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1010003063)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 相关作者:漆松涛潘军刘忆陈铭汪潮湖更多>>
-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人颅咽管瘤原代细胞培养方法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索一种改良人颅咽管瘤细胞培养方法。方法根据文献报道和自己的经验,改良既往文献报道的颅咽管瘤细胞培养方法,对两种病理类型的人颅咽管瘤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同时对其进行纯化与传代。通过观察细胞镜下形态、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细胞增殖实验对原代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改良后的培养方法培养出的颅咽管瘤细胞从组织块中爬出,排列紧密,透亮且折光性强。细胞免疫组化显示,两种病理类型的细胞均为颅咽管瘤细胞。增殖实验显示,细胞在体外仍具有较好的增殖和分裂的能力。结论本研究改良了人颅咽管瘤原代细胞的培养方法,具有简单、经济、成功率高等特点,为颅咽管瘤基础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 陈铭刘忆潘军石瑾万仁宽汪潮湖宋烨漆松涛
- 关键词:颅咽管瘤细胞培养
- 颈静脉孔区脑膜瘤手术治疗8例回顾性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8例颈静脉孔区脑膜瘤(42~64岁)患者临床资料,男3例,女5例;肿瘤位于左侧6例,右侧2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6例,远外侧入路2例;同一患者术前后均行KPS。结果按Simpson分级Ⅰ级全切5例,Ⅱ级全切2例,次全切1例,术后证实为脑膜瘤;术后症状改善7例,无明显变化1例;术后患者3例吞咽困难,3例面部麻木,1例脑脊液漏,1例伸舌偏左;随访期(7~38个月)内,无手术死亡,7例无复发,1例复发但经放疗后已控制;同一患者术后KPS(82.5±14.9)和术前(63.8±13.0)差异显著(P<0.01)。结论熟悉掌握中老年人颈静脉孔区解剖结构及特点,结合脑膜瘤性质和生长方向,选择适宜手术入路,较好地暴露肿瘤,保护周围重要血管和神经,可达到良好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王金伟漆松涛
- 关键词:颈静脉孔脑膜瘤
- 颅咽管瘤和Rathke囊肿围手术期水钠紊乱的发生特点及其处理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CP)和Rathke囊肿(Rathke cleft cyst,RCC)围手术期水钠紊乱的发生发展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科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8年间178例CP和38例RCC术后水钠紊乱的资料,探讨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DI)和低钠血症发生及进展的规律。结果DI及低钠血症是CP和RCC术后常见并发症,其总体发生率分别为95.4%、44.40%。CP和RCC患者中,DI开始发生时间均集中在术后第1d(61.80%vs.52.60%,P=0.606);DI最严重时,两组所在时间点的中位数分别为第5.5天、第3天。低钠血症开始发生时间均集中在术后第2、3天或第7、8天(63.70%vs.75.00%,P>0.05),低钠血症最严重时,两组所在时间点的中位数均为术后第8天;两者均以尿崩伴低钠血症多见(43.51%);相比RCC组,CP组术后DI及低钠血症严重,血钠波动大,容易发展成长期DI(52.8%vs.10.5%,P=0.004),并且术后持续DI并伴高钠发生远期尿崩可能性大(78.90%vs.48.00%,P=0.037)。结论 DI及低钠血症是CP和RCC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并以CP更严重,提示术后10d内需加强监测并纠正水钠紊乱,可能会降低远期DI的发生。
- 曹永福漆松涛刘忆潘军
- 关键词:颅咽管瘤RATHKE囊肿尿崩症低钠血症
- 人颅咽管瘤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初步建立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初步建立人颅咽管瘤(CP)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将新鲜颅咽管瘤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然后将纯化的第3代颅咽管瘤细胞接种于到BALB/c裸小鼠背部皮下。观察接种成瘤后瘤组织生长情况和特点,明确肿瘤性质。结果 CP细胞可以在裸鼠皮下存活,接种后8d可见有移植瘤形成,成瘤率为33.3%,病理切片显示肿瘤样鳞状上皮细胞团增生。结论利用颅咽管瘤细胞初步建立了人颅咽管瘤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颅咽管瘤的生长特性奠定了基础。
- 周杰漆松涛潘军颜小荣张超
- 关键词:颅咽管瘤裸鼠移植瘤模型
- 三脑室底型颅咽管瘤骨膜蛋白表达及其与下丘脑功能的关系
- 2014年
- 目的探讨骨膜蛋白(Periostin,POSTN)在三脑室底内型颅咽管瘤中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成釉细胞型且外科分型为三脑室底内型的颅咽管瘤患者资料,对其病理切片进行POSTN免疫组化染色,分析染色程度和肿瘤与三脑室底粘连程度、术后下丘脑功能和复发情况的关系。结果POSTN表达于颅咽管瘤间质成分,表达程度和术后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Z=-0.236,P=0.813),但和肿瘤与三脑室底粘连程度(r=0.685,P<0.001)、术后下丘脑评分(r=0.569,P<0.001)及术后随访期BMI(r=0.594,P<0.001)有相关性。结论 POSTN反映三脑室底内型颅咽管瘤和下丘脑粘连程度,其高表达预测着更差的下丘脑功能状态。
- 陈铭刘忆曹永福潘军石瑾汪潮湖万仁宽冯展鹏殷春梅漆松涛
- 关键词:颅咽管瘤下丘脑预后
- 鞍膈下型颅咽管瘤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总结鞍膈下型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鞍膈下型颅咽管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8例在我院进行手术的鞍膈下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未成年45例,其中40例(88.9%)伴有术前视力下降;术前内分泌检查21例(46.7%)为全垂体功能低下,24例(53.3%)为部分垂体功能低下;术前MRI示肿瘤大小(4.53±1.71)cm,38例(84.4%)累及鞍内鞍上。成人13例,其中8例(61.5%)伴有视力下降;仅1例(15.4%)为全垂体功能低下,7例为部分垂体功能低下,5例垂体功能未见明显异常;肿瘤大小(2.92±1.18)cm,10例(76.9%)累及鞍内鞍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患者的年龄(OR=0.090,P=0.037)、肿瘤大小(OR=8.350,P=0.001)、术前视力下降(OR=0.086,P=0.008)、术前内分泌(OR=0.198,P=0.024)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论鞍膈下型颅咽管瘤在未成年患者中多见,其临床特点及预后与成人患者存在显著不同;年龄小、肿瘤大、术前存在视力下降和垂体功能低下的患者预后较差。
- 万仁宽潘军汪潮湖邱明兴刘忆陈铭漆松涛
- 关键词: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