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286034)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袁竹林彭正标梁坤峰凡凤仙何张陈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液-液循环流...
  • 4篇雾化
  • 3篇循环流化床
  • 3篇粒径
  • 3篇粒径分布
  • 3篇流化
  • 3篇流化床
  • 3篇流体
  • 2篇液滴
  • 2篇制取
  • 1篇动态制冰
  • 1篇烟气
  • 1篇烟气脱硫
  • 1篇烟气脱硫塔
  • 1篇液-液
  • 1篇制冰
  • 1篇射流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气固
  • 1篇气固两相

机构

  • 9篇东南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9篇袁竹林
  • 8篇彭正标
  • 7篇梁坤峰
  • 2篇凡凤仙
  • 2篇何张陈
  • 1篇徐大勇
  • 1篇王志远
  • 1篇徐峰
  • 1篇陈磐

传媒

  • 2篇热能动力工程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制冷学报
  • 1篇Chines...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制冷学会...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循环流化床液液雾化过程转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建立了循环流化床液液雾化的实验装置,对水在非相溶介质中喷射雾化进行了研究。采用高分辨率数码摄像仪实时采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雾化形态,对比分析了雾化过程转型现象;通过图像处理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雾化过程与相间相对雷诺数密切相关,在相对雷诺数为1 632时,由鼓泡型转变为连续射流型,而当相对雷诺数增加到1.14×105时,雾化则由连续射流型转变为紊态射流型;在雷诺数大于1.62×105后,液滴粒径急剧减小。在紊态射流形态中,雾化液滴数多且粒径微小,符合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技术对液滴尺度的要求。
彭正标梁坤峰袁竹林
液-液循环流化床动态制冰特性
2009年
建立了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的热态试验装置,在多工况条件下对该新技术的动态制冰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所获得的冰晶颗粒进行粒径的测量与统计整理,分析了冰晶粒径分布,并对影响冰晶尺寸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计算机实时记录循环系统各测点温度,对载冷介质的沿程温变进行了分析;最后考察平衡工况下喷水量与载冷油介质循环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冰晶粒径呈离散性分布,主要集中在1mm~2mm区间;冰晶粒径与载流介质流量、喷水量及喷嘴内径密切相关,体现为随载流介质流量降低而减小,随喷水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喷水量为120mL·min-1时达到最大值,在喷嘴内径较小时,冰晶粒径明显减小;流化床内载流介质温升梯度沿床高而减小;载流介质循环量随喷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液-液雾化中形成体积微小的雾化液滴,是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有效的途径。
彭正标陈磐何张陈徐峰袁竹林
关键词:热工学
液-液雾化的射流特性与粒径分布
2007年
液滴的粒径分布是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技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流化床实验装置上,采用快速摄像与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低流速下液-液单孔雾化的射流及其对液滴粒径分布的影响,射流长度的变化和液滴的粒径分布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当射流速度大于1.14m/s时,开始出现射流;各个流速工况下射流长度的波动具有随机和非周期的特点,其均值与方差随射流速度增大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先增大后减小;转折点在射流速度为6.58m/s时,在射流长度波动的峰点处形成球形或锥形射流顶部是液滴的粒径具有大小差异及其运动路径发生摆动的主要原因;各流速工况下,液滴的粒径分布与Rosin-Rammler分布符合的很好;研究结果为液-液循环流化床实际运行时控制雾化形成液滴的粒径分布提供可靠依据。
梁坤峰彭正标袁竹林凡凤仙
关键词:液-液循环流化床射流液滴粒径分布
液液雾化特性与粒径分布规律被引量:12
2007年
液液雾化过程是液液循环流化床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流化床常态实验装置上,采用快速摄像与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实验流量范围内液滴形成过程的图像以及形成液滴的粒径信息,运用数学分布函数对液滴的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流量工况下,液滴的粒径分布与Rosin-Rammler分布符合得较好;在实验流量范围内,形成液滴的区域有单液滴形成区域、过渡区域和多液滴形成区域,且液滴中位径的总体趋势是减小的,当水的流量为50ml.min-1时,形成液滴的粒径主要集中在0.7~1.0mm之间;在单液滴形成区域和多液滴形成区域,液滴粒径的均匀性先减小后增大,中位径呈减小趋势,但在多液滴形成区域两者的变化幅度较小,在过渡区域,液滴粒径的均匀性与中位径基本不变。研究结果可为液液循环流化床基于设计粒径的要求合理选取运行流量提供可靠依据。
