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422108)

作品数:50 被引量:1,089H指数:18
相关作者:吕修祥金之钧李建交刘全有杨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天文地球
  • 18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6篇盆地
  • 21篇塔里木盆地
  • 20篇油气
  • 16篇盐岩
  • 16篇碳酸
  • 16篇碳酸盐
  • 16篇碳酸盐岩
  • 12篇成藏
  • 11篇储层
  • 7篇岩溶
  • 7篇海相
  • 6篇油气成藏
  • 6篇油田
  • 5篇塔河油田
  • 5篇同位素
  • 5篇奥陶系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运移
  • 4篇热模拟

机构

  • 2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5篇中国石油大学...
  • 1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0篇中国石油大学...
  • 8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化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冀东...
  • 1篇石油大学(北...

作者

  • 19篇吕修祥
  • 13篇金之钧
  • 7篇刘全有
  • 7篇李建交
  • 7篇白忠凯
  • 6篇杨宁
  • 5篇刘存革
  • 5篇于红枫
  • 4篇杨海军
  • 3篇李剑
  • 3篇张艳萍
  • 3篇张琴
  • 3篇韩剑发
  • 3篇周雁
  • 3篇袁玉松
  • 3篇王毅
  • 3篇焦伟伟
  • 2篇周新源
  • 2篇王祥
  • 2篇张殿伟

