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714141)
-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卫东刘健伟梁劲松刘慧琴王荣更多>>
- 相关机构:山西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特早熟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通过对9个特早熟玉米杂交组合的产量及11个产量因素进行的灰色关联分析,对供试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以期找出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和表现较好的品种。结果表明,穗粒质量、穗质量、株高、穗粗4个农艺性状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综合考察发现,品系新4-3×农1是产量和综合农艺性状最佳的组合,适于夏播。
- 冯伟李卫东
- 关键词:特早熟玉米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分析
- 密度与行距对协玉3号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以玉米品种协玉3号为材料,设置等行距50 cm,等行距60 cm,宽窄行60 cm+40 cm共3个行距和6.00万,6.75万,7.50万株/hm2共3个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玉米产量、植株性状以及植株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寻求最佳种植行距与密度,为实现玉米超高产栽培创建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行距对协玉3号的产量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行距与密度对其株高、穗位高、第3节茎粗、雄花分枝、穗粒质量和百粒质量均有影响,多个作用大小不一的植株性状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决定玉米产量。协玉3号在密度为7.50万株/hm2和60 cm等行距配置模式下产量最高,可达16 646.70 kg/hm2。因此,增宽行距、缩小株距、扩大密度是实现紧凑型玉米协玉3号超高产的有效途径,对山西省中部水浇地条件下玉米高产创建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 段宏凯李卫东王锦慧王荣刘慧琴孟维来刘健伟梁劲松
- 关键词:行距种植密度植株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