梁坤峰彭正标袁竹林凡凤仙
关键词:液滴粒径分布
基于流态化技术的流体冰制取新方法试验研究
针对提出的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新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高分辨率数码摄像仪,实时采集不同工况条件下液-液雾化过程,结合图像处理方法,得到了雾化液滴粒径、射流高度随喷速变化规律;通过对所获得的冰晶颗粒进行粒径的测量与...
彭正标袁竹林梁坤峰
关键词:液-液循环流化床雾化
文献传递
液-液循环流化床传热与制冰特性数值模拟被引量:4
2007年
提出一种新型的液-液循环流化床动态制取流体冰方法,该方法采用水在另一种非相溶载冷液体中雾化形成细小水滴,水滴的运动主要受载冷液体的携带作用,水滴在循环流化床内流动过程中两相直接接触换热,水滴冻结实现制取颗粒流体冰目的。针对水雾化成水滴后循环流化床内水滴、载冷液体、冰颗粒所构成的三相系统,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颗粒轨道模型,模型考虑了相间能量、动量耦合。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对循环流化床内的多相流动与传热过程展开研究,获得了循环流化床运行参数对制冰过程的传热量和制冰量的影响规律,所得结果为定量预测液-液循环流化床传热与制冰性能及运行参数的合理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梁坤峰王志远袁竹林
关键词:动态制冰液-液循环流化床数值模拟
烟气脱硫塔内气固流动耦合特性探讨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直接模拟蒙特卡诺法(DSMC)与欧拉法相结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对烟气脱硫塔内两相湍流中固相颗粒质量承载率对气相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塔内颗粒Strokes数保持在1~100范围内时,通过逐渐增加颗粒质量承载率,对塔内气固流动耦合特性进行了分析,获得了不同颗粒质量承载率下塔内气固流动特征、颗粒浓度沿轴向分布、气相轴向速度沿径向分布以及床层压降曲线。结果表明,在颗粒质量承载率不大于0.031时,颗粒流动追随性较好,呈气力输送流态,此时颗粒运动对连续相场的影响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当颗粒质量承载率大于0.031后,床内气固流动耦合作用加强,离散颗粒的运动对气相场影响明显,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相互依赖,呈现出明显的非稳态、非均匀性;在颗粒质量承载率较大时,床层压降与离散颗粒场分布密切关联。
彭正标袁竹林
关键词:气固两相流
Ice Slurry Formation in a Cocurrent Liquid-Liquid Flow被引量:10
2008年
为冰泥浆生产的一种新技术被探索。多重小水滴被单个嘴的 atomizer 在另一不能混合的 chilled 液体形成并且由直接接触热转移在使流体化的床上结冰。实验被进行调查做系统的冰水晶的动态行为。结果证明冰晶体能与下面的起始的温度的传播冷却剂在垂直的床上连续地并且稳定地被生产 ? 5 掳 C。冰晶体的尺寸分发显得不一致,但是以更低的油流动率更类似、更一致。吝啬的冰水晶尺寸由喷气速度和油流动率严重承担。它与减少减少油流动率,和活动范围在在大约 16.5 m 路 s 的中间的喷气速度的最大值 ? 1。冰水晶尺寸也是仔细与现象有关联合落下,它能被减少流动率或降低搬运人油的温度更加减轻。然而,液体液体粉碎成原子的优化是一条更有效的途径生产需要的尺寸的好冰晶体。
彭正标袁竹林梁坤峰蔡杰
关键词:冰浆
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中液滴碰撞-聚并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对雾化液滴在液-液循环床体内碰撞-聚并现象进行了研究.在相同喷速下,通过改变载冷介质流量和温度,考察了影响液滴聚并发生频率的关键因素;采用高分辨率数码摄像仪实时采集床内颗粒在同一工况下不同高度处的流动状态,应用图像处理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颗粒平均粒径沿床高的变化趋势;对载冷介质温度最低时实验所获得的冰晶进行粒径的测量与统计整理,探讨了抑制液滴聚并的方案.结果表明,液滴聚并严重地影响了冰晶尺寸及其分布;在载冷介质流量较小时,液滴聚并频率大大降低,而在载冷介质温度较低时,液滴表面局部破碎及快速冻结导致颗粒平均粒径沿床高呈减小的变化趋势.在保证经济性及不冰堵的条件下,可以通过降低载冷介质温度和减小其流量来改善所制取流体冰冰晶的质量.
彭正标梁坤峰袁竹林徐大勇何张陈
关键词:液-液循环流化床
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雾化机理实验被引量:1
2007年
对液-液系统射流雾化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水的喷射速度和非相溶介质的流速,来研究不同条件对雾化的影响,利用高速摄像仪捕捉各种工况下的雾化结果.采用图像处理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雾化结果进行了统计整理,对雾化过程中影响雾化液滴平均粒径、射锥高度以及雾化现象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应用Rosin-Rammler分布函数对液滴粒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每种工况下的雾化液滴粒径存在着离散性,能很好地符合Rosin-Rammler分布规律;当非相溶介质流速保持不变时,雾化液滴统计平均粒径与射锥高度分别在喷射速度为2.3与3.5m/s时,达到最大值;而在相同的喷射速度下,改变非相溶介质流速所得雾化结果也完全不同.喷射速度以及周围非相溶介质的流速是影响雾化结果的重要因素,合理选择其值对优化雾化性能及控制雾化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彭正标梁坤峰袁竹林
关键词:液-液循环流化床雾化粒径分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