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08174)
-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3
- 相关作者:杨晓光王浩谢军吴伟时柏营更多>>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过饱和条件下信号交叉口协调控制可靠性优化被引量:4
- 2012年
- 以避免交叉口出现死锁和减少绿灯时间浪费为目标,利用交通流波动理论,建立了一种过饱和条件下的信号交叉口协调控制的可靠性优化模型,并提供了可靠性区间的计算方法。该模型基于信号控制交叉口处不同的排队溢出形式和交通流波动状态的分类研究,以控制排队溢出形式和上下游交叉口通行能力匹配作为约束条件,以增大排队溢出缓冲时间作为优化目标。通过仿真试验表明,该策略可以减少延误24.6%,同时交叉口的死锁概率降低30%,能有效地承受过饱和交通流的冲击,提高路网的可靠性。
- 王浩吴翱翔杨晓光
- 关键词:交通工程信号协调控制相位差过饱和
- 自组织式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模型被引量:5
- 2012年
- 传统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同一子区的交叉口集中优化,获取基于共同周期的协调控制方案;这种模式下子区相对固定,方案切换困难,对于交通问题反应慢;该研究将网络优化分解到相互叠加的基本协调单元之间的互动优化,通过基本协调单元的相互耦合完成整个路网的优化;建立了交通信号控制交叉口之间的预测模型与互动模型,交叉口之间既考虑自身的效益,又考虑下游交叉口效益,实现整个路网的自组织协调,不需要强制的共同周期与相位差,反应更加迅速。通过多场景实验,该自组织模型能够降低路网的整体延误8%~12.3%,包括过饱和情况。
- 王浩时柏营杨晓光
- 关键词:交通信号控制协调控制自组织
- 用于短时交通流预测的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被引量:16
- 2011年
- 提出了用于短时交通流预测的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其建模思想是交通状态时间序列同时受自身滞后项之外的多个因素影响,并且影响分布到了多个时段.通过与ARIMA模型(自回归整数移动平均模型)的预测精度对比分析,表明PDL(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具有与ARIMA相同的预测精度,而在模型可移植性、算法复杂性和实现方面更具优势.研究结果为短时交通流预测理论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 谢军吴伟杨晓光
- 关键词:短时交通流预测PDL模型ARIMA模型
- 基于GPS的公交行程时间预测模型被引量:2
- 2012年
- 基于公交车辆的GPS定位信息,利用公交站点间行程时间的实时数据与短期历史数据相结合的方法,设计权重动态分配的公交到站时间预测模型,利用ARIMA模型动态确定前几辆车的行程时间对当前车辆的不同影响权重,来预测当前车辆的行程时间,能够有效的消除公交串行事件对预测的干扰。该预测模型通过北京市某路公交线路实时数据接入测试验证平均准确度达到88.4%,表明该预测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 王浩徐琛
- 关键词:公交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