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895-1927)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许效正更多>>
相关机构:安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佛教
  • 2篇民国
  • 2篇民国初年
  • 2篇国初
  • 1篇帝制
  • 1篇兴学
  • 1篇战时
  • 1篇战争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转型
  • 1篇社团
  • 1篇社团活动
  • 1篇清末
  • 1篇清末民初
  • 1篇中日佛教
  • 1篇辛亥革命
  • 1篇庙产兴学
  • 1篇民初
  • 1篇民主
  • 1篇民主共和

机构

  • 4篇安阳师范学院

作者

  • 4篇许效正

传媒

  • 1篇法音
  • 1篇史学月刊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试析民国初年(1912-1915)的佛教保护政策被引量:2
2013年
1912年3月至1915年12月的北京政府,是中国封建帝制结束后的第一个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政权。虽然它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但保护佛教的力度却很大。在不到4年的时间内,北京政府就颁布了数十个保护佛教的命令、法规和批示,最终形成了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法律——《管理寺院条例》。那么,北京政府为什么要保护佛教呢?
许效正
关键词:佛教民国初年民主共和封建帝制
论清末民初(1895—1916)陕西的庙产兴学运动被引量:3
2013年
清末民初时期,陕西庙产兴学运动的持续发展,是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在清末,各地征用的重点是祀典以外的民间神庙;西安光复后,各地征用的范围扩大到了所有庙宇,对佛教寺院的冲击尤为严重。为了应对这场灾难,陕西佛教人士组织了现代性社团,采用多种合法手段维护自身利益,收到了明显效果。
许效正
关键词:清末民初社团活动
抗战时期中日两国佛教界关系述评
2015年
中日两国佛教界的友好往来源远流长,近代以来,受"同文同种同教"宣传的影响,中国佛教信众对日本佛教有普遍的好感。抗战爆发后,中国佛教徒对日本佛教纵容侵略、践踏佛教宗旨的行为非常不满,并与之展开了坚决斗争,两国佛教界的关系也因此降到了冰点。中国佛教信众对日本佛教徒的批判和斗争,既是中国佛教信众国民意识迅速觉醒的必然结果,也是佛教"慈悲救世"理念的体现和升华,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佛教信徒的抗战积极性。
许效正
关键词:抗日战争中日佛教
民国初年上海庙产纠纷透视被引量:6
2013年
1912-1915年间,上海发生了一系列庙产纠纷案。这些庙产纠纷中,虽然有群体性暴力事件,但司法诉讼案件占据绝对多数。从争讼的主体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普通乡民与社团的争讼,二是僧人与官厅的争讼,三是僧人与社团的争讼。这些庙产纠纷既是经济利益的激烈争夺,又是新旧观念的严重对抗,是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庙产兴学运动的持续发展是其经济原因,禁止迷信运动的迅速蔓延是其文化原因,庙产管理政策的不断变化是其政治原因,宗教社团的空前活跃是其社会原因。
许效正
关键词:辛亥革命社会转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