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1A12011)

作品数:7 被引量:142H指数:6
相关作者:陈松林田永胜徐田军邓寒王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牙鲆
  • 3篇抗病力
  • 3篇家系
  • 2篇养殖
  • 2篇杂交
  • 2篇亲本
  • 2篇微卫星
  • 1篇性能比较
  • 1篇选育
  • 1篇养殖群体
  • 1篇遗传参数估计
  • 1篇遗传力
  • 1篇育种
  • 1篇育种群体
  • 1篇杂交优势
  • 1篇杂交组合
  • 1篇生长率
  • 1篇双列
  • 1篇双列杂交
  • 1篇亲本间遗传距...

机构

  • 7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作者

  • 7篇陈松林
  • 6篇田永胜
  • 5篇徐田军
  • 3篇邓寒
  • 3篇王磊
  • 2篇丁浩
  • 2篇季相山
  • 2篇王磊
  • 1篇于过才
  • 1篇刘本伟
  • 1篇邵长伟
  • 1篇廖小林
  • 1篇武鹏飞
  • 1篇毕金贞

传媒

  • 2篇水产学报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三个牙鲆育种群体亲本效应及遗传参数估计被引量:18
2009年
针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养殖品种生长速度变慢、抗病力降低这一问题。近年来构建了牙鲆抗病群体(RS)、日本群体(JS)和黄海群体(YS)3个育种群体,开展牙鲆选择育种,建立了63个家系,收集了所有家系5 328尾鱼苗的体长和体重数据。借助线形混合模型(Linear mixedmodel)、"加性-显性"模型、约束极大似然法(REML)及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分别估计亲本效应值、体重和体长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父母本效应和杂交效应。预测结果显示,其中父本130,141,146,170,218,229,303和308随机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效应水平(P<0.01),父本112,122,141,190,212达到显著水平(P<0.05),所有母本体重随机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和体重两性状的加性、显性、表型和基因型相关分量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和体重的加性方差比率均大于显性方差比率,可见两性状的遗传效应主要取决于基因的加性效应。体长的总遗传效应率为31.20%,体重的总遗传效应率为33.58%,体长和体重的随机方差比率分别达到68.80%和66.41%,说明养殖环境等因素对牙鲆体长和体重的影响较大,同时说明在牙鲆选择育种中消除环境影响极为重要。体长和体重的狭义遗传率分别为0.199和0.256(P<0.01),广义遗传率分别为0.312和0.336(P<0.01),牙鲆在以上两性状上属于中等遗传力,通过选择育种可取得较大的遗传进展。对3个牙鲆育种群体杂交随机效应估计结果显示,抗病群体和黄海群体在体长和体重两性状上加性随机效应显著(P<0.05);抗病群体分别与日本群体、黄海群体杂交,其后代表现出显性随机效应达到0.10的水平(P<0.10),黄海群体自交、日本群体和黄海群体杂交随机效应不显著(P>0.05),因此在杂交组配中选择抗病群体与其他两个群体交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田永胜徐田军陈松林邓寒王磊王磊季相山丁浩
关键词:遗传力
牙鲆抗病群体和家系的建立及其生长和抗病性能初步测定被引量:83
2008年
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感染途径筛选出抗鳗弧菌病牙鲆鱼种,将其培育成亲鱼94尾,建立了牙鲆抗病群体;从日本引进了牙鲆日本群体;以上述2个群体以及黄海中捕捞的黄海群体为基础群体,通过不同组合的交配,建立了63个牙鲆家系,其中半同胞家系54个,全同胞家系9个。生长比较实验表明这63个家系的生长速度存在着明显差异,从中筛选出生长快速的家系4个(家系36,42,43和57),生长较快的家系9个(家系27、28、35、39、41、51、60、65和76),生长慢的家系1个(75号家系)。通过对59个家系的抗病能力测定表明,不同家系在抗鳗弧菌感染的能力上存在着明显差别,从中鉴定出抗病力强的家系3个(家系50,61和68号),其在鳗弧菌感染后的成活率高达60%以上;抗病力比较强的家系17个,其成活率为39%~60%;抗病力一般的家系33个,其成活率为17%~39%之间;抗病力差的家系6个,其成活率在17%以下。这些牙鲆家系的建立为牙鲆抗病、高产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陈松林田永胜徐田军邓寒刘寿堂刘本伟季相山于过才
关键词:牙鲆家系选育生长率抗病力
牙鲆3个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被引量:25
2009年
采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技术,用5个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来自3个不同国家(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牙鲆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个牙鲆群体平均等位基因在4.8~5.6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H0)在0.3917~0.5643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HE)在0.5981~0.6264之间。有多个位点在不同的群体中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遗传距离分析表明,中国群体与日本群体遗传距离最近,韩国群体与日本群体遗传距离最远。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群体内遗传变异与群体间遗传变异分别占总遗传变异的92.44%和7.56%,固定系数(Fst)为0.0752(P<0.001),表明牙鲆3个养殖群体遗传分化显著。
邵长伟廖小林田永胜陈松林
关键词:牙鲆养殖群体微卫星标记
双列杂交分析比较两个养殖群体杂交牙鲆抗病力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双列杂交设计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两个养殖群体:日本群体(J)和中国抗病选育群体(C)进行群体间杂交和群体内自繁,获得C(♀)×C(♂)、J(♀)×J(♂)、J(♀)×C(♂)和C(♀)×J(♂)4个交配组合的子一代。针对受精率、孵化率、白化率和存活率4个性状进行了组合间的比较,计算了各项性状的杂种优势率,对组间各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在受精率、孵化率及存活率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其中C(♀)×J(♂)后代在孵化率和存活率两个性状上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33.99%和31.37%。对4个性状的表型相关分析表明,受精率和孵化率的相关系数为0.657,受精率和存活率相关系数为0.432,分别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分析结果认为,两个不同群体间的种内杂交是牙鲆优良品种培育的有效途径。
