龙类(segnosaurs)、甲龙类(ankylosaurs)、盗蛋龙类(oviraptorids)、伤齿龙类(troodontids)及暴龙类(tyrannosaurs)等恐龙,暗示了天台盆地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恐龙生存。季节性山洪爆发及河流泛滥,特别是河流泛滥时夹带泥浆的细颗粒沉积物快速封埋恐龙蛋,有利于保存为化石,使天台盆地白垩系成为世界上恐龙蛋化石最丰富的地层之一。
姜杨钱迈平陈荣蒋严根张元军邢光福
关键词:生物地层恐龙化石蛋化石白垩系
苏皖北部下寒武统对前南华系的超覆被引量:3
2013年
苏皖北部新元古代地层的区域划分对比、时代及其与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长期存在争议,主要有二种意见:其中一种观点是刘老碑组上部以上的新元古界地层均为震旦系,与上覆寒武纪地层之间并无较大沉积间断,为假整合接触;另一种看法是该地区寒武纪地层超覆在新元古界不同层位的岩组之上,二者之间存在较长的沉积间断,并存在规模不等的构造运动。最近笔者对该区寒武系—新元古界各界线剖面进行了详测,在获得大量地层空间分布资料的基础上,证明下寒武统超覆在新元古界不同层位的岩组上,而且生物地层对比也表明其间存在较大的沉积间断,这里的新元古界为更古老的前南华系地层。
厉建华钱迈平姜杨
关键词:岩石地层新元古界下寒武统
江苏连云港第四纪须鲸骨骼的发现被引量:1
2013年
2011年8月出土于连云港第四纪全新世连云港组中段陆相黑色淤泥质亚黏土地层的须鲸不完整的脊椎骨显示,该鲸死亡后骨架经潮汐海浪冲击解体,在距今约0.85万年的古黄河入海口附近被淤泥掩埋。根据该须鲸不完整骨骼保留的特征和全新世鲸类分布及洄游范围,可以确定其属于活动于黄海的长须鲸(Balaenoptera physalus)、蓝鲸(Balaenoptera musculus)和座头鲸(Megaptera novaeangliae)这样的大型须鲸。
钱迈平李玉静詹庚申邹松梅
关键词:全新世脊椎骨
苏皖北部新元古代宏体碳质化石(英文)被引量:6
2009年
相对于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体化石而言,宏体碳质化石是肉眼可见、个体大小达毫米-厘米级、具一定几何形状、在地层中呈压扁状保存的独特生物碳化遗留物。它们在世界各地的元古代海相泥岩或页岩地层中分布较广,地质年代范围从古元古代到寒武纪,尤其在新元古代更显优势。宏体碳质化石通常呈微米级厚,大小范围从略小于1到大于100mm2的片状黑-褐色薄膜。它们形态各异,变化范围从光滑、起皱、扭曲或具环纹的圆形、椭圆形、香肠形到不规则的角形等个体。大多无清晰稳定的表面装饰或内部构造,难以进一步分类。在许多标本中,原生的压实作用引起的折皱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其是具有柔软的外壁包裹着活性流体物质的海洋生物。苏皖北部新元古界富产宏体碳质化石,它们主要分布于安徽寿州、凤阳、宿州、灵璧,江苏铜山及山东苍山等地,均保存于细腻的粘土含量较高的页岩或泥岩中,化石保存完好程度与岩性的细腻程度成正比。分布较广且数量较多的是Chuaria,其次为Tawuia,而表面具细密横纹的宏体碳质化石仅见于淮南少数地点的刘老碑组、九里桥组,以及淮北少数地点的史家组、金山寨组和沟后组。它们曾被分类命名多达52个形态属种。然而,后来的研究发现,其中大多是同物异名、不符合国际命名规范及分类地位有问题者(Sun and Zhou,1986;Hofmann,1994;钱迈平等,2000,2008;Dongetal.,2008)。经清理甄别归纳后,也许只有4个形态属种有效。它们分别是:1)Chuaria circularis Walcott,1899,圆—短椭圆形及因埋藏状况呈现的各种变形,长宽比<2。表面无稳定装饰,呈光滑或常在边缘及其附近有环向或斜切向皱纹;2)Tawuia dalensis Hofmann et Aitken,1979,长椭圆-香肠形及因埋藏状况呈现的各种变形,长宽比≥2。表面无稳定装饰,呈光滑或不定向皱纹;3)Tyrasotaenia podolica Gnilovskaya
钱迈平姜杨余明刚
关键词:藻类新元古代苏皖北部
大型蜥脚类恐龙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大型蜥脚类恐龙是地球历史上最大的陆地动物,其中已知体形最大者是梁龙,身长可达54m,所有已知身长超过20m的恐龙都属于蜥脚亚目。蜥脚类恐龙向大型化演化是为了占据更好的生态位空间,取得生存竞争的优势,其他演化都是围绕这一演化主线的配套演化。如:①小头长颈,是为了不用过多移动庞大的身躯就能在大范围内觅食。②大鼻孔,是为了增大呼吸吞吐量,供应庞大身躯的生命活动,由此可推想其心肺功能的强大,甚至可能除了一个主心脏外,还可能有多个小型辅助"心脏",以免单个心脏过于庞大。③长形的叶状牙齿,是为了快速连续地进食,力求每次都能撕扯下一大片鲜嫩的植物枝叶,不经咀嚼直接吞咽。④股骨比胫骨长,说明其虽不善于奔跑,但后肢支撑力很强,有时可站立起来吃高处的植物,或用前肢扑打敌害进行自卫。也说明其不是靠快速奔跑摆脱敌害,而是依仗庞大身躯及强大力量对抗敌害。⑤四足行走,是为了把庞大身体的重量分散到4个宽大的脚掌上,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提高通过松软地面的能力。由此可见,生物演化对其自身的生理和身体结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演化的主线会带动一系列配套的演化,以求尽量达到对环境的最佳适应。
钱迈平胡柏祥詹庚申邹松梅章其华
关键词:蜥脚类恐龙大型化中生代
浙江白垩纪恐龙化石被引量:9
2009年
浙江白垩系朝川组、中戴组、金华组、赖家组和赤城山组等地层中,已发现了数以千计保存完好的蛋化石,而恐龙骨骼化石却很少而且大多很残破。其中,目前能鉴别的恐龙有暴龙类(tyrannosaurs)、伤齿龙类(troodontids)、盗蛋龙类(oviraptorids)、鸭嘴龙类(hadrosaurs)、慢龙类(segnosaurs)、泰坦巨龙类(titanosaurs)、甲龙类(ankylosaurs)和结节龙类(nodosaurs)等,分布在天台、永康、东阳、丽水、缙云、金华和江山等广大区域,说明当时浙江存在过种类繁多的恐龙动物群。根据化石埋藏和沉积特征,在白垩纪时期浙江有诸多气候炎热、四面环山的大小盆地,恐龙多沿湖泊、河流筑巢生息,季节性的暴雨导致山洪泛滥,淹没了恐龙巢穴,因泥沙的快速掩埋封闭,巢穴里的蛋形成化石后保存较好。而恐龙或逃离,或尸骨被洪水搬运散落,所以、迄今除了已发现的4具不完整的骨架化石外,绝大多数是零散的骨骼。
钱迈平应军姜杨蒋严根张元军邢光福丁保良
关键词:恐龙白垩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