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01070)

作品数:5 被引量:67H指数:5
相关作者:周立华马永欢朱艳玲董朝阳樊胜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海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沙漠化
  • 2篇生态
  • 2篇土地沙漠化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生活满意度
  • 1篇生态安全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生态经济系统
  • 1篇生态问题
  • 1篇石羊河流域
  • 1篇退耕
  • 1篇退耕还林
  • 1篇退耕还林(草...
  • 1篇逆转
  • 1篇农民
  • 1篇农民生活
  • 1篇农牧
  • 1篇农牧交错带
  • 1篇流域
  • 1篇满意度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海南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 5篇周立华
  • 4篇马永欢
  • 2篇朱艳玲
  • 1篇樊胜岳
  • 1篇杨根生
  • 1篇马绍休
  • 1篇宋翔
  • 1篇董朝阳
  • 1篇邸醒民
  • 1篇李斌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经济地理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中国软科学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石羊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主要问题与协调发展对策被引量:5
2009年
石羊河流域是社会经济活动对水资源依赖性极强的区域,水资源的供需状况成了决定本区发展的生命线。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严重超载,社会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原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整个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植被退化、枯死,沙漠不断向绿洲逼近,沙尘暴频发。在反思惨痛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石羊河流域上中下游的功能定位。为了保证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提出了该流域的发展对策。
马永欢周立华杨根生邸醒民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生态问题
北方农牧交错区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地域差异--以宁夏盐池县为例被引量:15
2009年
生活满意度也即生活质量意义上的幸福感。通过农户调查的方式获取农民生活满意度指标,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运用SPSS软件分析了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同时,应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方法对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地域差异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盐池县农民生活满意度受到经济收入和自然环境的双重影响,但生活满意度的地域性差异与经济收入差异的相关性较高,而与自然环境差异呈现较低的相关性。
朱艳玲周立华黄玉邦宋翔
关键词: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
中国土地沙漠化的逆转与生态治理政策的战略转变被引量:20
2006年
"以人为本",实施生态治理政策的战略性转变,是土地沙漠化逆转后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世纪之交,中央政府启动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京津风沙源治理和移民等一系列的生态治理政策,并完善了防沙治沙的法律体系,有力地保障了治沙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实施重大生态治理政策以来,在政府加强对土地利用管理和监督过程中,农户的生态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地沙漠化快速蔓延的趋势得到遏制,呈现出"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局面。但是,在沙漠化治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急需在沙漠化治理政策方面做出战略性的调整,以便实现沙漠化治理效果的良性循环。
马永欢周立华樊胜岳董朝阳
关键词:沙漠化逆转
近50年来盐池县土地沙漠化驱动因素的时间变化被引量:19
2009年
基于因子分析法,在近50年来数据可获取性的基础上,研究了盐池县土地沙漠化过程中驱动因素的时间变化。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981-2002年人类活动对土地沙漠化驱动作用的贡献率为72.22%,比1953-1980年高11.56%,比1981-2006年高14.4%;1953-1980年自然因素的贡献率为29.21%,比1981-2002年高12.64%,比1981-2006年低3.19%。并且,这3个时间段综合因素的比重大致相当,这种变化说明2002年之前盐池县人类活动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是不断增强的。
马永欢周立华朱艳玲李斌
关键词:土地沙漠化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风水蚀复合区的粮食与退耕还林(草)问题被引量:10
2007年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风水蚀复合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生态脆弱区,通过对该类型区60个典型县域的实地考察和统计资料分析表明:①该类型区的人均粮食产量自给有余,但粮食单产较低,较高的人均粮食产量是以扩大耕地面积,牺牲生态为代价的,今后粮食增产的主要潜力重点应放在提高水浇地单产上。②从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角度考虑,该类型区不适宜大规模开垦耕地,而应在粮食自给的基础上逐渐转变为以牧为主的发展方向,退耕还林(草)正是实现这一重要转变的最有效途径和措施。③农户调查结果表明,退耕对农户粮食产量和家庭经济收入的影响不大,大部分农户能够自觉接受退耕还林(草)政策,但目前正处于相持阶段,仍需要国家给予适当经济补偿。因此,该类型区的退耕还林(草)工程不但不能压缩,而且应该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大投资力度。
周立华马永欢马绍休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生态安全退耕还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