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JM5011)

作品数:12 被引量:115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晶李小燕张东海冯雪铭周自翔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理工大学国土资源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3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植被
  • 3篇植被覆盖
  • 3篇土地利用
  • 3篇气候
  • 3篇经济区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系统
  • 2篇流域
  • 2篇景观指数
  • 1篇延河流域
  • 1篇养水
  • 1篇三维模型
  • 1篇生态服务
  • 1篇生态服务价值
  • 1篇生态水文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态足迹
  • 1篇水热状况
  • 1篇水文

机构

  • 10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陕西理工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9篇李晶
  • 3篇李小燕
  • 2篇冯雪铭
  • 2篇张东海
  • 1篇张微微
  • 1篇刘焱序
  • 1篇任志远
  • 1篇周自翔
  • 1篇党珍珍
  • 1篇张翀
  • 1篇李红艳
  • 1篇井梅秀
  • 1篇梁瑞
  • 1篇陈欢
  • 1篇张伟

传媒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年份

  • 5篇2014
  • 7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在1999—2010年SPOT VGT_INDV数据基础上,分析汉江流域不同类型植被覆盖年内、年际变化及空间分布差异情况,并结合研究区及周边38个气象站点数据分析植被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汉江流域农作物植被覆盖年内出现两次高值和两次低值,林地仅出现一次高值和一次低值.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对植被类型丰富的区域,采用均值法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汉江流域研究时段内INDV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不同区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河流沿岸及周边的植被覆盖改善明显.植被覆盖与气温和降水的偏相关系数存在明显差异,汉江流域植被覆盖对气温的依赖性大于降水.人类活动降低了气温和降水对植被生长的制约程度.
李小燕
关键词:植被覆盖汉江流域
关中—天水经济区土地生态系统水土保持价值被引量:8
2013年
水土保持价值的计算,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数据、DEM数据和统计数据,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1980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水土保持价值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水土保持价值是逐年上升的,且涨幅不断增大,从1980—2000年增加了2.54×1010元,2000—2005年增加了1.56×1010元,2005—2010年增加了3.59×1010元,其中耕地、林地和草地的水土保持价值较大,水域、城乡居民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水土保持价值较小。此外,水土保持价值的分布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若要提高全区的水土保持价值,需要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和林地、草地建设,提高林地、草地覆盖度。
张伟李晶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壤侵蚀
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量时空变化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科学、准确地量化农田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服务,有助于其更好地发挥调节水源、稳定水源供应的作用,以缓解水源短缺的危机.【方法】在3S技术支持下,采用土壤蓄水法估算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并采用影子工程法、成本估算法等计算了其涵养水源的价值量.【结果和结论】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量及其价值在1980—2010年的30年间呈先减少后增加的总体变化趋势,其中,1980—2005年农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总量从32.219亿m3·年-1减少至19.691亿m3·年-1,涵养水源总价值从21.587亿元·年-1减少至13.193亿元·年-1,年均减少1.56%;2005—2010年生态系统总涵养水源数量从19.691亿m3·年-1增加到31.638亿m3·年-1,总涵养水源价值从13.193亿元·年-1增加到32.219亿元·年-1,年均增长为7.42%.由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正向引导,在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农田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量及涵养水源价值量依然呈增长趋势,并具有一定的时空变化:在时间上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在空间上表现为东南平原高,西北山地、丘陵低的变化趋势.
李晶张微微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
