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9-318-000-032)

作品数:3 被引量:36H指数:2
相关作者:郑南翔李安刘义彬董刚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沥青
  • 3篇沥青路
  • 3篇沥青路面
  • 3篇路面
  • 2篇道路工程
  • 2篇冷再生
  • 2篇路工
  • 1篇信息化
  • 1篇施工过程
  • 1篇施工过程控制
  • 1篇实时监控
  • 1篇实时监控系统
  • 1篇数据采集
  • 1篇疲劳等效
  • 1篇轴载
  • 1篇轴载换算
  • 1篇冷再生基层
  • 1篇沥青路面施工
  • 1篇路面标高
  • 1篇路面施工

机构

  • 3篇长安大学
  • 2篇中冶赛迪工程...
  • 1篇广州市市政工...

作者

  • 3篇郑南翔
  • 2篇李安
  • 1篇董刚
  • 1篇刘义彬

传媒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沥青路面结构转换基层合理模量范围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在路面标高不变的情况下,对旧路进行结构转换并实现其性能恢复。初步拟定面层结构参数,根据旧路标高和铣刨深度,确定冷再生基层结构厚度。根据AI沥青面层疲劳预估模型和重庆交通大学提出的冷再生半柔性基层疲劳寿命预估模型,提出了不同交通等级下的设计指标控制标准,并在有限元计算的基础上,得出了冷再生半柔性基层材料模量的参考范围。
李安郑南翔甘新立
关键词:路面标高冷再生基层模量
基于冷再生基层疲劳等效的沥青路面轴载换算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优化冷再生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基于冷再生材料的疲劳实验结果,分析了车辆轴重与轮胎接地压强的关系,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各级轴载作用下冷再生沥青路面基层层底拉应力的变化规律,按照疲劳等效原理得到基于冷再生基层疲劳等效的沥青路面轴载换算指数为4.64。考虑到安全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建议取轴载换算指数为5.0。通过冷再生基层与半刚性基层路面的轴载敏感性对比分析可知,利用冷再生技术对半刚性基层进行结构转换,可极大地改善路面的轴载敏感性,更好地保证路面使用寿命和行驶质量。
李安彭芳文郑南翔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冷再生轴载换算疲劳等效
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质量信息实时监控系统研究被引量:33
2015年
为了构建一套完整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信息实时监控评价系统,开发了沥青混合料拌和站和摊铺机的数据实时采集程序,通过3G无线网络实现了数据实时传输,采用数据库、Java语言和统计过程控制(SPC)原理建立了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模型的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质量信息分析与评价模块,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采用合格率、SPC控制图和过程能力指数等统计参数对沥青混合料拌和与摊铺的关键施工参数进行实时动态的评价和反馈,以可视化的图表显示评价结果,对超阈值数据进行高亮显示和自动短信报警。实际效果表明,该系统能实时、准确地对相关参数进行采集和分析评价,并对异常数据进行报警反馈。
董刚刘义彬郑南翔
关键词:道路工程实时监控系统信息化施工过程控制数据采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