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B0505)
- 作品数:2 被引量:32H指数:2
- 相关作者:曾令兵徐进张林李晓莉张燕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斑点叉尾肾脏组织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22
- 2009年
- 采用组织块移植培养技术,对来源于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esque)肾脏组织的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建立了斑点叉尾肾脏组织细胞系,定名为CCK,目前已稳定传代培养70多次。斑点叉尾肾脏组织细胞为成纤维样细胞,最佳培养基为M199,最适培养温度范围为28~32℃,培养基血清体积分数为10%。在此条件下,CCK细胞的倍增时间为38.9~41.0h。斑点叉尾肾脏细胞的集落形成效率为(74.16±3.54)%,第9代传代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二倍体2n=58,第33代传代细胞的染色体众数为60。液氮冷冻保存6个月后复苏的细胞经台盼兰染色检验,(86.69±1.04)%的细胞仍保持活性,细胞复苏后培养生长旺盛。通过对第17代离体培养细胞的28S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分析与比对,表明该细胞系来源于斑点叉尾。
- 曾令兵李晓莉张林徐进张燕
- 关键词:肾脏组织细胞系生物学特性
- 斑点叉尾鮰出血病病原呼肠孤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2
- 2009年
- 采用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技术从患出血病的斑点叉尾鮰体内分离到一株新病毒。经人工感染试验、电镜观察、理化特性试验以及病毒基因组分析,确认为斑点叉尾鮰呼肠孤病毒(Channel Catfish Reovirus,CCRV)。人工感染试验可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病毒感染斑点叉尾鮰卵巢组织细胞系和肾脏组织细胞系可产生典型细胞病变效应。感染细胞的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病毒在细胞质内复制,呈晶格状排列,病毒颗粒具双层衣壳,无囊膜,直径约60-70nm;冻融、56℃1h、氯仿、乙醚等处理对病毒滴度影响不显著,65℃1h处理病毒滴度下降极显著。病毒基因组SDS-PAGE分析和核酸酶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其基因组由11个分段的RNA核酸节段组成,节段大小范围为0.9-4.4kb,可分为三大类,即L1、L2、L3,M1、M2、M3和S1、S2、S3、S4、S5,为典型的水生呼肠孤病毒(Aquareovirus)基因组结构。病毒基因组S4节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与GenBank中登录的草鱼呼肠孤病毒S4节段(AF403396)、美洲金体鳊呼肠孤病毒(GSRV)的S4节段(AF403407)长度均为909bp,其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和90%。
- 曾令兵徐进李艳秋王瑶肖艺范玉顶周勇
-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出血病呼肠孤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