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转移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关方法,对关中-天水经济区近10年来生态服务价值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价值转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178.53、263.13和270.65亿元;(2)2000—2010年宝鸡市和商洛市的生态服务价值处于领先位置;从空间转移上来看,宝鸡市向西安市转移的价值最大;(3)从土地利用类型方面来看,耕地的生态价值最大,建设用地的生态价值最小,生态服务价值的转移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其次是耕地和建设用地之间;(4)从整个区域来看,关中-天水经济区南部的生态服务价值高于北部,分布格局存在区域差异,北部需要继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李红艳李晶
关键词:生态服务价值转移矩阵
基于Skyline的渭河下游洪水演进模拟研究与系统实现被引量:5
2014年
近年来渭河下游洪水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减少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以Skyline系列软件中的Terra Explorer Pro提供的开发组件进行系统开发,即:将Delf3D软件模拟得到的渭河下游洪水演进过程数据经过处理在系统内进行三维展示,以便为渭河管理人员做出正确的防护措施提供判断依据。
郭钟哲李晶李茜
关键词:SKYLINE洪水演进
关中-天水经济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景观格局被引量:1
2013年
以1980年和2005年的TM影像为数据源,应用ArcGIS,Erdas软件对影像解译,把关中—天水经济区(简称"关天经济区")的土地利用景观分为6大类景观类型。基于ArcGIS分析模块,分析了关天经济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并使用景观软件Fragstats分别从景观级别和景观类型级别上计算了相应的景观指数,得出以下结论:(1)25a间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水体和建筑用地面积增加,大量的耕地转变为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同时较多草地开垦为耕地,但小于耕地向其转化的量。而建设用地属于转入型用地,转出量几乎为0。(2)关天经济区土地利用景观的蔓延度、优势度指数减少,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增加。(3)耕地是关天经济区的优势景观类型,建设用地景观斑块正在向规模化扩张。研究结果为合理制定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政策及规划提供科学的参考及依据。
冯雪铭李晶张东海刘焱序陈欢
关键词:土地利用景观指数
中国植被覆盖气候限制性分区及时空变化被引量:5
2013年
基于GIMMS NDVI数据、气象站点数据、植被类型图等相关资料,用长时间序列相关分析法对中国植被覆盖进行气候限制性分区.结果表明:西部干旱区主要属降水限制区,高纬度和高海拔区为气温限制区,东南沿海降水丰沛区为辐射限制区,荒漠戈壁、水域等属不显著区,还存在双因素限制区;中国植被覆盖具有明显的纬向和经向年内变化规律,1982—2006年植被覆盖变化复杂,总体趋势受国家相关政策影响,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好转;受经济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影响,东南植被覆盖降低.中国植被生长的气候限制性因素规律性很强,需结合植被气候限制性因子进行区域生态恢复和农业生产工作.
李小燕任志远张翀梁瑞党珍珍
关键词:植被覆盖
黄土高原植被对水热状况的响应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利用1999-2010年植被覆盖数据、气温与降水量数据,结合经验正交函数、时滞互相关法与奇异值分解法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和水热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热组合状况主成分较多且时间变化规律性差,即水热综合状况比较复杂;植被覆盖特征明显。最大时滞相关反映出黄土高原南部小麦等作物对水热响应最快,其次为林木-温性植物-寒性、盐生、旱生植物-强旱生植物,滞后时间0-30 d。奇异值分解得出黄土高原绝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与水热变化一致,也存在明显负相关区。
李小燕
关键词: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气候变化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拟被引量:13
2013年
基于关中—天水经济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期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CA-Markov模型对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验证并预测2015年土地利用格局.结果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的Kappa系数为0.79,模型的模拟精度高;2005—2015年,关中—天水经济区耕地、林地将呈现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显著增加,草地、水域略有变化,未利用地几乎没有变化;研究区生态环境总体上有恶化的趋势,需加强对耕地、林地的保护.
井梅秀李晶
关键词:土地利用
陕西省自然资本核算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运用新型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从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入手,引入资本流量占用率和存量流量利用比两个新指标对陕西省1978—2011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自然资本利用状况分析.研究表明:陕西省在1993年开始进入生态赤字状态,足迹深度从1978年的0.578增长到2011年的3.328.人均足迹广度维持在0.551~0.880hm2之间,足迹深度与人均足迹广度的变化率并不一致,消费需求已经远远超过自然资本流量,自然资本存量成为增加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在2011年,陕西省需要3.5倍的国土面积才能维持其资源消费量,各市自然资本的利用程度受地理因素、历史原因、资源存量、经济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高子轶李晶
关键词:生态足迹三维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