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军区总医院院管课题(2011YG-C05)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熊怡淞仲人前李畅吴艾霖俞娟更多>>
-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成都军区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成都军区总医院院管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冠心病患者血浆相关细胞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检测冠心病(CAD)患者外周血促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2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48例,健康对照(NC)56例,ELISA法检测血浆IL-2、IL-10、IL-12、IFN-γ和IL-17A表达;同时常规测定患者血脂水平,按血脂正常与否将冠心病患者分为血脂正常组和血脂异常组。结果 ACS、SA和NC三组患者血浆IL-12及IFN-γ水平较低,接近或低于试剂盒检测线性范围。ACS和SA组IL-2水平显著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CS组IL-10和IL-17A表达均显著高于SA组和对照组,而SA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冠心病血脂正常组和血脂异常组IL-2、IL-10和IL-17A均高于NC组,而冠心病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特别是ACS患者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增高,负反馈增加抗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而血脂正常与否与上述细胞因子表达无明显关系。
- 吴艾霖熊怡淞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细胞因子类炎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唾液酸黏附素在相关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唾液酸黏附素(Siglec-1或称CD169)是Siglecs家族的成员之一,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类黏附分子,其主要表达于组织的巨噬细胞上,是巨噬细胞激活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表明Siglec-1可表达在激活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上,如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冠心病、系统性硬化(SS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等疾病患者的外周血中其表达均增高.基参与了激活T淋巴细胞等过程.并可作为反映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度的指标,并可用于病情评估和治疗监测。
- 仲人前熊怡淞
- 关键词:SIGLEC-1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
- Siglec-1小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和干扰效率验证
- 2012年
- 目的构建小干扰唾液酸黏附素(sialic acid—binding immunoglobulin—like lectin1,Siglec-1)的慢病毒载体,并体外筛选出具有干扰效果的病毒载体。方法利用软件设计3条Siglec-1siRNA片段,并克隆到慢病毒pGCSIL—GFP质粒载体,再与pHelper1.0载体和pHelper2.0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培养48h后,收集并浓缩富含慢病毒颗粒的细胞上清液。逐孔稀释法测定慢病毒滴度并转导原代培养的骨髓巨噬细胞(BMM),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筛选具有干扰效果的病毒载体。结果成功构建3个vshRNA质粒载体和一个阴性对照质粒载体,并经测序验证序列正确。包装的慢病毒滴度介于1×10^8-1×10^9TU/ml之间,适合体外转导及体内试验。体外转导BMM筛选出Lv-1能靶向抑制Siglec-1表达。结论成功构建并筛选出具有体外干扰效果的小干扰Siglec-1慢病毒载体,为体内应用该病毒载体进行基因敲除实验奠定了基础。
- 熊怡淞李畅孙懿仲人前
- 关键词:SIGLEC-1小干扰RNA慢病毒
-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单个核细胞Siglec-1在促进CD4+和CD8+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单个核细胞(PBMC)唾液酸黏附素(Sig1ec-1)在刺激白细胞分化抗原(CD)4+和CD8+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研究。用磁珠分离长征医院1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41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及32名健康对照者CD14阳性PBMC后,用不同浓度α-干扰素(IFN—α,0、2、5、10ng/m1)刺激Sig1ec-1高表达,或用小干扰RNA或抗Sig1ec-1单抗靶向抑制Sig1ec-1表达,再与1名第三方健康献血者CD4+/CD8+T淋巴细胞共培养5d。然后,将实验分为11组:健康人CD14(1组),健康人CD14+IFN-α 5rig/m1(2组),健康人CD14+IFN-α5ng/m1+anti—Sig1ee-12μg/ml(3组),ACSCD14(4组),ACSCD14+siRNA干扰对照组(Mock,5组),ACSCD14+siRNA67940nmo]/L(6组),ACSCD14+anti—Sig]ee-12μg/m1(7组),SACD14(8组),SACD14+Mock(9组),SACD14+siRNA67940nmo1/L(10组),SACD14+anti—Sig]ec-12μ∥m1(11组);每组测定10份标本。用CCK-8活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共培养T淋巴细胞增殖,用ELISA检测共培养T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2、IL-10、IL-12、1干扰素(IFN-γ)。测定各组PBMC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计量数据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靶向阻断Sig1ee一1后(6组),PBMC刺激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PBMC刺激CD4+T淋巴细胞分泌IL-2、IL-12、IFN-γ分别为67.00(62.50~87.30)、0.86(0~1.63)、47.82(37.60~56.67)pg/m1,且分泌能力减弱;IL-10为56.00(46.25~67.40)pg/m1,且分泌能力增强;未处理组(4组)上述细胞因子分别为213.70(187.50~275.30)、6.87(4.90~8.93)、114.90(89.50~167.40)、21.08(15.70~33.20)pg/m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8.50、17.00、8.50、87
- 熊怡淞李畅俞娟仲人前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T淋巴细胞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