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6DFB211330)

作品数:11 被引量:231H指数:7
相关作者:吴珍汉胡道功叶培盛周春景陆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推覆
  • 6篇推覆构造
  • 6篇逆冲
  • 6篇逆冲推覆
  • 6篇逆冲推覆构造
  • 6篇青藏
  • 6篇青藏高原
  • 3篇地质
  • 3篇东昆仑
  • 3篇东昆仑造山带
  • 3篇造山带
  • 3篇山带
  • 3篇昆仑造山带
  • 3篇古构造
  • 2篇地质意义
  • 2篇锆石
  • 2篇锆石U-PB...
  • 2篇古构造演化
  • 1篇道班
  • 1篇地壳增厚

机构

  • 1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北京离子探针...

作者

  • 12篇胡道功
  • 12篇吴珍汉
  • 9篇叶培盛
  • 7篇周春景
  • 4篇吴中海
  • 4篇陆露
  • 3篇张耀玲
  • 1篇赵逊
  • 1篇郝爽
  • 1篇倪晋宇
  • 1篇张维

传媒

  • 2篇地球学报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质通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昆仑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0
2013年
应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方法,对东昆仑五龙沟地区花岗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黄龙沟中部的糜棱岩化二长花岗岩(B20-14)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17.7±2.0)Ma,黄龙沟上部的糜棱岩化二长花岗岩(B21-2)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19.7±2.3)Ma,深水潭粗中粒二长花岗岩(B20-8)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19.9±2.0)Ma,红旗沟中部的粗中粒二长花岗岩(B25-9)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19.0±2.0)Ma。它们代表了五龙沟地区所研究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其形成时代均为晚志留世,记录了东昆仑早古生代的岩浆活动。本文获得的东昆仑五龙沟地区的晚志留世花岗岩可能与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闭合后的碰撞造山作用有关。花岗岩中1861Ma、1666Ma古元古代继承锆石的发现,表明东昆仑造山带的基底物质为古元古代。
陆露张延林吴珍汉胡道功
关键词:花岗岩锆石U-PB年龄早古生代东昆仑造山带
青藏高原中段古近纪早期古构造演化被引量:7
2009年
青藏高原古近纪早期发育大量区域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典型实例如冈底斯逆冲断裂系、纳木错西逆冲推覆构造、伦坡拉逆冲推覆构造、唐古拉山北逆冲推覆构造、东昆仑南部左旋斜冲断裂系。古近纪逆冲推覆构造对古新世—始新世沉积盆地具有重要控制和改造作用。冈底斯古新世—始新世早期发育大量中酸性岩浆侵入和多期中酸性火山喷发,岩石Sr/Y-Y地球化学显示为岛弧岩浆岩,推断与古近纪早期新特提斯残留古大洋板块俯冲存在成因联系。古近纪早期新特提斯残留大洋板块俯冲向印度大陆板块俯冲的转换时代约为46-45Ma,转换期前逆冲推覆构造运动与新特提斯残留古大洋板块俯冲存在密切关系;转换期后印度大陆板块俯冲导致更为强烈的逆冲推覆构造运动和挤压缩短变形,不仅使早期很多逆冲推覆构造继续发生构造运动,还在喜马拉雅、冈底斯、风火山、东昆仑南部形成大量新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
吴珍汉胡道功叶培盛吴中海张耀玲
关键词:逆冲推覆构造古构造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南部古近纪逆冲推覆构造系统被引量:32
