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01040)
-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 相关作者:郭强张晓虎陈桂林咸迪杨昌军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地球同步轨道二维扫描像移补偿技术建模与分析被引量:14
- 2007年
- 在建立二维扫描观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椭球体地球模型的二维扫描像移补偿方案,给出了任意空间观测到的目标位置的快速迭代算法,并以真实轨道和仿真姿态数据验证了像移补偿模型的实际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对于长周期(大于一个东西方向扫描行周期)轨道和姿态偏差,可以通过调整仪器坐标系内的扫描轨迹来实现像移补偿;同时,在现有轨道测量和控制条件下,轨道因素引起的瞬时方位角和俯仰角补偿量在0.01°-0.1°量级,且随轨道位置不同而变化。FY-2C卫星在轨偏航轴姿态失配修正实例证实了上述模型的有效性。
- 郭强张晓虎
- 关键词:像移补偿地球同步轨道椭球体
- FY-2卫星热红外波段MTF在轨评价及其在改进图像质量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9年
- 提出了基于理想斜坡模型及目标延拓空间卷积变换的采样成像系统热红外波段MTF在轨评价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性能良好的成像系统而言,系统特征MTF值的绝对评价误差约0.05.同时,利用2006~2008年间的观测数据,定量评价了FY-2C卫星热红外通道的系统MTF特性,与卫星发射前地面测试结果基本一致.采用在轨评价得到的系统点源扩展函数(PSF),对FY-2C卫星热红外通道图像进行了复原处理,得到了清晰度更高的图像产品,并给出了对典型台风监测结果的改进.传统在轨MTF评价方法中采用的理想阶跃模型,可视为理想斜坡模型中参数Nslope为0时的特例.因此,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在轨MTF评价.
- 郭强李欣耀陈桂林
- 关键词:调制传递函数热红外图像复原
- 对地观测平台恒星敏感器离焦成像折中设计分析被引量:7
- 2006年
- 从对地观测平台角秒量级姿态确定需求出发,在构建星敏感器惯性系成像模型的基础上指出,恒星在成像面上的定位误差是星敏感器姿态确定误差的主要来源。同时,结合理想光学系统离焦模型,分析了星敏感器主要性能指标间的量化关系,并给出了成像面定位误差最低限。仿真结果表明,从优化系统性能考虑,成像模糊区直径为2~3个像元的配置是利用星敏感器焦平面的“轻微离焦”来实现亚像元定位的最佳方案,定位误差可达0.2个像元,能够满足星敏感器惯性姿态确定精度4"~5"的要求。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结果可为后续星敏感器指标的提出及仪器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 郭强
- 关键词:成像系统星敏感器
- 地球同步轨道二维扫描像移补偿技术建模与分析
- 在建立二维扫描观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椭球体地球模型的二维扫描像移补偿方案,给出了任意空间观测到的目标位置的快速迭代算法,并以真实轨道和仿真姿态数据验证了像移补偿模型的实际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对于长周期(大于一个东西...
- 郭强张晓虎
- 关键词:像移补偿地球同步轨道椭球体
- 文献传递
- 基于恒星观测的静止轨道成像仪指向偏差在轨修正被引量:1
- 2009年
- 在建立基于恒星观测的成像仪指向偏差在轨修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模型中若干关键参数(包括最低观测星等、待观测恒星及成像仪凝视观测位置等)的选取方法。同时,开展了数字延迟积分技术、系统点源扩展函数等对指向偏差测量精度的影响分析,提出了指向偏差确定精度达1″的在轨修正方案,并利用GOES-9卫星成像仪实际恒星观测数据进行了部分定量验证。研究成果将为后续风云四号卫星成像仪高精度指向偏差在轨修正的业务模式设计和工程实施,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 郭强咸迪
- 关键词:成像系统静止轨道卫星
- 在轨光学遥感仪器探测灵敏度的建模分析与应用
- 2008年
- 在分析光学遥感仪器探测信息中主要噪音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空间结构函数分析的仪器探测灵敏度在轨评价方法,包括:基于多项式递推分解的整体噪音估计模型,以及减小系统误差及修正模数转换噪音影响等基本技术途径.仿真结果证实,该改进算法的噪音估计准确度优于传统的高斯估计和基于外推的结构函数分析方法.针对实际观测数据,在去除模数转换噪音影响后,仪器噪音等效温度差指标的在轨评价准确度可达±0.05K.该评价方法已在FY-2D静止气象卫星在轨测试中得到成功应用.
- 郭强杨昌军林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