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698)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4
相关作者:陶惠人罗卓荆李涛杨卫周黄景辉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脊髓
  • 5篇脊柱
  • 5篇脊柱侧
  • 5篇脊柱侧凸
  • 5篇侧凸
  • 4篇纵裂
  • 4篇先天
  • 4篇先天性
  • 4篇先天性脊柱侧...
  • 4篇脊髓纵裂
  • 3篇截骨
  • 3篇截骨术
  • 2篇神经管
  • 2篇神经管缺损
  • 2篇缺损
  • 2篇脊髓拴系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一期手术
  • 1篇一期手术治疗

机构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陶惠人
  • 5篇李涛
  • 5篇罗卓荆
  • 4篇杨卫周
  • 3篇沈超
  • 3篇陈博
  • 3篇马文瑞
  • 3篇黄景辉
  • 2篇李锋
  • 2篇刘明
  • 1篇吴宁
  • 1篇朱庆生
  • 1篇袁志
  • 1篇惠华
  • 1篇蒋晓帆
  • 1篇曹晓瑞
  • 1篇马骏
  • 1篇张涛
  • 1篇段春光
  • 1篇陈向波

传媒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期手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畸形的先天性脊柱侧凸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一期手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一期手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38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15±6)岁.38例患者中,合并Ⅰ型脊髓纵裂12例、Ⅱ型脊髓纵裂26例.对合并Ⅰ型脊髓纵裂患者,矫形前先切除骨性纵隔;对合并Ⅱ型脊髓纵裂患者直接行脊柱畸形矫形,脊髓纵裂不予处理.以门诊形式随访,入选患者随访至少两年.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影像学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而对Ⅰ型与Ⅱ型脊髓纵裂组间的影像学资料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结果 随访时间26~68个月,平均(4l±13)个月.手术时间105~ 780 min,平均(491±152) min;术中失血量1 000~8 000 ml,平均(1 932±1 516) ml.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70±26)°矫正到术后平均(32±16)°;末次随访时平均(33±17)°;术后及末次随访平均矫正率分别是(57±18)%和(54±20)%.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43 ±31)°矫正到术后平均(26±l6)°;末次随访时平均(27±15)°.本组病例总体并发症为2例(5.3%):术后即刻暂时性神经损害症状加重1例(2.6%),30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末次随访症状无进一步改善;脑脊液漏1例(2.6%).无瘫痪及永久性神经损害并发症.结论 一期手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的先天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没有增加术后及随访期内神经并发症.
沈超陶惠人惠华蒋晓帆陈博黄景辉杨卫周李涛罗卓荆
关键词:脊柱侧凸神经管缺损外科手术
高浓度葡萄糖通过p38MAPK-TXNIP/TRX-ROS通路抑制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高浓度葡萄糖抑制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机理。方法:建立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诱导体系,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5.5mM和22mM)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p38 MAPK抑制剂Fr167653(0.1μM、1.0μM和10μM)进行药物干预,观察MC3T3-E1细胞在22mM葡萄糖浓度下成骨分化的变化情况。通过钙含量检测、Real time PCR检测相关分化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C3T3-E1细胞分化过程中p38 MAPK磷酸化状态、TXNIP表达水平的变化;使用胰岛素二硫键还原法检测细胞内TRX活性水平;使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自由氧生成水平。结果:体外诱导条件下,高浓度(22mM)葡萄糖通过升高p38 MAPK磷酸化水平,上调TXNIP表达水平,同时降低TRX活性,使细胞内自由氧生成增加,抑制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Fr167653通过抑制p38 MAPK磷酸化,下调TXNIP表达同时升高TRX活性,抑制细胞内自由氧生成,解除高浓度葡萄糖对细胞成骨分化的抑制作用。结论:高浓度葡萄糖通过p38 MAPK-TXNIP/TRX-ROS信号通路抑制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