徐田军王磊王磊陈松林
关键词:牙鲆杂交优势抗病力
牙鲆抗鳗弧菌病家系筛选及其分析被引量:19
2010年
2007年以从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中筛选出的抗病选育群体、从日本引进的日本群体以及从黄海捕捞的野生群体为基础,进行各种组合方式的交配,建立了63个牙鲆家系;2008年又建立了30个家系。对2007年培育的59个家系和2008年培育的30个家系进行了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感染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的抗病力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从2007年培育的59个家系中筛选出4个抗病家系,鳗弧菌感染后存活率达到50%以上;2008年的30个家系中5个家系抗病力较强,鳗弧菌感染后的存活率达到60%以上。2008年培育的30个家系其4月龄和6月龄的感染后存活率的相关系数为0.403(P<0.05),表明不同生长时期的感染结果具有一致性。230d的体长和体质量与对鳗弧菌的抗病力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皮尔森相关系数分别为0.282和0.237。研究发现,日本群体与抗病选育群体的杂交后代抗病性能表现优异,可以通过日本群体与中国群体间的杂交进行遗传改良,达到培育出高产、抗病牙鲆新品种的目的。
徐田军陈松林田永胜王磊
关键词:牙鲆杂交组合家系鳗弧菌抗病力
牙鲆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其后代生长速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为了培育生长速度快的牙鲆养殖品种,以缩短育种周期,提高牙鲆养殖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牙鲆亲本遗传距离与后代生长速度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选用21个多态性微卫星分子标记,以8个日本牙鲆(JS)个体和24个抗病牙鲆(RS)个体为亲本产生的28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了该32个牙鲆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对牙鲆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其后代生长速度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1个微卫星标记共扩增出123个等位基因,32个牙鲆亲本中的等位基因数(A),有效等位基因数(A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在2~15,1.3423~7.8168,0.2333~1.000,0.2593~0.8859,0.2225~0.8613之间变动,相应的平均值分别为5.86,3.7951,0.6931,0.6784,0.6237。(2)进行亲本间遗传距离(GD)与其后代生长速度(AGRw)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亲本间最小遗传距离为0.2578,最大遗传距离为0.9773,不同遗传距离范围内,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后代生长速度之间呈现不同的相关性:在0.2578~0.5958范围内,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后代生长速度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在0.6099~0.6604范围内,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后代生长速度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在0.6640~0.9773范围内,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后代生长速度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
毕金贞陈松林
关键词:牙鲆微卫星
牙鲆不同家系生长性能比较及优良亲本选择被引量:33
2009年
针对牙鲆生长慢的问题,实验室建立了63个牙鲆家系生长性能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对日龄80~230d的不同家系鱼苗的体长和体重进行了测量,发现家系之间存在明显的生长差异,生长最快家系平均体重是最慢家系的3.08倍,最大体长是最小体长的1.47倍。家系的绝对增重率分布在0.138~0.478。利用多元方差分析(MANOVA)对家系因子进行分析表明,牙鲆家系生长日龄对家系体长和体重未达显著影响(P>0.05);利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分析和多重比较法(SNK)对63个家系的生长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后表明,所有家系可分为生长快速、生长较快、生长一般、生长较慢和生长最慢5个组,5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筛选出19、36、51、21、69、61、64和81号8个生长快速家系。利用多重比较法对RS♂×JS♀、RS♂×RS♀、RS♂×YS♀、JS♂×RS♀、JS♂×JS♀、YS♂×RS♀、YS♂×JS♀7个杂交组合产生的后代生长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发现JS♂×RS♀杂交产生的家系生长最快(P<0.05),不同群体间与群体内杂交产生家系在生长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利用半同胞家系进行后裔性状测定和分析,对牙鲆3个群体中14个父本和12个母本的生长遗传性状进行鉴定,发现JS29、JS12和RS413个父本及RS75、RS28、RS86、JS21和JS225个母本产生的家系生长较快(P<0.05)。利用生长最快家系和生长最慢家系的体长和体重数据,建立了体长和体重关系式,决定系数R2>0.5、a值相近、b<3,表明家系个体的体长和体重密切相关,家系生长环境较稳定,两家系都处于异速生长阶段。
田永胜陈松林徐田军邓寒丁浩
关键词:牙鲆家系后裔测定亲本选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