2011年
西藏羌塘地块南部古近纪发育肖茶卡-双湖逆冲推覆构造、多玛-其香错逆冲推覆构造、赛布错-扎加藏布逆冲推覆构造,构成古近纪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沿逆冲推覆构造的前锋断层,二叠系白云岩与大理岩化灰岩、三叠系砂岩与页岩、侏罗系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和三叠纪—侏罗纪蛇绿岩自北向南逆冲推覆于古近纪红色砂砾岩之上,形成规模不等的构造岩片与飞来峰。羌塘盆地南部主要的逆冲断层和下伏的褶皱红层被中新世湖相沉积地层角度不整合覆盖,表明逆冲推覆构造运动自中新世以来基本停止活动。羌塘盆地南部古近纪逆冲推覆构造运动在近南北方向产生的最小位移为90km,指示新生代早期上地壳缩短率约为47%。古近纪逆冲推覆构造对羌塘盆地油气资源具有重要影响。
吴珍汉叶培盛胡道功陆露
关键词:逆冲推覆构造古近纪青藏高原腹地
青藏高原中段古近纪早期古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古近纪早期发育大量区域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典型实例如冈底斯逆冲断裂系、纳木错西逆冲推覆构造、伦坡拉逆冲推覆构造、唐古拉山北逆冲推覆构造、东昆仑南部左旋斜冲断裂系。古近纪逆冲推覆构造对古新世—始新世沉积盆地具有重要控...
吴珍汉胡道功叶培盛吴中海张耀玲
关键词:逆冲推覆构造古构造青藏高原
文献传递
东昆仑牦牛山组流纹岩锆石U-Pb年龄及构造意义被引量:81
2010年
东昆仑水泥厂地区造山后火山-沉积盆地内形成的牦牛山组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在前泥盆系地层之上,其形成时代的研究对限定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方法,对火山-沉积盆地内牦牛山组不同层位的流纹岩夹层进行了精确的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北缘牦牛山组底砾岩之上的流纹岩(B743-2)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23.2±1.8Ma,盆地西缘牦牛山组底砾岩之上的流纹岩(B820-1)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08.2±2.4Ma,盆地西缘和南缘牦牛山组中上部碎屑岩中流纹岩夹层(B705-1和B656-1)的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分别为404.9±4.8Ma和399.6±2.8Ma。它们代表了牦牛山组不同层位火山岩的形成年龄,由此可以限定水泥厂地区牦牛山组形成时间为400~423Ma。上述年代学结果较为精确地限定了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构造年代。流纹岩中2486~920Ma元古代继承锆石的发现,说明东昆仑南的变质基底和扬子板块变质基底类似,是晋宁期0.9~1.0Ga罗迪尼亚超大陆形成时发育起来的。
陆露吴珍汉胡道功Patrick J BAROSH郝爽周春景
关键词:流纹岩锆石U-PB年龄东昆仑造山带
中美合作东昆仑造山带地质填图的启示:填图理念与填图方法被引量:8
2009年
在中美合作东昆仑造山带地质填图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最近完成的地质填图实例的对比分析,初步总结和探讨了美国的地质填图方法和填图理念。结果表明,尽管地球物理和3S技术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地质填图理念、地质填图方法和地质报告风格自USGS成立以来未曾改变。"对所有地质实体按岩性进行划分和详细填图"的地质填图理念伴随USGS走过了130年曲折而艰难的历程。"地质现象引导地质路线"的填图方法是美国地质填图长期采用的方法,但应用于澳大利亚厚层风化壳和加拿大冰雪覆盖区的高精度地球物理填图方法并没有应用到造山带地质填图中,而遥感技术成为造山带基岩区填图的重要技术支撑。美国基岩区高效的地质填图速度并不能用高精度地球物理和遥感技术的应用来解释,已有地质成果的继承与利用、填图工作模式、填图与科学研究的合理定位、简明地质报告和GIS的地质应用才是决定地质填图速度的关键因素。
胡道功PATRICK J Barosh吴珍汉叶培盛张耀玲周春景倪晋宇