传媒

  • 4篇地质学报
  • 4篇石油实验地质
  • 4篇新疆石油地质
  • 4篇地学前缘
  • 4篇地质科技情报
  • 4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石油天然气学...
  • 3篇Scienc...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第五届油气成...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沉积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13篇2009
  • 13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叠合盆地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形成及其控油气原理——以塔里木盆地为例被引量:7
2009年
叠合盆地所经历的多期升降运动以及周缘的造山作用,形成了一些构造活动的枢纽部位,其特点是有构造活动但又相对稳定。枢纽的形成与隆起、斜坡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古隆起与枢纽带的发育关系,把枢纽带分为两类,残余-活动古隆起型枢纽带(塔北、塔东、巴楚型)和稳定古隆起型(塔中型)枢纽带。枢纽带具有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相对凹陷而言,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处在比较高的部位,正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而相对于翘起的高部位来说,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又处在相对较低的部位,极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碳酸盐岩层系的构造活动枢纽部位主要发育潜山风化壳孔洞型、裂缝型储层,多发育复式油气聚集。通过精细的构造演化的恢复和沉积厚度、剥蚀厚度等的计算,可以识别枢纽带,研究枢纽带对叠合盆地的油气勘探寻找有利钻探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建交吕修祥范秋海焦伟伟伍建军
关键词:叠合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塔里木盆地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G29区块的应用及效果被引量:6
2005年
南堡凹陷高柳断层下降盘东营组油气分布受到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分布规律较为复杂。要成功地在该区开展勘探工作,需要利用除构造研究以外的方法对该区储层进行研究。从高柳下降盘的G29区块入手,对G29区块的东营组主力油层开展了地震属性分析工作。基本思路是在研究目的层层位精细标定、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开展地震属性提取工作,并结合钻井资料分析沉积相带,搞清了其沉积环境及油气分布规律。
谢占安赵岩
关键词:地震属性沉积相储层预测南堡凹陷
塔里木盆地煤及其显微组分超高温开放体系热模拟实验气态产物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煤及其显微组分进行以1K/min升温速率的开放体系热模拟实验(最高实验温度为1200℃),获得了煤岩与各显微组分气态产物产率与累计产量变化。对比分析了煤及其显微组分生成气态产物CH4、N2和CO变化特征,其中N2生成温度高于CH4和CO;H2生成时间与CH4相一致(说明了氢为烃类气体形成的关键因素)。煤及其显微组分生烃潜力具有壳质组>镜质组>煤>半丝质组≥丝质组的特征,说明煤岩生烃潜力主要由其显微组分控制;虽然壳质组在煤岩中含量很低,但生烃潜力高于其他显微组分。煤岩生成的N2具有双峰型特征,说明了前后峰N2具有不同来源,前者来源于无机矿物(如含铵粘土)的分解,后者来源于有机质热降解;显微组分生成N2主要为高温阶段,说明了显微组分在分离过程中可能造成部分无机矿物的损失。
刘全有Bernhard M Krooss金之钧王毅Jan HollensteinRalf Littke刘文汇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Form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oil and gas in marine carbonate sequences in Chinese sedimentary basins被引量:15
2012年
Advances in studies of formation and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of oil and gas in marine carbonate sequences have led to continuing breakthroughs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marine carbonate sequences in Chinese sedimentary basins in recent years. The recently discovered giant Tahe Oil Field and Puguang Gas Field have provided geological entities for further studies of the form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oil and gas in marine carbonate sequences. Marine carbonate sequences in China are characterized by old age, multiple structural deformation, differential thermal evolution of source rocks, various reservoir types (i.e. reef-bank complex and paleo-weathered crust karst reservoir), uneven development of caprocks, especially gypsum seal, and multi-episode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readjustment. As a result, the formation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in the Chinese marine carbonate sequences has the following features: (i) the high-quality marine source rocks of shale and calcareous mudstone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siliceous rocks or calcareous rocks and were deposited in slope environments. They are rich in organic matter, have a highe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but experienced variable thermal evolutions in different basins or different areas of the same basin. (ii) High quality reservoirs are controlled by both primary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and later modifications including diagenetic modifications, structural deformations, and fluid effects. (iii)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caprocks, especially gypsum seals, is the key to the formation of large-and medium-sized oil and gas fields in marine carbonate sequences. Gypsum often constitutes the caprock for most of large sized gas fields. Given that Chinese marine carbonate sequences are of old age and subject to multiple episodes 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 and superposition, oil and gas tend to accumulate in the slopes and structural hinge zones, since the slopes favor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assemblage of source-reservoir-caprock, high quality so
JIN ZhiJun
关键词:CAPROCK
塔河油田盐下地区中下奥陶统古岩溶作用和储层分布规律
通过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和测试资料的研究,认为盐下地区中下奥陶统古岩溶作用主要以放空、井漏为特征,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海西早期岩溶作用仍然是本地区主要的岩溶作用。储层类型主要有洞穴型、溶蚀孔隙-裂缝型和裂缝型储层3类,...
刘存革李国蓉云露吕海涛刘国勇
关键词:塔河油田古岩溶
文献传递
煤及显微组分在超高温开放体系实验中动力学参数确立与天然气形成过程预测被引量:7
2009年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煤及其显微组分以1K/min升温速率在开放体系下进行热模拟实验(Tmax=1200℃),确定了CH4与N2生成动力学参数。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当煤岩生成CH4和N2为25个一级平行反应且具有相同频率因子(Ao=1.0×1013s-1)时,生成CH4与N2每个反应对应的活化能可以通过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拟合,获得Gaussian型活化能分布特征为:CH4在活化能为42~90kcal/mol内,煤、镜质组、壳质组、丝质组和半丝质组生成CH4的主频活化能分别为60、52、50、70和66kcal/mol;N2在活化能为60~108kcal/mol内,其主频活化能分别为74、108、100、108和102kcal/mol。根据这些实验动力学参数,推测了煤岩在地质升温速率为5.3K/Ma时CH4的转化率:CH4在地质温度为20℃时开始形成;当地质温度为160℃时,煤岩中CH4已生成总量的80%。镜质组和壳质组CH4转化率要高于煤岩。
刘全有Bernhard M.Krooss金之钧王毅Jan Hollenstein
关键词:热模拟实验活化能化学动力学
塔里木盆地前陆区和台盆区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被引量:38
2009年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碳氢同位素分析,主要存在两种类型天然气,即油型气与煤型气。油型气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较轻(δ13C2<-28‰,δ13C3<-25‰),氢同位素组成偏重,成烃母质主要为海相沉积环境形成的寒武系—下奥陶统或中下奥陶统烃源岩,分布区域主要为台盆区;而煤型气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较重(δ13C2>-28‰,δ13C3>-25‰),氢同位素组成偏轻,成烃母质主要为陆相沉积环境形成的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分布区域主要为前陆区。在塔里木盆地,烷烃气同位素组成局部倒转主要与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差异有关;同时,在局部地区硫酸盐热还原(TSR)也可引起碳同位素组成的局部倒转。塔里木盆地天然气中3He/4He值偏高可能与残留在岩石中的少量深部气体混入气藏有关。
刘全有戴金星金之钧李剑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天然气
塔中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输导体系特征及成藏意义
剖析了塔中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中断裂、裂缝、不整合面和岩溶等输导体系基本元素的特征和控油气作用。以大型油源断裂为输导体系的垂向运移和以不整合面、岩溶缝洞为输导体系的侧向运移控制了塔中油气的聚集和分布,大量发育的北东向走滑...
白忠凯吕修祥于红枫伍建军
关键词:油气运移成藏机制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输导体系
古岩溶地貌及其对岩溶储层的控制——以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奥陶系为例被引量:40
2007年
岩溶地貌是岩溶作用与各类地质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地貌形态对岩溶储层发育又起着控制作用。以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为例,通过地震层拉平技术恢复了该区的古岩溶地貌,发现研究区岩溶地貌起伏变化很大,自东向西依次发育峰丛洼地、峰林谷地和峰林平原地貌组合。根据测井、钻井、录井等资料对不同地貌区垂向上的岩溶相带进行了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古地貌区岩溶储层的发育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古岩溶地貌区、不同岩溶相带中不同类型岩溶储层发育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反映了古岩溶地貌明显控制岩溶相带的空间发育,并进一步控制了岩溶的发育。
刘小平孙冬胜吴欣松
关键词:储层奥陶系塔里木盆地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对断裂活动的响应被引量:25
2009年
在海相碳酸盐岩含油气盆地中,碳酸盐岩储层对断裂活动的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形成与断裂活动相伴生的裂缝;②形成断裂控制下的热液白云岩化;③断裂和裂缝控制岩溶型储层的发育深度。断裂活动通过以上3个方面的作用,改善了碳酸盐岩的储集性能。同时,在断裂带附近发育高孔渗带,为油气富集创造了条件。平面上,碳酸盐岩储层对断裂活动的响应范围一般局限在距主干断裂10 km以内的区域。
吕修祥李建交汪伟光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改造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