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60357)
- 作品数:6 被引量:72H指数:3
- 相关作者:杨柯曾春晖吴光钟振国徐明光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广西藤茶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机制研究被引量:34
- 2013年
- 目的:研究广西藤茶总黄酮(TF)抗金黄色葡萄球菌(SA)作用机制,从而初步明确其作用靶位。方法:使用不同终质量浓度TF(310~38.75 mg.L-1)处理SA,另设不经药物处理的SA为对照,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155 mg.L-1TF对菌体的超微形态结构,微生物粘着碳氢化合物法测定155 mg.L-1TF对菌体表面疏水性,电导率法测定77.5,155,310 mg.L-1TF对菌体通透性及比色法测定38.75,77.5,155,310 mg.L-1TF对细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随着药物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细菌菌体超微形态有明显改变,表现为菌体表面粗糙不平,产生瘤状突起,细胞间界限模糊不清,细胞直径变大等;与不经药物处理的SA比较,TF作用SA 4,8,16 h后,能明显降低细菌细胞表面疏水性(P<0.01);明显增加细菌细胞通透性;明显抑制细菌脱氢酶的活性。结论:广西藤茶总黄酮可能通过降低细菌表面疏水性,增加细菌通透性使细菌形态发生改变,并通过抑制细菌脱氢酶活性发挥抗菌作用。
- 曾春晖杨柯徐明光陈益清吴光钟振国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超微结构疏水性通透性脱氢酶
- 自噬及其影响急性肺损伤过程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8年
- 自噬是近几年研究的很热门领域,特别在生物学和临床领域受到广泛重视。时至201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阐明了细胞自噬过程背后的基本原理:自噬是清除细胞内"垃圾"、防止细胞非正常死亡、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关键。自噬作用一旦失常,疾病就会接踵而至。该文对自噬的生理生化基础、自噬在急性肺损伤过程的作用、药物对急性肺损伤过程中自噬的影响以及一些常用的自噬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有助于了解自噬在急性肺损伤疾病中发挥作用,便于进一步研究自噬的调节,为治疗急性肺损伤提供新思路。
- 唐艺文曾春辉杨柯
-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自噬
- 广西藤茶总黄酮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合用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24
- 2013年
- 目的研究广西藤茶总黄酮(TF)单用及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克雷白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等临床常见细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及棋盘法,分别测定TF对SA、MRSA、肺炎克雷白杆菌等临床常见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TF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SA和MRSA的联合抗菌指数(FIC)及生长曲线。结果单用TF对SA、MRSA的MIC均为77.50~155.00μg.mL-1;TF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合用,除与头孢唑林、头孢吡肟的0.5<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1.0,为相加作用外,与苯唑西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头孢西丁的FICI均≤0.5,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 TF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合用对MRSA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 曾春晖杨柯徐明光吴光陈益清钟振国
- 关键词:藤茶总黄酮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基于群体效应研究双氢杨梅树皮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内抗菌作用
- 2021年
- 目的:探讨双氢杨梅树皮素(ampelopsis,APS)通过群体效应(quorum sensing,QS)对体内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的抗菌作用。方法:对标准SA NTCC8325及其QS调控基因缺失株NTCC8325ΔagrA、NTCC8325luxS进行生长曲线测定,以确定3个株菌的活力最强时期;检测高、中、低剂量APS给药后3个株菌腹腔感染小鼠腹腔液活菌数和小鼠血液白细胞数。结果:标准SANTCC8325活力最强时期为10~12 h,NTCC8325ΔagrA、NTCC8325ΔluxS活力最强时期为12~14 h;APS对3个株菌腹腔感染小鼠均有保护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呈量效关系;APS对NTCC8325ΔluxS腹腔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较APS对NTCC8325ΔagrA腹腔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强。结论:APS在体内通过直接影响agr QS系统及间接影响lux QS系统,从而产生抗SA的作用。
- 洪正善王元霞杨柯曾春晖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双氢杨梅树皮素体内抗菌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耐药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18年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现已是造成医院与社区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由于具有多重耐药性,其引发的感染越来越难以治疗,成为临床上治疗的难题。MRSA耐药性的产生可能是由于MRSA在受到外界刺激后激活了本身固有耐药基因或引入了外来的耐药基因,耐药基因激活,从而诱导耐药性产生。该文通过对MRSA相关耐药基因研究进行总结,旨在为MRSA耐药机制方面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依据,以寻找控制MRSA感染蔓延的有效途径。
- 黄郁梅洪正善杨柯曾春晖
-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性耐药基因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双氢杨梅树皮素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和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对比双氢杨梅树皮素(Ampelopsin,APS)与四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抗菌活性的差异,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推测APS的抗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连续稀释法测定APS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受试菌MSSA-4(不产膜敏感菌)、MRSA-6(不产膜耐药菌),MSSA-11(产膜敏感菌)、MRSA-12(产膜耐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运用一元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耐药性与生物被膜对受试菌MIC的影响;通过PubChem数据库获取APS化合物的结构,采用PharmMapper数据库进行靶点垂钓,筛选后的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建立PPI网络图并抓取节点信息,建立“化合物-靶点-靶点互作”网络,利用Metascape平台对关键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抗菌作用机制。结果:APS对MSSA-4、MRSA-6、MSSA-11、MRSA-12的MIC分别为125、125、62.5、62.5μg/mL;方差分析表明,细菌耐药性及生物被膜对APS的抗菌作用影响不大,且对产膜菌有更好的抗菌活性;而四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则易受到细菌耐药性和生物被膜影响,导致受试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通过网络药理学获得APS的潜在抗菌作用靶点123个,蛋白互作网络提示ALB、AKT1、MMP9、MAPK1、CASP3、IGF1、MAPK8、HRAS、BCL2L1、ESR1可能是其抗菌的核心靶点,参与的生物功能主要包括细菌反应、细菌黏附调节、蛋白质结构域特异性结合等,主要作用于局灶性黏附、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药物代谢等通路。结论:细菌耐药性及生物被膜不会影响APS的抗菌作用;APS具有多靶点、多通路影响细菌生物被膜而发挥抗菌作用的特点。
- 邓浩健曾春晖陈益清王溢吴光韦海宏张文涛杨柯
- 关键词:双氢杨梅树皮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网络药理学抗菌活性金黄色葡萄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