关键词:填图方法东昆仑造山带
青藏高原北部风火山花岗斑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1
2007年
青藏高原北部风火山花岗斑岩与逆冲推覆构造存在密切关系,岩浆侵位发生在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的重要历史时期。对风火山北麓花岗斑岩及暗色包体,在显微观测和矿物鉴定的基础上,通过单颗粒锆石离子探针U-Pb同位素测年,获得高精度的测年资料。测得早期岩浆锆石结晶平均年龄为(34.5±1.4)Ma,对应于岩浆源区地壳局部熔融时代;晚期岩浆锆石结晶平均年龄为(27.6±0.5)M a,对应于岩浆向上侵入雅西错群的岩浆侵位时代。风火山北麓花岗斑岩属青藏高原北部出露的最年轻花岗岩,岩体内部不同类型锆石的U-Pb同位素测年为区域地层、区域构造和高原隆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约束。
吴珍汉叶培盛胡道功张维周春景
关键词:离子探针逆冲推覆构造青藏高原北部
根据湖相沉积碳氧同位素估算青藏高原古海拔高度被引量:36
2007年
青藏高原湖相沉积碳氧同位素、海拔高度与年均气温存在函数关系。对青藏高原南部14个不同海拔高度的第四纪湖相沉积露头,在剖面不同部位采集了35个湖相沉积样品,结合海拔高度与年均气温的相关分析,建立了湖相沉积碳氧同位素古海拔高度计。再对青藏高原南部、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南部和柴达木盆地不同地点出露的渐新世、中新世早中期、上新世—早更新世湖相沉积地层,分别取样进行碳氧同位素分析,计算不同时期的古年均气温和古海拔高度。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中新世早中期整体隆升至海拔约4000m高度,五道梁—东昆仑南部中新世早中期整体隆升至海拔约3500m高度,柴达木盆地中新世早中期隆升至海拔约2500m高度。这些资料对认识青藏高原隆升时代和气候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吴珍汉赵逊叶培盛吴中海胡道功周春景
关键词:湖相沉积碳氧同位素年均气温青藏高原
青藏铁路沿线83道班移动冰丘及工程治理
2007年
青藏铁路沿线发育6个典型移动冰丘,冰丘冻胀对线路工程具有严重破坏作用,导致桥墩扭裂、涵洞破裂与输油管道弯曲变形,产生显著的灾害效应。83道班移动冰丘发育于二道沟盆地南侧两组断层的交叉复合部位,属断层破碎带桥基施工诱发移动冰丘;夏季表现为上涌泉水,形成泉坑;冬季形成厚度达0.5m的冰幔和高达2.5m的冰丘,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灾害隐患。在泉水富集部位,通过修筑堤坝、泉水池和排水通道,改变了泉水的运移路线,消除了移动冰丘及灾害隐患,确保了83道班铁路大桥的工程安全,为青藏铁路沿线移动冰丘的工程防治积累了成功经验。
廖怀军吴珍汉胡道功叶培盛周春景
关键词:移动冰丘青藏铁路
青藏高原中段渐新世逆冲推覆构造被引量:10
2011年
青藏高原中段渐新世发育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在地块边界与汇聚部位形成大型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典型实例如东昆仑南部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羌塘地块北侧逆冲推覆构造系统、伦坡拉—安多—索县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冈底斯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喜马拉雅山脉主中央逆冲系。大部分逆冲断层呈现叠瓦状排列,指示自北向南逆冲推覆构造运动方向,与印度大陆北向俯冲存在动力学成因联系。高精度同位素测年资料显示,喜马拉雅山脉主中央逆冲系与羌塘地块北侧风火山逆冲推覆构造初始发育时代均早于35 Ma,东昆仑南部逆冲推覆构造运动与风火山相关岩浆侵位年龄为28.8~26.5 Ma。青藏高原腹地强烈逆冲推覆构造运动结束于早中新世五道梁群湖相沉积之前。青藏高原渐新世逆冲推覆构造运动对地壳缩短增厚与均衡隆升具有重要贡献。
吴珍汉赵立国叶培盛胡道功周春景
关键词:逆冲推覆构造地壳增厚古构造渐新世青藏高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