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864)

作品数:12 被引量:97H指数:6
相关作者:武平杨运宽周玉梅孙佳蕾于白莉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解放军第45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中医管理局资助项目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中风
  • 6篇针刺
  • 5篇血性
  • 5篇缺血
  • 5篇缺血性中风
  • 4篇针刺治疗
  • 3篇针灸
  • 3篇针灸治疗
  • 3篇静息态
  • 3篇灸治
  • 3篇功能磁共振
  • 3篇磁共振
  • 2篇抑郁
  • 2篇抑郁症
  • 2篇中风后
  • 2篇中风后抑郁
  • 2篇中风后抑郁症
  • 2篇中风患者
  • 2篇静息态功能磁...
  • 2篇康复

机构

  • 11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解放军第45...

作者

  • 10篇武平
  • 3篇孙佳蕾
  • 3篇周玉梅
  • 3篇杨运宽
  • 2篇吴俊梅
  • 2篇梁繁荣
  • 2篇谢小东
  • 2篇李季
  • 2篇彭麒
  • 2篇于白莉
  • 2篇羊春华
  • 1篇谢西梅
  • 1篇陈婷
  • 1篇张霞
  • 1篇曾芳
  • 1篇蒋小凤
  • 1篇罗伦
  • 1篇范薇
  • 1篇曾晓清
  • 1篇向云霞

传媒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山西中医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ffect of acupuncture plus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n brain activity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a regional homogeneity analysis被引量:5
2017年
OBJECTIVE: To determine differences in cerebral activity evoked by acupuncture and conventional stroke treatment, and identify the treatment targets.METHODS: In total, 21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11 patients) received both acupuncture 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while group B(10 patients)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nly.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 was performed on each participan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gional homogeneity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by comparing differences in cerebral activity between treatments.RESULTS: Group A showed higher Re Ho in the frontal lobe(BA6, BA46), supra-marginal gyrus(BA40),middle temporal gyrus(BA21), cerebellum, and insula. Group B showed higher Re Ho in the frontal lobe(BA6) and parietal lobe(BA3, BA7).CONCLUSION: Acupuncture 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riggered relatively different clinical efficacy and brain responses. Acupuncture treatment mo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symptoms of stroke patients. More marked changes in sensory,emotional, and motor areas(including the frontal lobe, middle temporal gyrus, cerebellum, and insula) might reflect the specific acupuncture mechanism.
Wu PingZeng FangLi YongxinLi JiQiu LihuaQin WeiLuo LuYin CanxinXiong YanBai YuWang DanZhou YumeiLiang Fanrong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选穴规律探讨被引量:7
2015年
中风后抑郁症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其病机多为脑府受损,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同时夹杂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针灸临床治疗中风后抑郁症,选穴紧紧围绕其病机进行,在重点选用具有调神通络、醒脑开窍功效的穴位同时,亦十分重视使用具有活血行气、疏肝解郁、调理脏气等功效的穴位,具有重视病变部位、明辨本虚标实之选穴规律。
彭麒武平陈白露周玉梅羊春华孙佳蕾蒋小凤
关键词:针灸选穴规律中风后抑郁症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新思路被引量:11
2015年
通过对中风后抑郁症的分析认识,提出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应分期论治,即早期注重调神通络、醒脑开窍,以防其变;配合运用活血行气、祛痰除湿,以治其标;中晚期当维护正气,调理脏腑功能,以固其本。并在治疗中重视移精变气法的运用,为中风后抑郁症的针灸治疗提供了临床新思路。
彭麒武平陈白露向云霞孙佳蕾周玉梅羊春华
关键词:针灸中风后抑郁症
以“善治者治皮毛”浅析“是动病”、“所生病”被引量:2
2014年
《灵枢·经脉》"是动病"和"所生病"分别是"是动则病"和"是主×所生病"的简称,对于二者历代均有不同解释。从"善治者治皮毛"去认识"是动病"和"所生病",对临床非常有价值。首先,不拘泥于脏腑病经络病之说。其次,通过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判定疾病的深浅,进而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再者,可以了解疾病的预后与转归。
谢小东张诚丽吴俊梅武平
关键词:经脉是动病所生病
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多种临床疗法研究概况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总结目前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法,分析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不足及发展前景。方法:收集整理近10年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相关文献近100篇,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过去10年的临床研究中单纯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逐渐显露出其不足的一面,进而越来越多的医者开始注重多种医疗手段相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如针药结合、针灸结合康复以及针灸结合新的医疗器械等,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针灸治疗中风疗效确切,但单纯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仍存在不足,针灸与多种医疗措施综合应用将为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带来新的进展。
曾晓清武平吴俊梅谢小东
关键词:针灸缺血性中风针药结合康复
针刺治疗中风病方法概述被引量:3
2013年
针灸治疗中风疗效确切,以目前针灸病谱研究结果看,在神经系统针灸病谱中占第1位。有研究显示,针刺时机越早,临床疗效越好。针刺治疗中风方法丰富多样,现综述如下。
李洁
关键词:中风病针刺方法
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ReHo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以健康受试者和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为研究载体,从脑局部一致性(ReHo)的角度揭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枢机制,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可视化依据。方法:采用BOLD-fMRI成像技术,以10例健康被试者(A组)和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B组)为研究对象,比较B组中风患者治疗前后与A组健康受试者ReHo的异同。结果:B组中风患者治疗前与A组健康者相比,多个脑功能区ReHo存在差异;治疗后基底节区、脑初级运动区、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顶下小叶等区域ReHo发生动态变化。结论:静息状态下缺血性中风患者存在脑功能区异常,基底节区是缺血性中风患者运动功能损害的主要脑区;脑初级运动区、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顶下小叶是中风患者静息态脑功能重组及代偿的关键区域,是针刺治疗中风患者重要的调制区域。
谢西梅武平黄琳娜安军明杨运宽
关键词:针刺缺血性中风功能磁共振
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缺血性中风属祖国医学"中风"和"卒中"范畴,是由于脑部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相应区域缺血、低氧,造成脑组织损害所出现的一系列生化代谢失常、生理功能丧失、病理形态软化改变等,是一种在脑组织上受到多层次、多方面损害的疾病[1].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中风是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疗效确切,同时其作用机制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近年来,随着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不少学者对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现综述如下.
谢西梅武平杨运宽陈婷张霞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针刺治疗脑组织损害神经生物学供血障碍代谢失常
不同时期介入针刺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介入针刺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55例患者按照分层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80例(急性期26例,恢复期54例)和观察组75例(急性期21例,恢复期54例)。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接受针刺治疗。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以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障碍中医评价量表分别评价两组的总疗效和不同时期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根据洼田饮水试验评定,观察组总有效率8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急性期有效率90.48%,恢复期有效率88.89%,急性期疗效明显优于恢复期(P<0.01)。以吞咽障碍中医评价量表评价,对照组总有效率64.00%,观察组总有效率74.67%,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中急性期有效率90.48%,恢复期有效率68.52%,急性期疗效显著优于恢复期(P<0.001)。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且早期介入优于恢复期介入。
武平梁繁荣于白莉李季李安宏罗伦田卫卫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针刺康复
静息态fMRI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局部一致性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静息态的fMRI成像(resting—statefMRI,rs—fMRI)是发展最为迅速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分支之一,它能够在无特定任务的情况下,在受试者不做系统地思考或尽量不思考问题的状态下进行的磁共振扫描。静息态fMRI信号的低频振荡与自发的神经元活动关系密切,
周玉梅孙佳蕾武平
关键词:FMRI技术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