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4021)

作品数:14 被引量:101H指数:7
相关作者:肖复明余林曾伟范少辉刘广路更多>>
相关机构:国际竹藤中心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退耕
  • 6篇雷竹
  • 5篇硬头黄竹
  • 5篇退耕还林
  • 5篇黄竹
  • 4篇雷竹林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养分
  • 2篇养分归还
  • 2篇施肥
  • 2篇水土
  • 2篇水土保持
  • 2篇水土保持功能
  • 2篇梁山慈竹
  • 2篇林冠截留
  • 2篇绿竹
  • 2篇撑绿竹
  • 2篇川南
  • 2篇慈竹

机构

  • 10篇国际竹藤中心
  • 6篇江西省林业科...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四川省林业科...
  • 1篇长宁县林业局

作者

  • 6篇肖复明
  • 5篇余林
  • 4篇曾伟
  • 3篇刘广路
  • 3篇范少辉
  • 3篇熊振宇
  • 2篇蔡春菊
  • 2篇熊彩云
  • 2篇张大鹏
  • 2篇刘亚迪
  • 1篇苏文会
  • 1篇蒋俊明
  • 1篇徐海宁
  • 1篇封焕英
  • 1篇费德勒

传媒

  • 2篇林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江西科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表连年覆盖雷竹林叶片养分利用特征被引量:6
2012年
对连续覆盖雷竹林换叶期林地土壤和叶片养分利用效率、养分再吸收效率进行了研究,旨在阐明地表连年覆盖栽培对雷竹林养分利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覆盖3年雷竹林土壤N养分有效性、N素利用效率以及再吸收效率均显著性提高,雷竹林表现出较高的保存N养分的能力;土壤P元素有效性水平显著升高,而叶片P养分的利用效率显著降低,反映出叶片对土壤高P含量的适应策略,N、P养分利用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K元素的有效性水平显著降低,竹林通过提高自身的K再吸收效率来维持养分的正常循环,再吸收效率高达95.8%;不同覆盖年限雷竹林Nm/Pm均<14,连续覆盖3年雷竹林Nm/Pm比值极显著下降,经推断是此时雷竹林对土壤有效P高吸收的结果。成熟叶片的Nm/Pm与N、P的再吸收效率均无显著相关性,Nm/Pm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叶片在凋落前的养分再分配格局。
刘亚迪范少辉蔡春菊刘广路肖复明张大鹏
关键词:雷竹养分元素养分利用效率
2种大径丛生竹林结构与生长特征被引量:6
2013年
以撑绿竹和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年龄、母竹留养、胸径结构和立竹密度对2种大径丛生竹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种丛生竹结构特征对其出笋率、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有重要的影响。其中,硬头黄竹退笋率随着年龄结构指标的增加而升高,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随着年龄结构指标的升高而降低。撑绿竹在年龄结构0.75~1.25时,有较低的退笋率,较高的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硬头黄竹保留2~3株母竹可以取得较高的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撑绿竹保留2~5株母竹时,具有较高的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留养母竹的平均胸径并非越大越好,硬头黄竹母竹平均胸径为4.0cm时,退笋率最低,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最高;撑绿竹母竹平均胸径6.5cm时,具有较低的退笋率,最高的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硬头黄竹在立竹密度6 000株.hm-2、撑绿竹在立竹密度5 818株.hm-2时,有最低的退笋率,最高的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2种大径丛生竹合理结构模式为:硬头黄竹2 000~3 000丛.hm-2,留养母竹2~3株.丛-1,年龄结构为0~0.49,母竹平均胸径4.0cm;撑绿竹1 066~2 909丛.hm-2留养母竹2~5株.丛-1,年龄结构为0.75~1.25,母竹平均胸径6.5cm。
刘广路范少辉蔡春菊张大鹏费德勒
关键词:撑绿竹硬头黄竹
竹林专用矿渣肥对毛竹发笋成竹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haie)是一种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优良竹种,在生产经营中,肥培管理已成为提高毛竹林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手段[1-3]。近年来,测土施肥、配方施肥、营养诊断施肥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4-8],但是所应用的肥料种类主要为速效化肥,极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9],因此,研制养分利用率高、
封焕英范少辉苏文会余林刘广路
关键词:毛竹施肥发笋
不同施肥模式对硬头黄竹生长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应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肥料配比、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对硬头黄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硬头黄竹新竹数量、新竹生物量、繁殖率有显著或者极显著影响(p<0.05),对新竹平均胸径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新竹生物量影响因素的排列顺序为施肥量>施肥方式>肥料配比,新竹数量、繁殖率影响因素的排列顺序为施肥方式>施肥量>肥料配比;获得最大生物量的施肥模式为:肥料配比(N∶P∶K)为5∶2∶1、施肥量为0.9 kg.丛-1、施肥方法为环施;获得最多新竹数量和最佳繁殖率的施肥模式为:肥料配比(N∶P∶K)为5∶2∶1、施肥量为1.2 kg.丛-1、施肥方式为撒施(覆盖土和枯落物)。试验得到的施肥模式为指导硬头黄竹实现科学的土壤营养管理提供了参考。未考虑不同养分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养分元素之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郭宝华范少辉刘广路蔡春菊张大鹏FEDEL
