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2013FJ1006-3)
- 作品数:13 被引量:203H指数:8
- 相关作者:袁军谭晓风吴立潮周乃富刘洁更多>>
- 相关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育部国家林业局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油茶林土壤生物特性与产量的关系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油茶林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与油茶产量之间的关系,为油茶林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盛果期油茶成林为试验对象,在湖南邵阳县的油茶主产区选取11个样地,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探讨油茶林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的生物特性差异以及油茶林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根际土与非根际土之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碱性磷酸酶、总磷酸酶、脲酶活性和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在根际土与非根际土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下同)。在油茶林根际土壤中,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真菌数量在高产与低产间差异显著,高产区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真菌数量的均值分别比低产区高31.8%、44.7%和109.3%;中性磷酸酶、总磷酸酶、脲酶活性在高产区与低产区间有极显著差异,高产区中性磷酸酶、总磷酸酶、脲酶活性的均值分别比低产区高38.3%、31.7%和48.5%。油茶林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总磷酸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脲酶活性和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分别与产量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结论】油茶林土壤生物特性与产量密切相关。总磷酸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和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可考虑作为油茶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指标。
- 陈冬刘洁何媛媛杨雅惠吴立潮
- 关键词:油茶生物特性产油量根际土酶活性
- 油茶良种‘华硕’的组织培养及高效生根被引量:18
- 2014年
- 以油茶‘华硕’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珍珠岩对其快速繁殖及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茎段腋芽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1 6-BA+0.1 mg·L-1 IAA,萌发率达88.68%;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WPM+3.0 mg·L-16-BA+0.01 mg·L-1 IBA+6.0 mg·L-1 GA3,增殖系数可达11.27;最佳壮苗伸长培养基为:WPM+0.05 mg·L-1 IAA+6.0 mg·L-1GA3;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1.0 mg·L-1 IBA+50 g·L-1珍珠岩,生根率95.83%。炼苗后移栽到泥炭土、珍珠岩、黄土(1:1:1,V/V/V)混合基质中,成活率达85%以上。
- 李泽谭晓风袁军卢锟张琳林青吕佳斌
- 关键词:油茶茎段珍珠岩快速繁殖
- 油茶根系及分泌物中有机酸的HPLC法测定被引量:17
- 2013年
- 以沙培油茶嫁接苗为试材,建立了油茶根系组织和根系分泌物有机酸检测方法,并测定了不同供磷条件下油茶根系组织和分泌物中的有机酸。结果表明:利用溶液培养法收集根系分泌有机酸和利用水浴超声萃取根系组织中的有机酸效果较好;建立的油茶根系组织和根系分泌物10种有机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0~0.9999,回收率为82.3%~108.4%,相对标准偏差为0.72%-3.46%,检测限为1—193ug/L,符合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的要求,适用于油茶根系组织和分泌物中多种有机酸的快速同时测定;应用该方法检测发现,无磷处理下油茶根系组织和分泌物中10中有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有磷处理,说明低磷可促进有机酸在油茶根系组织中的积累和向根外分泌。
- 叶思诚谭晓风袁军张雪洁石斌
- 关键词:油茶根系分泌物有机酸低磷
- 林下经济与经济林产业的发展被引量:65
- 2015年
- 林下经济是经济林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经济林的林下经济不仅极大地拓展了经济林的发展空间,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与壮大,而且有效转变了经济林产业的增长方式。文中从技术层面综述了林下经济的主要理论,简要介绍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游憩及林下综合利用等经济林林下经济的经营模式,并对今后林下经济如何同经济林产业发展有效结合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 袁军石斌谭晓风
- 关键词:经济林林下种植林下养殖
- 基于聚类分析法对茶油品质的判定被引量:3
- 2018年
- 采用低温冷榨法提取茶油,用国标方法对茶油理化指标进行测定,气相方法测定脂肪酸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筛选出理想茶油指标,并运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出品质最优的茶油的地区是贺州,其次为浏阳、邵阳。
- 刘晓伟潘路路王彦花
- 关键词:聚类分析茶油
