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274076)
- 作品数:6 被引量:44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晓平胡海龙张琨王振兴石勤伟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自组装硫醇分子膜电输运特性的导电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被引量:12
- 2006年
- 在Au(111)表面自组装制备了不同链长的烷烃硫醇分子膜,并利用导电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自组装分子膜的输运特性随外加压力的变化.结果发现分子膜的电流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其变化特征可以较好地用Hertz模型描述.在相同压力和电压下,通过分子膜的电流随分子链长的增加呈指数衰减,其衰减因子先随压力的增加而减小,后逐渐趋于稳定.此外,长链分子自组装膜的电流随压力的变化比短链分子膜更为明显.分析表明,自组装硫醇分子膜输运特征的压力依赖性主要源于电荷在分子膜中的链间隧穿过程.
- 胡海龙张琨王振兴王晓平
- 关键词:分子自组装输运特性原子力显微镜
- 开口悬挂端对单壁碳纳米管电子输运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05年
- 采用紧束缚模型研究了悬挂端对单壁碳纳米管电子输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限长悬挂端开口碳纳米管的电导在费米能级附近作周期性振荡.椅型(armchair)碳纳米管的振荡同时具有快、慢两个准周期,而锯齿型(zigzag)碳纳米管的振荡仅有一个周期;碳纳米管电导在费米能级附近的振荡周期随着悬挂端的增长而减小.研究还发现:有限长悬挂端开口碳纳米管的平均电导随探针与碳纳米管间耦合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其大小约为无限长悬挂端开口碳纳米管平均电导的两倍.
- 陈钦李统藏石勤伟王晓平
- 关键词:电子输运特性单壁碳纳米管紧束缚模型有限长准周期无限长
- 硫醇自组装分子膜末端基团对其电荷输运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7年
- 在金(111)表面组装了具有不同末端基团的硫醇单层分子膜,并利用导电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分子膜的电输运性质,发现不同末端基团的分子自组装膜的导电能力有明显差别.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末端基团中碳原子的结合能与相应硫醇分子电导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末端基团分子膜导电能力的差别可归结为末端基团碳原子电子结合能的差异.结合能越高,末端基团电子的局域化程度越强,导致电子有效注入分子主链的势垒越高,从而减弱了分子膜对电子的输运能力.此外,实验还发现不同末端基团的硫醇单层分子膜有不同的表面电势,导致分子膜电流电压特性曲线的零点产生偏离.
- 胡海龙张琨王振兴孔涛胡颖王晓平
- 关键词:输运特性
- 扫描力显微术在高聚物薄膜玻璃化转变研究中的应用
- 2003年
- 简述了高聚物薄膜玻璃化转变的复杂性 ,并结合文章作者的的一些研究结果介绍了扫描力显微术(SFM)在研究高聚物玻璃化转变中的一些方法 ,包括观察高聚物薄膜形貌的变化 ,测量其摩擦力、粘附力和弹性模量等物理量的变化 ,最后指出SFM是研究高聚物薄膜玻璃化转变的有力工具 .
- 王晓平胡海龙
- 关键词:高聚物薄膜玻璃化转变摩擦力粘附力弹性模量
- 原子力显微术轻敲模式中探针样品接触过程及相位衬度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借助简单的有阻尼受迫振子模型 ,研究了原子力显微术轻敲模式中探针与样品接触时间tc、样品的表面形变Dz和相位衬度对探针设置高度zc 及样品杨氏模量Es 的依赖关系 .结果发现 ,tc 与Dz 均随Es 及zc 的增大而减小 ,同时探针与样品作用过程伴随很小的能量耗散 .对轻敲过程中相移量 φ的研究表明 ,Es 较大的样品有较小的 φ ,且 φ随zc 的变化比Es 较小的样品明显 .
- 王晓平刘磊胡海龙张琨
- 关键词:轻敲模式杨氏模量能量耗散
- 晶格失配对异质外延超薄膜生长中成核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4年
- 利用动力学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异质外延超薄膜生长中的成核过程 .研究了薄膜与衬底的晶格失配对超薄膜生长中成核密度、平均核尺寸、标度关系及生长模式的影响 .结果发现产生压 (张 )应变的晶格负 (正 )失配使生长过程更早 (迟 )从成核区进入过渡区 ,失配越大 ,这一效应越明显 .在相同的沉积条件下 ,负失配导致超薄膜形成较低的成核密度与较大的平均核尺寸 ,而正失配则相反 .成核密度满足标度关系Ns≈ (F D)χ ,随着失配度从 - 0 0 4增加到 0 0 2 ,标度系数 χ从 0 37逐渐减小到 0 33,对应超薄膜生长过程从包含二聚体扩散模式转变到无二聚体扩散模式 .此外 ,模拟结果还表明 。
- 王晓平谢峰石勤伟赵特秀
- 关键词:薄膜物理薄膜生长晶格失配蒙特卡罗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