关键词:硬头黄竹肥料配比施肥量施肥方式
退耕雷竹林水土保持功能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2014年
为了探讨雷竹林水土保持功能的主要影响因子,在对江西万年县退耕雷竹林水土保持功能的14个影响因子进行监测的基础上,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退耕雷竹林水土保持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是林分平均胸径,其次是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土壤团聚体含量(>0.25 mm)。
余林曾伟肖复明熊振宇徐海宁
关键词:退耕还林雷竹水土保持功能灰色关联分析
地表覆盖栽培对雷竹林凋落物养分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7
2012年
为了解不同覆盖栽培年限雷竹林凋落物养分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了换叶期雷竹林凋落物的凋落量,C、N、P、K养分含量,养分季节归还量以及养分元素生态化学计量比值在不同覆盖年限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雷竹林在连续覆盖3a后,叶凋落量极显著性提高(P<0.01),在总凋落量中比例增加,但枝凋落量变化不明显。(2)连续3a覆盖对雷竹林凋落物中的养分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C、N养分含量极显著降低,P含量极显著升高,而K养分含量在覆盖2a时就出现了显著增加的变化响应;林地凋落物的养分归还量同时还受凋落量的影响,其伴随覆盖年限增长的变化趋势与养分含量并不一致。(3)覆盖2a内的雷竹林地凋落物表现出稳定的高N∶P以及低P含量,表明凋落物分解速率较低;连续覆盖3a的林地凋落物P含量极显著升高,N∶P极显著下降(P<0.01),表明此时凋落物分解速率加快。(4)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凋落物中K元素随覆盖年限增长而消耗的规律与N、P元素无显著相关关系。
刘亚迪范少辉蔡春菊刘广路肖复明张大鹏
关键词:雷竹凋落物养分含量养分归还量
退耕雷竹林水土保持功能综合评价研究
2014年
为了准确定量评价退耕雷竹林水土保持功能,利用模糊数学和多元统计分析原理,对不同类型退耕雷竹林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退耕雷竹林地水土保持综合指数均大于耕地,其中以(1年生:2年生:3年生:4年生比例为2:3.5:3.5:1+密度为9000~15000株/hm2+施有机肥30000 kg/hm2和施复合肥3000 kg/hm2+覆盖)模式经营的退耕雷竹林水土保持综合指数最高。此结果可为雷竹林水土保持功能的调控提供依据,对于促进雷竹林水土保持功能发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余林曾伟熊振宇肖复明
关键词:退耕还林雷竹水土保持功能综合评价
川南山丘区典型退耕竹林凋落物产量动态与养分归还被引量:8
2013年
以麻栎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为对照,研究四川长宁山丘区硬头黄竹林、毛竹林、苦竹林3种典型退耕竹林凋落物的生产模式、年产量动态、周转时间与养分归还。结果表明:硬头黄竹林与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月产量动态为双峰模式,毛竹林与苦竹林凋落物月产量动态为左偏单峰模式,麻栎次生林凋落物月产量动态呈现右偏单峰曲线;退耕竹林凋落物年均产量都高于对照林分,排序为硬头黄竹林(5.87 t·hm-2)>苦竹林(5.47 t·hm-2)>毛竹林(4.56 t·hm-2)>麻栎次生林(4.46 t·hm-2)>杉木人工林(1.93 t·hm-2);凋落物周转时间排序为杉木人工林(2.77 a)>苦竹林(2.19 a)>硬头黄竹林(2.09 a)>毛竹林(1.72 a)>麻栎次生林(0.43 a);3种退耕竹林凋落物大量元素N,P含量均低于对照林分,K含量以麻栎次生林最高,杉木人工林最低,竹林凋落物Si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林分;麻栎次生林大量元素(N,P和K)归还量最多(117.43 kg·hm-2),杉木人工林最低(31.59 kg·hm-2),3种竹林微量元素(Si,Ca和Mg)归还量均高于对照林分,养分总归还量排序为硬头黄竹林(382.55 kg·hm-2)>苦竹林(295.00 kg·hm-2)>麻栎次生林(179.11 kg·hm-2)>毛竹林(142.33 kg·hm-2)>杉木人工林(53.36 kg·hm-2);川南山丘区退耕竹林虽具有较强的自肥能力,仍可选择麻栎等乡土阔叶树种混交,并增加N,P和K肥施入,以加快凋落物周转和养分归还。
漆良华蒋俊明唐森强蔡春菊毛超
关键词:养分归还山丘区
川南地区不同退耕还竹林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2013年
对四川省南部的长宁县不同退耕年限硬头黄竹和撑绿杂交竹的土壤渗透性能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退耕年限和土层深度不同,土壤的渗透性能差异较大。通过主分量分析,得到不同林地土壤渗透性能综合评价结果。将7种样地类型划分为3类:第1类为退耕5a和非退耕硬头黄竹林,土壤渗透能力强;第2类为农耕地和退耕10a硬头黄竹,土壤渗透能力较强;第3类为3种撑绿竹林,土壤渗透能力一般或较差,这主要是由于伐竹踩踏等原因产生的土壤紧实,土壤结构差及通透性不佳等造成。土壤渗透拟合结果表明,Kostiakov模型在研究区的拟合效果优于Horton模型。
蔡春菊范少辉张大鹏刘广路刘亚迪
关键词:土壤渗透硬头黄竹撑绿杂交竹主分量分析
退耕雷竹春季林冠截留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研究退耕雷竹林冠截留特性,于2012年春季对不同林分密度的退耕雷竹林进行水文观测。结果表明:2个林分密度的雷竹林外降雨与林内降雨、树干径流均具有极显著的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函数关系,与林冠截留具有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函数关系。分布均匀和郁闭度高(0.96)的1号样地[(15000±750)株/hm2]林冠截留率平均为51.19%,雷竹分布和郁闭度(0.85)较低的2号样地[(22500±750)株/hm2]平均为38.04%。2块样地林冠截留率的巨大差异,意味着退耕雷竹林冠截留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改造潜力,可通过调整退耕雷竹林的结构、密度等经营措施来提高其生态水文效益,从而达到水土保持高效经营的最终目标。
曾伟熊彩云肖复明余林
关键词:退耕还林雷竹水文特性林冠截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