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JL057)
- 作品数:4 被引量:60H指数:4
- 相关作者:杜书云牛文涛徐景霞李德洗更多>>
-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土地财政是否加剧了“半城镇化”问题?——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基于中国31个省市2005-2012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半城镇化与土地财政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因经济增长水平等因素对人口迁移的正面激励,半城镇化在我国呈现典型的空间差异,并自西部、中部向东部地区递增;(2)土地财政使得"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调,并在人口城镇化内部使得"常住人口城镇化与户籍人口城镇化"失调,引致了半城镇化问题;(3)土地财政与城镇化的关系并非直接对立关系,城镇化与土地财政之间应当存在所谓的最优规模,即土地财政存在"适度性"问题。
- 杜书云牛文涛
- 关键词:土地财政
- 农民工市民化待遇期盼及意向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本文基于河南省569份城镇务工农民工调查数据,全面系统分析了农民工在市民化待遇期盼、市民化意愿和定居城镇类型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由此得出教育、就业和医疗保险是进城农民工最希望获得的市民化待遇,在城镇务工时间较长、文化程度较高的新生代农民工有更强烈的市民化意愿,他们最希望定居的城镇类型是县城或县级市。据此,笔者提出了尊重农民工需求和市民化意愿,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重点加强中小城镇建设,完善中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就近就地市民化的若干政策建议。
- 刘召勇张广宇李德洗
- 关键词:农民工
- 内源式发展视角下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困境及破解机制研究被引量:34
- 2016年
- 本文基于内源式发展的视角,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困境的成因及其破解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权益缺损、再就业渠道过窄、社保体系覆盖缺失等内外部因素引致了失地农民群体的可持续生计困境,并因失地程度、户籍特征及城市融入差异呈现多样性;(2)失地农民群体的要素禀赋结构在失地前后发生了显著改变,破解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困境与提升其要素资本化能力呈现内在一致性;(3)外源式发展模式之于失地农民生计困境仅存在短期效应,破解这一群体的可持续生计困境需要依赖内源式发展模式。文章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政策改革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 杜书云徐景霞
- 关键词: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内源式发展
- 中国“半城镇化”困局的成因及破解机制——基于1981至2012年城镇化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基于我国1981至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我国"半城镇化"困局的成因及破解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过度土地城镇化以及人地要素失调引致了我国的半城镇化困局,人地要素失调率的增长将带来半城镇化的加速过程;2)2003年末开始实施的城乡统筹政策约束了我国半城镇化的扩张过程,其对破解我国半城镇化困局具有积极意义;3)我国半城镇化困局呈现为一个累积过程,由于政策约束,半城镇化人口从自身群体脱离需要漫长的过程。
- 杜书云牛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