吴宁卢晓昭曹晓瑞于立峰陶惠人朱庆生
关键词: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P38成骨细胞分化
合并脊髓纵裂的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一期后路脊椎截骨术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脊椎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的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0年11月行一期后路脊椎截骨术治疗的合并脊髓纵裂的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12--28岁,平均(15.6±3.3)岁。合并I型脊髓纵裂11例、Ⅱ型脊髓纵裂13例。术前冠状面Cobb角80°-135°,平均93.4°±13.9°;柔韧性4.9%-28.3%,平均13.9%±7.1%。对合并I型脊髓纵裂患者,截骨矫形前先切除骨性纵隔;对合并Ⅱ型脊髓纵裂患者直接行截骨矫形术,脊髓纵裂不予处理。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4--68个月,平均(44.5±17.4)个月。手术时间395-895min,平均(554.7±118.4)min;术中失血量1000--9600ml,平均(3741.7±2260.0)ml;术中输血量800-8850ml,平均(3711.3±2059.4)ml。术后矫正率47.2%~96.7%,平均65.9%±11.3%;末次随访矫正率40.7%~94.5%,平均62.7%±12.0%;矫正率丢失0.3%--8.9%,平均3.0%±2.4%。6例(25.0%,6/24)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即刻暂时f生神经损害加重3例(12.5%,3/24)、脑脊液漏2例(8.3%,2/24)、胸膜破裂1例(4.2%,1/24),无永久性神经损害并发症。3例术后即刻出现神经并发症患者于出院后1周、3个月、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或较术前改善。结论一期后路脊椎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的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一期手术并未增加神经并发症的风险。但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大。
陈博陶惠人袁志黄景辉李涛杨卫周马文瑞沈超李锋罗卓荆
关键词:脊柱侧凸多发性截骨术
脊柱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伴脊髓拴系综合征的先天性脊柱侧凸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脊柱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伴脊髓拴系综合征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采用脊柱截骨手术治疗的23例合并脊髓纵裂伴脊髓拴系综合征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男6例,女17例;手术时年龄16.9±3.4岁(10~23岁)。腰骶部疼痛8例,其中5例仅表现为腰骶部疼痛,神经功能损害18例。术前冠状位Cobb角95.4°±25.2°(65°~156°)。Ⅰ型脊髓纵裂9例,Ⅱ型脊髓纵裂14例。脊髓圆锥位置均在L3水平以下。对合并Ⅰ型脊髓纵裂伴脊髓拴系的患者,采用骨性纵隔切除、一期脊柱截骨矫形;合并Ⅱ型脊髓纵裂伴脊髓拴系的患者单纯行一期脊柱截骨矫形(未处理纤维纵隔)。其中行全脊椎截骨13例,经椎弓根截骨10例。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测量患者侧凸Cobb角,并按脊柱裂神经功能评分(SBNS)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571.1±136.5min(310~835min);术中失血量4888.3±2482.3ml(500~9600ml)。随访38.9±18.3个月(24~79个月)。术后冠状面Cobb角33.7°±15.9°(3°~73°),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矫正率平均为(62.3±14.1)%;末次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37.4°±17.2°(5°~82°),矫正率平均为(58.1±14.7)%,较术后平均丢失4.2°±2.3°,与术后比较无明显矫形丢失(P〉0.05),但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18例患者神经损害症状获得不同程度改善,其中13例术前SBNS神经功能分级为Ⅱ级者术后恢复至Ⅰ级;2例Ⅲ级恢复至Ⅱ级;另外3例神经损害评分提高,SBNS分级维持不变,脊柱侧凸畸形及局部疼痛明显好转。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5例,其中2例术后出现单侧下肢肌力下降,1例术后2周下肢肌力恢复至4级,另1例于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2年随访肌力基本恢复正常;术中发现胸膜破裂1例,术后脑脊液漏1�
