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种子创新基金(2010-03-02)
-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4
- 相关作者:申晓慧姜成冯鹏赵桂范郭泰更多>>
- 相关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种子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施肥措施下合农63号大豆主要叶部性状及品质与产量的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大豆叶部性状及品质与产量的关系,以合农63号大豆为试验材料,试验设置了3个不同施肥处理,分别测定了开花后5个不同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及各时期蛋白质、脂肪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合农63号大豆在R1-R7期的主要叶部性状均与产量呈正相关。各个施肥处理的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R1、R5期叶面积指数和全生育期的平均叶面积指数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R6与R7期达到极显著正相关;R5、R6期与全生育时期平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呈负相关关系,生育后期达到显著负相关,脂肪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
- 申晓慧
- 关键词:大豆叶面积指数叶绿素
- 不同水肥措施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9
- 2014年
- 为了阐明不同水肥管理措施与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关系,在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进行了不同氮素营养水平与不同氮素营养水平+灌水处理的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灌水与氮肥共同作用比氮肥对大豆产量增产13.2%,通过统计分析得出,N2与灌水处理为最佳水肥处理措施。此外,灌水与氮肥协同处理,大豆的株高和茎粗均有明显增加,有利于获得更多生物产量,为秸秆还田提供更多的C、N营养成分。
- 申晓慧姜成冯鹏张华李增杰郑海燕王强王洪刚
- 关键词:大豆农艺性状
- 春大豆EMS诱变M_1、M_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被引量:4
- 2011年
- 利用0.5%甲基磺酸乙酯(EMS)溶液处理7个春大豆品种种子,并对M1和M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1代主要是化学物质扰乱了植株生理而产生生理损伤发生了形态变异。M2代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较大。M2代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以株高、主茎节数较高,而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荚数中等,百粒重的遗传力偏低。EMS在提早熟期方面对早熟品种的影响要大于中晚熟品种,在延迟熟期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原品种中节数和株高分别与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在M2中,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 吴秀红
- 关键词:春大豆农艺性状
- 密度和播期对合农63大豆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 2012年
- 为扩大大豆品种合农63的种植面积,对其进行播种密度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合农63播种密度以30万株.hm-2的表现最好,产量性状、产量均好于其它处理;5月8日播种的产量性状及产量最好,5月21日播种产量最低。说明该品种在中等肥力下播种密度为30万株.hm-2时,产量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下降,在适宜生长期内应适时播种,才能获得较高产量。
- 申晓慧
- 关键词:大豆播期
- 栽培因子对合农63大豆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栽培密度、施肥量、播种日期与合农63大豆产量之间的效应模型,经检验二次回归模型拟合较好。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3763.36788-217.91412X12-211.01982X22-275.72009X32。结果表明:密度、肥料、播期3个因子对产量的增产作用依次为播期>密度>施肥量,对2因子交互效应的分析得出:密度、肥料、播期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交互效应。模型经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到合农63获得3 282.2 kg.hm-2以上产量的栽培因子组合方案为栽培密度25.64~34.36株.m-2,施肥量231.4~243.6 kg.hm-2,播种日期为5月5日~5月10日。
- 申晓慧姜成刘婧琦赵桂范冯鹏郭泰王谦玉
- 关键词:大豆施肥量播期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 播期和肥料对大豆新品种合农63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以大豆新品种合农63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期和不同施肥量处理对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肥量处理下,早播和晚播对大豆的生长都不及正常播期,早播由于地温低,前期营养生长受抑制,晚播生育日数比正常播期缩短,二者均影响干物质的积累;在不同施肥量处理下,早播和晚播与正常播期的株高差距不大,平均来看,早播略高于晚播和正常播期,但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均低于正常播期;在佳木斯地区5月8日前后播种最为适宜,平均产量比早播高14.3%,比晚播高16.7%。
- 申晓慧姜成刘婧琦赵桂范冯鹏郭泰张敬涛
- 关键词:大豆播期肥料产量构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