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4108)
- 作品数:27 被引量:429H指数:12
- 相关作者:许江李树春陶云奇唐晓军杨红伟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矿业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岩石在循环荷载作用过程中的应变振幅演化规律
- 为探讨岩石在循环荷载作用过程中的硬化和软化特点,建立了应变振幅曲线。在整个循环荷载破坏全过程中,应变振幅有规律地变化,而且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根据本文建立的应变振幅曲线,可以研究循环荷载过程中循环硬化和软化特点,还可以分...
- 李树春许江吴鑫
- 关键词:岩石循环荷载
- 文献传递
- 岩石失稳破坏过程中的自组织特征
- 采用CT机专用加载试验设备进行了多级(两级)循环荷载下岩石损伤实时CT细观实验,实验观察到了岩样损伤演化方式的转变过程,得到了岩石损伤破坏过程中CT数的演化过程,证明了岩石在损伤破坏过程中具有自组织特征。
- 李树春许江吴鑫
- 关键词:岩石循环荷载
- 文献传递
- 基于Drucker-Prager准则的岩石损伤本构模型被引量:26
- 2007年
- 为解决用对数变换再线性拟合的方法求岩石损伤本构方程参数计算过程复杂、不利于计算机编程的问题,引入岩石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参量,并考虑岩石应力-应变曲线的极值条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解析式,从而建立了新的岩石损伤本构模型.通过与砂岩试件三轴压缩试验结果比较,证明所建立的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通过对参数m和F0的讨论,认为m和F0分别代表了岩石的脆性和强度,而弹性模量是参数m和F0的共同反映.
- 许江李树春刘延保李克钢
- 关键词:岩石本构模型
- 瓦斯涌出量灰色预测法被引量:9
- 2007年
- 通过对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原始数据取自然对数为基础,建立改进的GM(1,l)模型。然后将其与马尔柯夫模型相结合,建立了改进的灰色马尔柯夫模型。利用现场实测数据比较改进的GM(1,l)、灰色马尔柯夫和改进的灰色马尔柯夫模型各自的拟合精度,结果表明,改进的灰色马尔柯夫模型是3个模型中预测精度最好的模型,结果正确可靠,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
- 陶云奇许江李树春
- 关键词:瓦斯涌出量
- 不同饱和度时砂岩材料循环载荷特性曲线实验
- 2007年
- 通过对在自然、烘干、半饱和及饱和4种状态下的砂岩材料进行循环加、卸载试验,对比试验原始图形和拟合参数曲线得出砂岩为非弹性材料;随着饱和度的增加,材料的变形增大、屈服强度和抗压强度降低;受饱和度的影响,表征砂岩变形特性的各拟合参数各异。
- 张立强许江蒋长宝姜永东
- 关键词:饱和度
- 基于初始损伤系数修正的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被引量:20
- 2007年
- 损伤力学是解决岩石类材料变形和破裂的重要手段之一,统计损伤理论是目前岩石损伤研究的热点。针对以往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的不足,引入初始损伤系数q,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岩石的非均匀性、非线性特征,同时,通过引入岩石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特征参量,并考虑岩石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的几何条件,解决了传统方法求解本构方程中参数的难点,提高了精度。基于取自某工程的砂岩所进行的三轴压缩试验实测结果,对所建立的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估算了q值。
- 李树春许江李克钢
- 关键词:岩石本构模型
- 岩石失稳破坏过程中的自组织特征
- 采用CT机专用加载试验设备进行了多级(两级)循环荷载下岩石损伤实时CT细观实验,实验观察到了岩样损伤演化方式的转变过程,得到了岩石损伤破坏过程中CT数的演化过程,证明了岩石在损伤破坏过程中具有自组织特征。
- 李树春许江吴鑫
- 关键词:岩石循环荷载
- 文献传递
- 基于不等时距GM(1,1)模型预测边坡失稳变形被引量:17
- 2006年
- 对边坡的失稳变形进行预测可以有效预防灾害的发生。传统灰色GM(1,1)模型多适用于等间距序列监测数据的模拟预测,而实际情况却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所获得的监测数据出现不等时距现象。为此,在分析传统等时距GM(1,1)建模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不等时距GM(1,1)模型,并对灰参数的求解方法进行了讨论。依据渝黔高速公路某边坡B3测点的监测数据,建立了该边坡变形灰色预测模型,并且将改进灰参数求解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不等时距GM(1,1)模型预测精度较高,预测结果与实际吻合较好。
- 李克钢许江黄国耀
- 关键词:边坡不等时距GM(1,1)
- 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的煤岩力学模型被引量:1
- 2009年
- 为解决岩质地基、边坡与地下岩体工程扰动与失稳、煤岩扰动与突出等实际问题,需要对岩体工程受扰动后的响应规律与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理论,通过定义煤岩类准脆性岩石材料的相对完整状态、完全调整状态,从理论上给出了扰动函数公式,建立了煤岩类准脆性岩石扰动本构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参数解析式。通过煤岩和砂岩三轴压缩试验,所建本构模型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证明所建本构模型可以确定煤岩等准脆性岩石在扰动状态结构微调整过程中,任一状态下的扰动函数和应力-应变情况,为研究煤岩类准脆性工程材料受扰动后的力学特性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 宋扬李树春陶云奇
- 关键词:煤岩扰动状态概念本构模型
- 不同水饱和度下岩石滞回曲线演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 2007年
- 通过周期性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烘干、自然干燥、饱水等3种不同水饱和度时细粒砂岩变形特性及其滞回曲线演化规律的实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随着岩石含水量的不断增加,岩石的强度、变形及其弹性模量将随之减小,每次循环形成的滞回曲线的变化有越加明显的演化趋势,但是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各个应变相对残余变量均逐渐趋于稳定。同时发现,岩石变形的弹性后效现象受含水量的影响甚微。
- 王鸿许江李树春胡玉红
- 关键词:滞回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