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FX032)

作品数:9 被引量:156H指数:7
相关作者:金自宁刘力豪刘星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行政
  • 3篇司法
  • 3篇环境影响
  • 3篇环境影响评价
  • 3篇环评
  • 3篇规制
  • 3篇风险规制
  • 2篇行政法
  • 2篇政法
  • 2篇审查
  • 2篇司法审查
  • 2篇公众
  • 2篇公众参与
  • 1篇行政裁量
  • 1篇行政法治
  • 1篇行政执行
  • 1篇直面
  • 1篇实证
  • 1篇实证考察
  • 1篇授权

机构

  • 9篇北京大学

作者

  • 8篇金自宁
  • 1篇刘力豪
  • 1篇刘星辰

传媒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当代法学
  • 1篇中外法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中州学刊
  • 1篇法学家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宏观质量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司法审查机制完善被引量:7
2017年
当前,司法机关对环评公众参与案件的审查存在诸多问题。多数法院将建设项目征收或拆迁地块范围内的公民排除在诉讼主体之外,否定该类主体在环评程序中的参与资格;很多法院将"告知"与"公示"等同,不利于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一些法院将环评听证程序是否进行交给行政机关裁量,所发挥的监督作用有限。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从立法完善和司法调整两个维度进行努力,切实提高司法审查对环评公众参与的保障作用。
金自宁刘力豪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裁判文书司法审查
环境影响评价分类中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司法适用——基于56个环境影响评价案例的实证考察被引量:3
2016年
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司法适用在理论上通常是通过法律解释的方法完成,但在环境影响评价分类审查的司法实践中,法院发展出其他多元方式以完成对不确定法律概念的适用。审查事项的专业性使法院在适用相关不确定法律概念时需依托于行政机关的经验。因此,完善立法中的行政标准和创新司法中的审查模式对于解决环境影响评价分类中不确定法律概念的适用难题具有重大意义。
刘星辰
关键词:不确定法律概念司法适用
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环评制度之比较:立法框架、行政执行和司法实践被引量:3
2017年
环评被公认为环境风险规制的有效工具之一。对比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两地环评立法框架,可发现台湾地区有多项内容规范较为细密,但整体而言两地异中有同;环评审批实证数据显示两地环评文件审批通过率均居高不下,同样面临实质性公众参与不足等挑战;环评诉讼案例的对比则揭示了大陆较早地解决了台湾地区长期争论不休的环评审批可诉性和当地居民之原告资格问题,但针对涉及高度专业性判断之环评如何进行司法审查,台湾法官表现得远较大陆法官积极和能动,同时在台湾热烈讨论中的环评否决制存废问题在大陆并未引起相应关注。整体而言,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彼此参照互相借鉴有利于促进环评制度功能的发挥,并使环评更具实效。
金自宁
关键词:环评环评审批
我国环评否决制之法理思考被引量:15
2019年
我国环评法明确规定了建设项目环评否决制,近年来却出现一些质疑,亟需澄清。对我国环评否决相关立法规范要求的解释分析,显示其并未割裂环保与其他考虑因素,反而是特定社会条件下确保"综合决策"所必需;体现生态阈限要求的环评否决具有保障环保"红线"落实的功能,赋予环评否决效力也比可能的替代方案更有利于保障环评真正融入开发决策,因而我国当前不宜削弱环评否决制。为此,应当进一步明确环评否决的适用情形,并有必要坚持环评前置、对环评的行政监督等相关机制。
金自宁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环评
跨越专业门槛的风险交流与公众参与透视深圳西部通道环评事件被引量:31
2014年
现代社会中公众参与风险规制面临现实障碍,即外行公众因为欠缺相应的专业知识而无法实质性地参与风险交流。深圳西部通道环评事件这一中国本土案例,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当前主流方案的新可能性。本文通过总结该事件的争议焦点、分析既定规范给定的行动空间和行动者的创造性实践,揭示了该事件得以成功解决的经验在于居民跨越了专业门槛,与政府进行了有效的风险交流。在此基础上,结合风险交流相关理论论证有效风险交流所需要的,其实并不是使外行公众理解专业知识,而在于建立和维持对专家的系统信任,进而提出此个案成功经验从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需要从制度上保障大众参与机会和专家的可信度。
金自宁
关键词:公众参与
风险行政法研究的前提问题被引量:43
2014年
随着风险规制上升为国家任务,风险行政法研究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但仍有重要的前提问题需要澄清。风险的概念既有现实维度也有认知维度,作为风险制规对象的风险只能是客观实在与主观建构的结合。风险行政法研究所面临的真正难题是与风险相关的不确定性触及了人类知识的限度,即无知的问题。风险行政法的疆域随着以公共行政方式应对风险的范围而变动,而公共行政并非应对风险的唯一方式,也并非有所有情况下均为最佳方式,因此有必要明确,通过公共行政/行政法方式应对风险的正当根据在于保障公共安全。
金自宁
关键词:风险规制行政法
直面我国网络约租车的合法性问题被引量:25
2015年
我国网络约租车市场发展迅猛,对其合法性的争议也随之兴起。但当前相关讨论存在着忽视实践多样性和误读国外经验等问题,有必要予以澄清。论文总结了我国网络约租车实践的多种模式,并对照美国法相关经验,以我国现行法为依据探讨了各模式的不同发展空间,进而从风险规制角度探讨了建构我国网络约租车制度所应防范的交通安全、信息安全、社会稳定等不同风险,主张基于辅助性原则和比例原则选择具体规制方式。
金自宁
关键词:风险规制比例原则
风险决定的理性探求——PX事件的启示被引量:33
2014年
在风险决定过程中,将专家能提供的科学理性与外行民众所拥有的社会理性结合起来,已经成为行政法的规范要求。但是,依据现有的风险规制理论,此二者存在内在紧张关系。而我国自2007年以来发生的系列PX事件也显示,兼顾二者存在着现实的困难。可能的解决之道在于,突破对于决策理性的传统理解,引入情境理性概念,从制度上保障风险决定做出者认真对待当事人与社会场景紧密相关的认知和感受,使各种具有情境合理性的观点和主张均有机会得到表达并获得适当考虑,从而实现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的结合。
金自宁
关键词:PX事件行政法治
风险规制时代的授权与裁量--“美国货运协会案”的启示被引量:7
2014年
风险社会中,风险规制成为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行政裁量权由此进一步扩张。对美国货运协会案的思考可揭示,美国公法上通过司法审查规范行政裁量权的两种传统进路,即"审查授权的可理解性"与"审查裁量的合理性",在功能上可以相互替代,同时也并未排除他种可能;而这些可替代方案的有效性,从根本上取决于对复杂的当代风险规制活动是否具有符合实际的理解。
金自宁
关键词:风险规制司法审查行政裁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