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179030)
- 作品数:33 被引量:249H指数:11
- 相关作者:费良军尹娟吴军虎程东娟汪顺生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膜孔灌玉米农田尿素转化和分布特性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为了研究膜孔灌玉米农田尿素转化和分布特性,在测坑中进行了膜孔灌和畦灌施尿素试验,分析测定了施尿素后不同时间的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研究表明:膜孔灌尿素转化完全后,土壤中氮素的主要形态为硝态氮,可作为膜孔灌农田氮素水平评价的指标;基施尿素下,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大,分布范围以施肥点为中心呈大致成半圆形;灌水方式对尿素转化影响很大,膜孔灌促进了尿素的转化,减少了转化过程中的氮素损失,增大了转化完全后土壤硝态氮的含量、分布范围和分布深度。以上研究可以为膜孔灌农田合理施肥和硝态氮对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 胡浩云程东娟高然刘亮费良军
- 关键词:膜孔灌玉米尿素转化
- 夏玉米控制性交替隔沟灌溉农田蒸发蒸腾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为夏玉米田间用水管理提供指导。[方法]分析垄植夏玉米控制性交替隔沟灌溉条件下不同水分处理棵间土壤蒸发与作物蒸腾的变化规律,探讨影响棵间土壤蒸发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灌水后,棵间土壤蒸发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后逐渐减小;交替隔沟灌溉灌水后约50%的地表土壤处于干燥状态,可明显减少棵间土壤蒸发,降低无效耗水,提高水分利用率;播种?出苗期,棵间土壤蒸发量占耗水量的比例最高(88%以上),抽雄?灌浆期两者比例最低;影响棵间土壤蒸发的主要因素有:辐射、气温、湿度、风速、土壤含水率等。[结论]控制性交替隔沟灌溉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
- 汪顺生高传昌孙景生费良军王松林
- 关键词:夏玉米土壤蒸发作物蒸腾
- 土壤间歇入渗水肥耦合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为研究肥液浓度对施肥条件下土壤间歇入渗特性的影响,通过不同肥液浓度土壤间歇入渗试验,分析了不同肥液浓度波涌灌溉土壤间歇入渗水肥耦合特性。结果表明:在周期入渗时间相同时,土壤间歇入渗量与间歇入渗率均随肥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间歇入渗的的第一周期表现明显,以后各周期这种差异变化随周期数的增加而变缓。同时分析了土壤间歇入渗量随肥液浓度增渗的机理,提出了不同肥液浓度土壤间歇入渗量计算模型,建立了不同肥液浓度土壤间歇入渗参数与清水连续入渗参数的关系,实现了根据清水连续入渗资料与肥液浓度确定波涌灌溉肥液间歇入渗量。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可简单而有效地确定土壤间歇入渗量。
- 吴军虎费良军赵茜朱兴华
- 关键词:肥液浓度波涌灌溉间歇入渗
- 我国水面蒸发研究与进展被引量:36
- 2009年
- 水面蒸发量不仅反映当地的蒸发能力,而且反映水体的蒸发损失。水面蒸发的分析与计算对水资源和农业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对水面蒸发的国内外现状、蒸发模型、折算系数及蒸发的计算方法的研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水面蒸发的计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就新技术的应用及水面蒸发存在问题进行了展望与总结。
- 孙夏利费良军李学军
- 关键词:水面蒸发
- 溶液浓度对土壤间歇入渗特性影响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通过不同溶液浓度土壤间歇入渗实验,研究了溶液浓度对污灌和灌施条件下波涌灌溉土壤间歇入渗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土壤间歇入渗量随溶液浓度增渗的机理,为进一步研究污灌和施肥条件下土壤间歇入渗溶质运移规律奠定了基础。
- 吴军虎费良军李怀恩赵茜
- 关键词:污灌波涌灌溉间歇入渗
- 青铜峡银北灌区地下水位变化规律分析与模拟被引量:3
- 2007年
- 分析了银北灌区地下水位较高的成因,研究了灌区地下水位年际和年内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灌区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用变速率的VLBP神经网络实现了对灌区的地下水位变化的模拟。结果表明灌区地下水位变化具有周期性、季节性的特点,并且可以被VLBP神经网络模型准确地模拟。
- 赵新宇费良军刘从柱
- 关键词:地下水位主成分分析
- 混凝土渠道防渗效益模型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依据经济学原理,对混凝土渠道在经济静态和动态条件下,防渗性能随运行时间呈等差衰减、等比衰减及不随运行时间衰减时的防渗效益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三种状态下防渗、维修或改建的判定原则及经济模型。结合算例,对渠道防渗效益进行了经济分析。通过渠道测验后的必要性判定,避免渠道防渗的盲目性。
- 李学军费良军
- 关键词:渠道防渗经济模型
- 膜孔单点源肥液入渗运移特性研究被引量:13
- 2006年
- 通过单膜孔点源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膜孔肥液入渗的分布特性与运移规律。研究表明,膜孔肥液入渗湿润体土壤含水率比清水的大;分析了肥液入渗累积入渗量比清水入渗增加的机理;供水入渗过程中,浓度锋运移距离和浓度最大值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再分布过程中,浓度锋运移距离继续增大,而浓度最大值逐渐减小;膜孔肥液入渗土壤浓度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在不同时间均近似于“S”型曲线。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进行膜孔灌溉技术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 董玉云费良军穆红文
- 关键词:膜孔灌肥液入渗
- 应用LM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灌区退水问题被引量:13
- 2006年
- 在一些引黄灌区中,灌溉引水的相当大部分要转化为退水回归黄河,灌区退水研究对这部分水量的重新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确定了灌区退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应用LM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对灌区退水的量化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实例研究表明,模型能够较准确的对灌区退水量进行模拟和预测,对灌区退水问题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赵新宇费良军程东娟
- 关键词:神经网络
- LM算法的神经网络在灌区地下水位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在气候干旱的宁蒙引黄灌区,控制地下水位是防治土壤盐碱化、保证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影响灌区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基于LM算法的灌区神经网络地下水位预测模型,并以宁夏河东灌区为实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灌区地下水系统的变化特征,对地下水位做出较准确的预测。
- 赵新宇费良军
- 关键词:地下水位神经网络引黄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