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1045011213) 作品数:3 被引量:47 H指数:3 相关作者: 依艳丽 沈月 依妍 栗杰 张大庚 更多>> 相关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 辽东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干湿交替及不同水、氮梯度对棕壤酸度及硝化速率的影响 采用室内25℃干湿交替与恒湿两种培养方法,研究了在水分(50%、70%℃、100%)和施氮量(0、50、150、450)mg/kg条件下,对棕壤酸度及土壤硝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和70%含水量下,培养90天后土... 沈月 依艳丽 付时丰关键词:土壤含水量 干湿交替 硝化率 土壤酸化 文献传递 不同因素交互作用对棕壤硝态氮累积及pH值的影响 被引量:5 2013年 本文采用室内恒温好气培养法,研究了温度(10℃和30℃)、水分(田间持水量的70%和100%)及尿素态氮用量(N 0、450、600、750)mg/kg的交互作用对硝态氮累积和土壤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0℃下硝化作用进行缓慢,最大硝化率(K max)与施氮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35**),达到最大硝化率的时间(t0)与尿素态氮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6**)。30℃下的硝化率随尿素态氮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低温环境延长了t0。10℃(70%和100%含水量)下,N 750 mg/kg处理的t0分别相当于30℃下该处理的1.9和2.5倍。所有处理土壤的硝态氮累积量均随培养热量的增加呈指数增长趋势,且70%含水量下的累积量高于100%含水量下的累积量,N 600和750mg/kg处理的累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培养结束后,30℃所有处理的pH值均显著低于初始土壤,其中N 600和750 mg/kg处理的pH<5.1,酸化明显。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尿素施用量和培养天数是影响硝化率进而影响pH值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培养温度和含水量。 沈月 依艳丽关键词:温度 尿素 含水量 PH 耕地棕壤酸碱缓冲性能及酸化速率研究 被引量:30 2012年 辽宁省耕地棕壤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酸化趋势明显,pH整体平均值从第二次普查时期的6.42降至5.73。对辽宁省4个典型地区(昌图、沈阳、瓦房店、清原)的耕地棕壤耕层(0-20cm)缓冲性能、酸化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酸碱缓冲容量变幅为29.66~39.87mmol/kg.pH unit,其中辽宁北部和中部地区酸碱缓冲容量明显高于辽南和辽东地区。酸化速率以辽南地区下降速率最快,其值为2.69H+kmol/(hm2.a),而速率最慢的地区为辽东,其酸化速率为1.44H+kmol/(hm2.a)。土壤初始pH、阳离子交换量、颗粒组成及有机质含量均是影响酸碱缓冲容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北部和中部质地以粉(砂)壤土为主,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及粘粒含量均高于南部和东部地区,因此缓冲性能也较强。施肥及其他人为因素对辽宁耕地棕壤酸碱缓冲容量及酸化速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沈月 依艳丽 张大庚 栗杰 依妍 依妍关键词:土壤酸化 阳离子交换量 粘粒含量 土壤容重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及调控研究 被引量:12 2012年 以耕地棕壤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不同土壤容重对玉米光合指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及叶绿素(a、b)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施用不同有机肥量及模拟不同耕作深度对玉米光合指标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容重处理之间对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拔节期前差异不显著,拔节期后达极显著差异(p<0.01),叶绿素含量在研究的生育期内始终增长。光合速率与容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呈负相关,与气孔导度呈正相关。高容重土壤有机质调节至40~50 g kg-1即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低容重的土壤有机质在研究含量范围内效果始终显著增长,有机质含量在15 g kg-1左右制约玉米生长,有机质含量应至少调节至3%以上。耕层厚度增加能提高所测定生理指标,但耕层厚度处理对叶绿素、光合指标影响不显著,当耕层厚度调节至30~40 cm时,各项指标增加基本达到限值,再增加耕层厚度作用不再明显。 郑存德 依艳丽关键词:容重 玉米 光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