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2012-246)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杨志伟武菲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佳木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药物
  • 1篇药物设计
  • 1篇神经氨酸酶
  • 1篇酸酶
  • 1篇羟基
  • 1篇流感
  • 1篇黄酮
  • 1篇甲氧基
  • 1篇甲氧基黄酮
  • 1篇合理药物设计
  • 1篇分子对接

机构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

作者

  • 1篇武菲
  • 1篇杨志伟

传媒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神经氨酸酶与三羟基甲氧基黄酮衍生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被引量:2
2013年
以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MF)为先导物,以现有的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类药物的结构特征为参考,设计了一系列的三羟基甲氧基黄酮衍生物,并运用分子对接与分子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筛选及作用机制分析.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功能团(羧基及胍基/氮-乙酰氨基)的引入并未影响衍生物在酶活性腔中的结合位置,衍生物的结构与相互作用能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将羧基和胍基作为替代基团引入到MF的C7及C5位上所得的新化合物(9)在所合成的衍生物中具有最好的结合能力(-1172.52 kJ/mol),远远优于现有先导药物4-(氮-乙酰氨基)-5-胍基-3-(3-戊氧基)安息香酸(BA)和MF与NA的结合能力(-672.12和-347.44 kJ/mol).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在神经氨酸酶活性腔中,化合物9的羧基和胍基的空间取向与现有药物中这两个基团的空间取向一致,且化合物9与先导药物MF一样,能与活性腔内保守残基Asp151和Glu227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因此可认为化合物9是一种具有应用潜质的新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本研究结果为实验研究和设计抗流感药物提供了可行性思路.
武菲杨志伟袁晓辉
关键词:流感神经氨酸酶分子对接合理药物设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