刘明陶惠人段春光李涛张波波马骏苏薇罗卓荆
关键词:脊柱侧凸脊髓纵裂脊髓拴系综合征截骨术
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影像学特征与神经损害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合并脊髓纵裂(split cord malformation,SCM)的先天性脊柱畸形(congenital spinal deformity,CSD)的影像学特征及伴发椎管内其他畸形的情况,并探讨其与神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4年10月105例合并SCM的CSD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根据Pang分型Ⅰ型与Ⅱ型分组,采用单因素的Х^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像学特征(纵裂类型、纵裂位置、纵裂与顶椎位置关系、分隔的脊髓对称性)及椎管内其他畸形与神经损害的关系。结果105例患者中先天性脊柱畸形类型为形成障碍28例(26.7%,28/105),分节不良33例(31.4%,33/105),混合型44例(41.9%,44/105);有神经损害表现41例,无神经损害表现64例,Ⅰ型SCM位于胸段11例,胸腰段18例,腰段20例,Ⅱ型SCM位于胸段31例,胸腰段20例,腰段5例,Ⅰ型与Ⅱ型SCM位于脊柱各节段构成比的Х^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M位于顶椎上29例,顶椎处或跨越顶椎25例,顶椎下51例;SCM分隔脊髓造成78例不对称,27例对称;66例SCM合并椎管内其他畸形,脊髓低位42例,脊髓空洞症38例,脊膜膨出10例,骶管囊肿5例;Ⅰ型、Ⅱ型SCM伴发各种椎管内畸形的比例相似,SCM伴发椎管内其他畸形时神经损害发生率增加(伴发椎管内其他畸形时48.5%,不伴时23.1%)。行单因素的r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腰段SCM、脊髓不对称及脊髓低位易出现神经损害。结论合并SCM的CSD患者,Ⅰ型SCM多见于混合型脊柱侧凸,Ⅱ型多见于分节不全型;Ⅰ型好发于胸腰段以下,Ⅱ型好发于胸腰段以上;SCM伴发椎管内其他畸形时,神经损害发生率增加;腰段SCM、脊髓对称性和脊髓低位与神经损害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刘明陶惠人张涛杨卫周李涛陈向波马文瑞罗卓荆
关键词:脊柱侧凸神经管缺损脊髓空洞症脊髓疾病
脊柱缩短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拴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探讨脊柱缩短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拴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7年4月至2011年8月采用脊柱缩短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拴系的脊柱侧凸患者18例,男5例,女13例;年龄10~24岁,平均(14.5±3.3)岁.椎体形成障碍5例(28%,5/18)、分节不良6例(33%,6/18)、混合畸形7例(39%,7/18).脊髓末端均在L4椎体平面或以下.于顶椎部位进行截骨,其中10例行全脊椎截骨,8例行经椎弓根楔形截骨.截骨完成后应用平移技术安装内固定系统,不植入椎间融合器,直接缩短闭合截骨间隙及侧凸矫形.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544.5±135.1) min,失血量(2 965.8±1 750.2) ml,输血量(3 068.3±1 586.1)ml,截骨长度(28.3±5.7)mm,融合节段(12.9±2.8)个.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7~74个月,平均(47.3±16.1)个月.术前冠状位Cobb角83.9°±25.7°,末次随访时33.0°±16.7°,矫正率60.7%;术前矢状面Cobb角74.1°±19.6°,末次随访时31.0°±10.4°,矫正率58.2%.末次随访时肌力减弱患者症状改善率57%(4/7),腰骶部或下肢疼痛患者改善率100%(3/3),下肢感觉减退患者症状改善率75%(3/4),3例术前大小便障碍患者症状均消失.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神经并发症2例.结论 脊柱缩短截骨术在侧凸矫形的同时通过缩短脊柱骨性结构间接降低脊髓张力,进而改善神经功能,避免了椎管内拴系松解术可能对脊髓造成的损伤,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沈超陶惠人黄景辉李涛李锋杨卫周陈博马文瑞罗卓荆
关键词:脊柱侧凸截骨术脊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