- 富硒茶油对小鼠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7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富硒茶油的降血脂、抗氧化功能,为膳食预防和控制高脂血症以及富硒茶油的推广提供借鉴。试验选用4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高脂组、阳性组、富硒茶油组、茶油组。空白组饲喂普通饲料,其余4组饲喂高脂饲料。空白组和高脂组灌胃蒸馏水,富硒茶油组、茶油组和阳性组分别灌胃富硒茶油、普通茶油和药物,9周后测定小鼠体重,肝、肾、脾、附睾脂肪垫质量,血脂水平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与高脂组相比,富硒茶油组显著降低了小鼠体重、肝系数和附睾脂肪垫系数(P<0.05),茶油组无显著影响(P>0.05);富硒茶油组和茶油组对小鼠肾系数和脾系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高脂组相比,富硒茶油组显著降低了小鼠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P<0.05),茶油组显著降低小鼠甘油三酯水平(P<0.05),对总胆固醇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富硒茶油组和茶油组均极显著降低了小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P<0.01),富硒茶油组和茶油组对小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与高脂组相比,富硒茶油组和茶油组均极显著降低了小鼠肝脏中丙二醛水平(P<0.01),极显著提高了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肝脏总抗氧化能力(P<0.01),富硒茶油组极显著提高了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P<0.01),茶油组显著提高了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活力(P<0.05)。富硒茶油和普通茶油均有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但富硒茶油效果更好。
- 马小灵刘洁王彦花吴立潮刘芳
- 关键词:茶油富硒降血脂作用抗氧化功能
- 林下养鸡对油茶林地土壤以及植株养分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4年
- 以林下养鸡的油茶林地土壤和植株为材料,研究林下养鸡对土壤以及植株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养鸡可显著提高油茶植株和土壤中养分水平,且0~20 cm土壤、植株叶片和果实中3种大量元素含量随着植株与鸡舍距离的增加而明显降低,林下养鸡对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的影响最大,0~20 cm土壤磷含量在距离鸡舍10 m处最大,为1.26 mg/kg,是60 m处含量的9.66倍;其次为氮含量,0~20 cm土壤处的最大值为对照组的3倍;对钾含量影响最小,最大值为125.56 mg/kg,仅是对照组的1.29倍。由结果还可看出,林下养鸡对油茶叶片中钾含量的影响最大,最大值为10.66 g/kg,是对照组的2.48倍;其次是磷含量,最大值是对照组的1.65倍;对氮的影响最小,氮含量最大值为18.13 g/kg,是对照组的1.36倍;林下养鸡对油茶果实中磷含量的影响最大,磷含量最大达4.94 g/kg,比对照高出105.45%;对氮和钾的影响较小,氮含量最大为7.77 g/kg,钾含量最大达19.32 g/kg,分别较对照组高出82.65%、79.60%。总体看出,林下养鸡能有效改善0~20 cm的土壤养分,但对20~40 cm的土壤影响很小。
- 周乃富谭晓风袁军
- 关键词:油茶土壤养分植株养分
- 生草栽培对油茶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4年
- 为了探寻油茶林地土壤改良模式,研究了生草栽培对油茶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生草栽培具有冬春季增温而夏季降温的作用,春季可增温1℃以上,夏季不仅能使土壤温度降低12.5℃,还大大降低了高温出现的频率;林地生草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尤其是南方干旱少雨的7、8月份,可使0-20、20-40和40-60 cm土层的含水量分别提高15.90%、7.14%与2.78%;生草栽培不仅能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其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还能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
- 周乃富袁军高超黄丽媛
- 关键词:油茶生草栽培土壤理化性质
- 不同富硒方法对茶油品质特性及功能性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7年
- 以施肥富硒与生物化学富硒两种方法制得的富硒茶油为样本,测定硒含量、感官品质、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功能性成分,探讨两种富硒方法对茶油的品质特性及功能性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施肥富硒法、生物化学富硒法茶油的硒含量分别提高至0.11 mg/kg及0.49 mg/kg,达到了我国相关富硒标准,生物化学方法的富硒效果比施肥富硒更显著;施肥富硒方法所得茶油具有更好的感官品质;两种富硒方法均降低了茶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对茶油的碘值、皂化值、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影响;两种富硒方法对茶油中豆甾醇含量、谷甾醇含量及茶多酚含量整体上无明显影响,但生物化学富硒方法制得的茶油中α-生育酚及角鲨烯含量明显降低。总的来讲,两种富硒方法均显著提高了茶油硒含量,达到了富硒水准,其中施肥富硒方法富硒周期长,所得茶油具有更好的感官品质;生物化学富硒方法更快捷、效果更显著,但对茶油中的部分功能性成分造成了破坏。
- 王彦花刘娟马小灵蒋晶明吴立潮刘芳
- 关键词:茶油富硒
- 油茶FAD2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和RNA干扰载体构建及其功能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茶油是从油茶种子中提取的食用植物油,富含油酸、亚油酸以及亚麻酸等多种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在植物的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中,脂肪酸脱饱和酶(Fatty Acid Desaturase,FAD)有多个家族成员,可以将单不饱和脂肪酸转化成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FAD2可以将油酸(18∶1Δ9)和棕榈油酸(16∶1Δ9)转化成亚麻酸(18∶2Δ9,11)和十六碳二烯酸(16∶2Δ9,11)。为了揭示油茶FAD2基因的功能,本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构建了这个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 BI121-Co FAD2以及RNA干扰载体p BI121-Co FAD2 RNAi,并分别对相应的拟南芥突变体和野生型植株进行了转基因研究。结果表明,同野生型相比,fad突变体中,18∶1和16∶1含量较高,18∶2和16∶2含量较低;突变体植株经过植物表达载体的转化后,脂肪酸组分得到了恢复;而野生型植株经过RNA干扰载体的转化后,18∶1和16∶1含量升高,18∶2和16∶2含量降低。由此说明,油茶FAD2基因在植物体内具有调控18∶1和16∶1转变成18∶2和16∶2的功能,对于茶油脂肪酸组分的构成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 陈鸿鹏谭晓风谢耀坚吴志华张党权曾艳玲
- 关键词:油茶FAD2基因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