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03146)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钟晖吴进曾洪武方佃刚干芸根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张量成像
  • 2篇弱视
  • 2篇视放射
  • 2篇扩散
  • 2篇扩散张量
  • 2篇扩散张量成像
  • 2篇成像
  • 1篇单眼
  • 1篇单眼弱视
  • 1篇屈光
  • 1篇屈光参差
  • 1篇屈光参差性
  • 1篇屈光参差性弱...
  • 1篇胼胝
  • 1篇胼胝体
  • 1篇成像研究

机构

  • 2篇深圳市儿童医...

作者

  • 2篇方佃刚
  • 2篇曾洪武
  • 2篇吴进
  • 2篇钟晖
  • 1篇李雯霖
  • 1篇张莉
  • 1篇张越骊
  • 1篇干芸根

传媒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屈光参差性弱视视放射及胼胝体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检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觉通路中视放射及胼胝体的发育情况,从而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集14例左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和30例正常对照儿童DTI数据,分别测定弱视组和对照组两侧视放射及胼胝体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左眼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均表现为左侧视放射的FA值高于右侧(P<0.05),ADC值低于右侧(P<0.05)。组间分析,左眼弱视组两侧视放射的FA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DC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胼胝体压部ADC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视放射及胼胝体压部的FA和ADC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其神经纤维存在一定程度的发育不良,可能是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单眼及双眼视功能低下的机制之一。
吴进曾洪武方佃刚干芸根张莉李雯霖钟晖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弱视视放射胼胝体
单眼弱视治疗前后视放射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研究单眼弱视儿童治疗前后视放射的变化及其神经机制。方法:选择18例左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经过为期9mo的弱视治疗,对治疗前后的视放射进行DTI检查,比较分析治疗前后视放射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侧视放射的FA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ADC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右侧视放射治疗前后FA值和ADC值的变化均大于左侧视放射(P<0.05)。结论:单眼弱视儿童经过有效的弱视治疗后,两侧视放射的神经纤维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吴进曾洪武方佃刚钟晖张越骊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弱视视放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